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有機太陽能:中國發展的一個戰略選擇(之三)

(2009-07-31 00:49:29) 下一個

 

 

當然,平心而論,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沒有補助的能源。你看一下石油,天然氣,煤炭和核電站,不論是美國,中國,日本,還是歐洲,都補貼得挺厲害的。因此矽晶體太陽能要爭取政府補貼,算是師出有名。

 

不過,這個行業自己也必須爭氣,把成本降下來。按照矽穀半導體行業的曆史經驗,就是每十年,生產成本就要降一半。以矽晶體太陽能的發展來看,從1979年的世界總產量5MW,到2006年,變成了2000MW,而電池係統批發價,則是從32美元,下降到了3美元多。確實做到了每10年,降一半。

 

這個過程的實現,主要來源於科技進步,工藝革新,產能擴大,良性競爭,和規模效應。在製造工藝上的進步,是矽基電池的光電轉換率越來越高,電池厚度變薄了,電池重量變輕了。

 

1995年,在斯坦福大學教電力工程的Richard Swanson教授,自己跑出來開了公司SunPower。他當時就是確信太陽能電池的成本,進入了標準的經驗曲線,就是成本和產量變化。這個曲線表明了每當產量翻倍的時候,價格就要下降18%。後來他的公司,在2002年,得到了半導體大公司Crypress的親眯,大量注資。並於2005年間成功上市,和後來中國由施正榮博士創立的無錫尚德,成了股市上大寵兒。

 

因為美國在半導體行業的巨量優勢和數十年經驗,將成本大幅度降下來的第一條道路,就是將產業超大規模化。這條道路的理論奠基是在2004年,當時在HP任職的Marvin Keshner和同伴Rajiv Arya為美國能源部國家再生能源研究所,撰寫了題為“超大規模電池係統製造對成本降低的潛力研究”的報告。在這個報告中,他們認為最終可以將太陽能電池係統降低到每峰瓦一美元。

 

在報告中,他們提到的各項革新,包括生產過程自動化來減少停工,增加產出,優化係統生產線的停工和維修周轉,大規模提高生產線的生產能力,選用最優化的2539年使用壽命的材料,縮短工序間的運輸距離,減少中間過程等等。而Keshner後來創立了OptiSolar公司,來實現他提出的方案。

 

其實美國選擇了矽晶體作為其太陽能的道路,和這批矽穀的半導體大牛們的推動有關係。這批人士大多有在大規模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器,計算機硬盤等等領域,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因此用這些經驗來做一個行業的華麗轉身,不足為奇。

 

從工藝上來看,就是從半導體到電池板隻不過是產品變化,而整個低成本,高產量,流水線,半導體為基礎的製造過程最好就可以重複使用。其實在高科技革命之前,美國的半導體芯片和電路板,是在能源工業的電網和輸電技術的基礎上興起的。而以半導體的處理器芯片和三級管,則為人類帶來了大規模生產的收音機,電視機,電腦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

 

這個基礎的核心,就是美國人把持的兩大技術核心能源和半導體。第一次半導體革命,帶來了電腦和消費者電子產品,而第二次半導體革命,就是半導體向能源的回歸,把自己變成能源的來源。

 

 

 

 

 

從這裏可以看出美國人的道路,那就是要把新能源的發展,和國家對關鍵技術的控製,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通過對能源技術和半導體技術的合流,來主導世界的技術發展方向,並以此來確保美國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在這個技術上,開辟出一條完全不同的新路,來打破美國控製的局麵,就是一個國家未來國際競爭力之爭。

 

看不明白這一個關鍵,就會被人家拿出來的一大推技術理由把你忽悠糊塗了。人家擺出一大堆道理,把矽晶體的優勢說得玄玄乎乎,最好就是讓你一起上船,把產業鏈裏最低端,利潤最薄的那一塊給你糊口,然後人家就控製最關鍵的技術,吃最大的鮑魚,還和你一起建立全球領先的產業鏈呢。

 

結果是什麽呢?不如你做那些容易活?你生產,俺賣給你天價的生產線?專利費還是俺要了,你就做成品,好不好?

 

歐洲人當然沒這麽傻。人家在進來搶這個蛋糕的同時,比如說德國公司Q-Cells的興起,也不忘一顆紅心,多種準備。一方麵拚命發展自己占優勢的太陽熱能,一方麵加大對非矽晶體太陽能的研發,例如在有機太陽能的投入上,也是上了國家計劃。

 

當然美國人也是有兩手準備,擔心一旦別的國家在非矽晶體上有所突破,那自己的黃粱夢一破,就束手無策了。他們同時進行的就是俺說的第二條道路,發展非矽晶體道路。

 

這條路子的頭一個波浪,就是俺成為第二代的薄膜太陽能。這裏麵有希望通過計算機硬盤鍍膜的濺射技術(sputtering)來實現CIGS薄膜的Miasole公司,以及同類的NanoSolar公司,也包括做納米結構二氧化鈦的Konarka(後來轉做有機太陽能),還包括做碲化鎘的First Solar等公司。

 

原先大家的目標是在2015年,希望可以做到1美元一峰瓦的價格,不過First Solar2008年的最後一個季度,因為產量規模大的原因,暫時突破了0.98美元一峰瓦的記錄。而以CIGS技術為基礎的公司,則將目標定到了0.75美元。不過這些都還是在設備成本的範疇上,加上安裝成本,要到2美元,還是有一段距離。

 

而同時號稱第三代太陽能的有機太陽能開始橫空出世了。將整個行業的發展帶入了一個更加精彩紛雲的局麵。

 

 

1 主要太陽能電池技術分類比較

技術分代

太陽能電池類型

原材料

生產工藝

光電轉化效率

第一代:

晶體矽太陽能電池

單晶矽

生產過程汙染高,能耗大

工藝繁瑣,成本高昂

16%-18

多晶矽

生產工藝較單晶矽簡單,但成本仍較高

12%-14

第二代:

無機薄膜太陽能電池

非晶矽薄膜

生產消耗的矽料相對第一代太陽能電池有所減少

生產工藝較第一代太陽能電池有較大簡化,但受到高真空過程的局限,生產設備也較昂貴

6%-8

銅銦镓錫

銦的儲量稀少,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生產

11

碲化鎘

原料鎘有劇毒,碲儲量比白金還稀少

9

第三代:

新技術概念

有機太陽能電池

原材料成本低廉

生產工藝簡單

6%-7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生產工藝比有機太陽能電池複雜,電池中包含液態電解質

5%-1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chinomango 回複 悄悄話 "太陽能電池係統降低到每峰瓦一美元"這些專家的話也不可全信.專家在十年前說過DTV tuner的附加費可以降到$10,2006年就可推廣.他們當時連啥才叫tuner都沒搞清楚.要加上安裝的話,永遠不會到一美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