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四麵楚歌之中國篇 中國發展之大變局之六

(2009-05-10 21:54:19) 下一個

 

 

談到中國的科技進步,其中一個關鍵是如何創造出一個有利於科技創新和高新科技產業化的投資,融資和報酬回歸環境。

一說到這個,俺就不能不提到世界的高新科技創業之都,美國加州的矽穀地區。而對中國的很多地方政府而言,如何創造出自己的一個矽穀,一定是一個非常刺激和令人心動的夢想。而全世界的其他國家和美國的其他地區,都在這方麵非常熱心,全力要搞出自己的矽森林(Silicon Forest 指美國西北的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到華盛頓州的南部高科技地區),矽草原(Silicon Prairie,指美國德州的達拉斯一帶,伊利諾州的芝加哥一帶和懷俄明州),和矽峽穀(Silicon Glen,指英國的蘇格蘭從敦提Dundee,因弗克萊德Inverclyde,和愛丁堡Edinburgh一帶的高科技地區),等等。

為啥大家對矽XX這麽感興趣?其實很簡單,就是高新技術行業的形成,首先是可以形成一批高收入的工作機會,和高收益的企業,從而為社區帶來較高的整體經濟效益。包括對所有衣食住行等服務行業的帶動,對長期性的人才培養儲備,對一個城市和地區的全球聲譽的提高,以及帶來對當地旅遊業的刺激,都是成為新矽穀的好處。

要成為新矽穀,大概是在4個方麵,需要有別具一格的優勢:

首先就是政府的配套政策。中國各地方政府開設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算是不少,也不能說這些政府在各種優惠政策上,比如說土地優惠,稅收免除上做得不好。但是有一種趨勢,是把這些地方搞成了一個簡單的外國企業的加工區,而且這些加工出來的產品又是往國外市場出口,似乎和自己的社會和生活方式沒有太大的聯係。你要想變成一個高新技術區,必須是你對這些技術有自己的激情。比如說,你要搞新能源,自然是因為你自己的地方和人民都對新能源有同樣的認識,而不是因為海外對你的新能源太陽電池有需求,你可以賺到錢,所以就可以用汙染自己環境的方法,來生產保護環境的產品。

用這種唯利是圖的方法來搞高新科技,就會變成香港商人那樣的短視,跟著市場上的浮躁空氣瞎跑。聽說太陽能多晶矽板賺錢,大家就一起上下遊項目,結果就讓生產原材料的上遊海外廠家大賺特賺,就把自己的下遊產品價格殺到成本價邊緣,然後導致一大堆多餘的產能,以至於一大堆工廠,廠房剛完工,設備剛安裝,就可以倒閉了。

問題在哪裏?就是自己也沒有對這種產業的真正認識。比如說很多搞環保能源的地區,自己的環保就搞得一塌糊塗,心思裏想的是如何到海外市場賣個好價錢。你要去賣好價錢,自然就要人家已經有這麽個市場,自然就是在人家其他國家已經做得比較紅火的時候,來搶最後那一個口殘羹剩飯,當然最好吃的鮑魚你是沒有份的了。在這種指導思想之下,要想搞世界水平的創新,當然是白日做夢了。

其次就是一個融資製度。中國現在是不差錢,也不差能人,更不差市場,可就是差一個可以把研究發明,產品創新和市場行銷一體化的製度。俺們是相信中國政府的領導人們是非常明白技術自主的迫切性,也知道必須有一個好的創新機製,通過中央政府的種子資金,然後發動各級政府的和民間的資金參與,把一個行業做起來。可是現在的情況是,中央的任何產業意圖,通過部委衙門的自身利益的重組,就在科技部,工信部等衙門裏變了味了。

比如說在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上,搞燃料電池起家的科技部部長萬鋼老兄,就在產業政策傾斜上滲入了過多的技術偏見。又比如說,從日產武漢起家的工信部副部長苗籲老兄,就比較熱衷於推銷日產公司的電動車標準,而忽視中國自身的奇瑞和比亞迪在這個方麵上的領先。

而中國政府目前的領導人,則犯了一個過於迷信科技專家的錯誤。在經濟政策上,如果經濟學家們胡說八道的話,至少俺們的領導人可以通過自覺領會到那些政策不可行。可是科學上隔行如隔山,被一些大博士或者大海龜出任的科技部門位置,提供的科技意見,如果混入了個人的科技意見,或者個人的部門或者商業私利,並由他們來決定中國科技發展的方向,那帶來的問題和損失,就太大了。

因為這些科技政策和行業政策的決策,可以決定中國未來的經濟和科技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是關係一個國家的核心國力,位置極其重要。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非親,化為狼與豺了。一個國家給這麽折騰兩下,那麽要邁入國際科技先進國行列,就不是那麽容易了。

而中國當前體製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在舊的格局下,很容易的回到課題組的舊模式,就是以前計劃經濟那種體製。唯一的進步,就是從國有企業的課題組,替代了過去研究所和大學的課題組。這一層的各機構,在創新機製的帶動下,其效率不是太高,導致產業發展得不是太理想。

還有就是因為對海外的各種新技術的發展不是太熟悉,因此有時候在技術趕超上還是以硬碰硬為主,不是用巧力,找到最新技術的切入點,和技術先進國家站在同一條起跑想上起跑,而是在人家的強地方硬撞,就到達了效果不佳的結果。其實一個聰明的做法,就是盡量將中國內部的標準像最新科技的要求上靠攏,以此抵消外國企業在行業裏形成的技術壁壘,為中國企業創造出一個公平的起點。

而要形成一個好的創新體製,比如說美國矽穀這樣的,就要放棄由國務院的衙門那做決定,而應該形成一個好的創新資金和風險基金體製,完善創新企業的上市渠道,形成一個獎勵成功,寬容失敗的企業創新風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yyu 回複 悄悄話 strongly agree!
apie 回複 悄悄話 科學上隔行如隔山,博主是如何通曉萬鋼老兄的學科,從而知道他的意見是錯的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