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大馬丁: 經濟學家之吳氏指數王者

(2009-02-03 12:28:46) 下一個
【俺的廢話】有讀者說,不要說美帝的故事了,說點俺們天朝的吧。豈不知,讀史是人明智。看了俺關於美國1929年大蕭條的故事和解讀,也許你就看明白了中國今天麵臨的問題,和應該采取的方法。

對中國具有非常重要指導意義的有另外兩件事,一個是發生在前蘇聯的經濟改革休克療法,另一個是當年日本匯率大幅變動的廣場協定。不搞清楚這些曆史事實,你就不明白為啥中國人堅持走自己的路,是一個生死攸關的選擇。

這裏轉一篇馬丁兄弟的好文章,談到為啥有些經濟學家應該呆在象牙塔裏,不吐象牙,就是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今天周五,有空給大家介紹這麽一個美國人。這個人讓我們知道世界是很奇妙的,這幾個耀眼的詞匯:“博士,經濟學家,講席教授,國際金融,哈佛,麻省理工,投資銀行,政府顧問” 也可以和  “騙子,投機分子,起訴,法庭,陪審團,罰款”緊密的聯係起來。

我們先從吳氏指數講起來吧。吳氏指數是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吳強博士提出的一個衡量科學家研究力的指數。大家都知道,老百姓和政府官員對科學家的研究評價一般是通過炸藥獎來的,得了獎就可以住大房子娶小姑娘到處遊山玩水花天酒地,但是炸藥獎一年就那麽幾個(而且炸藥獎看質不看量),並且當年大部分學科沒入得了諾貝爾先生的法眼,而他百年後又出現了多少學科?這樣下來,研究評價自然就用學術文章(網文不算)來衡量。文章多自然是件好事,但是隻考慮到量沒考慮到質也不行。比如說,西西河有人日發10貼也沒人看,還被斥為灌水,所以還需要有一個衡量文章質的標準。這標準包括文章發表的學報檔次和其人文章被引用多少次。被引用次數表示了同行對你研究成果的承認,也反映了你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其實引用次數也用來衡量學報的檔次,所以歸根揭底,一個通用的衡量質的標準就是引用率,這就如同河裏發貼的收花率一樣,好帖,名帖收花多。那麽一個好的科學家必然是有質又有量,吳氏指數恰好通過一個數字就簡單了表達了某位科學家的研究在量和質兩方麵情況。

什麽是吳氏指數呢?通用的定義是,一個吳氏指數為w的學者,她有w篇文章各有10w個引用以上。拿經濟學家舉例子說明,哈佛的前校長、雙料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的親戚薩默斯(對不起,喘口氣),他的研究的吳氏指數是9.這意味著他有9篇學術文章的引用在(9x10)90次以上;如果薩默斯想提高自己的吳氏指數到更高的一檔,10,他必須把自己前9篇和第10篇的引用都提高到100(10x10)以上。這比單獨提高一篇文章的引用次數難多了。所以,吳氏指數同時包括了對研究成果質和量的要求。

幾個在中國比較知名的西方經濟學家的吳氏指數都不低。去年獲諾貝爾獎的Prescott有9,曼昆有8,斯蒂格利茨也是8,克魯格曼是7,盧卡斯很不錯,12,在榜上坐的是上官金虹的位子。以前貼子裏提過的萊利有5,行為學大腕斯誒勒有6。對不起,在這個名單上,俺沒看到老張,也沒有看到老狼。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736605

在這個名單上傲世群雄的王者的吳氏指數高第二名整整兩個數量級,達到了可怕的14。那麽這個天下第一高手是誰?他就是我們這個貼子的真正主角。借用一下周星馳的食神介紹,我們可以這樣來形容他:

他高傲,而且他宅心不仁厚;他不謙虛,但是曾受萬人敬仰。他可以把麻省學來的理論宣播得舌燦蓮花,他可以湊出堪稱讓你破產的超級政策。他究竟是財神的化身,還是地獄來的使者?沒有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每一個人都叫他:經濟學家!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736605





人民的呼聲響雷似的要求回答:此人是誰?此人大名Andrei Shleifer, 安哲-史萊佛。史萊佛的吳氏指數是14,那麽別文章不算,光這14篇文章史萊佛就有3000個引用!據說他的全部文章共有4000多個引用。

點看全圖
【安哲-史萊佛】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736816
史萊佛是俄羅斯猶太人家庭出身,美國公民,82年哈佛數學係本科畢業,四年後在MIT拿到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的研究方向是finance,金融財政宏觀。史萊佛在普林斯頓大學經濟係呆了一年就跳到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才三年,就從助理教授(相當於國內某些大學的講師)升到了教授!教授板凳沒坐穩,哈佛的聘書又來了。時別11年,當史萊佛在1991年回到母校做經濟學正教授時,他才三十歲。這一刻,行業裏沒誰有他這麽完美的人生了。

聯係到史萊佛的老家,1991這個年份讓你想起什麽?對了,俄羅斯。獨立後的俄羅斯的當家人們,從總統葉利欽到副總理丘拜斯,很仰慕西方的資本主義,很敬佩哈佛大學的學術水平,也很相信美國政府的熱心和真誠。於是俄羅斯和美國的國際發展署簽了個合同,把俄羅斯經濟體製改革的重任外包給了哈佛大學。史萊佛參加了這個公派勞務輸出的項目,成為了一位合同商,或者說,雇傭軍。他的正式職位是副總理丘拜斯的顧問。在史萊佛等人的籌劃下,俄羅斯從此開始了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國有資產流失活動。這個大家都知道,全民大派股票,老太太賣股票,大寡頭收股票,我就不展開了。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736816
丘拜斯這個名字我覺得不如求敗私這個翻譯好,財,家,肥,這是他在俄羅斯改革時期的三個主旋律。老丘下台這麽多年了,俄羅斯人民還是忘不了他:2005年有人就想幹掉他,去年在俄羅斯“你最恨的人”的投票中,他又蟬聯榜首。大家不妨猜一猜誰是俄羅斯“你最愛的人”?
點看全圖
【求敗私】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736816
丘拜斯臭名昭著,他背後的史萊佛自然也跟著沾了"光"。據說某段時間內俄羅斯街頭曾經出現過這樣的對話:
馬克西莫維奇:“阿裏克謝,聽說你哥哥彼什科夫是個經濟學家?”
阿裏克謝:“放屁!你哥才是經濟學家!你們全家都是經濟學家!”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736816
史萊佛開始耗盡他的rp,圈子裏麵學術聲望跌了一大截不說,在俄羅斯的個人問題開始暴露。他的校友大衛麥凱琳提寫了篇巨長的報告揭露史萊佛為首的勞務輸出小組在俄羅斯的行為,吸引圈外無數眼球,這不僅讓人質疑他的道德和操守,還引來了政府的注意力。

作為公派勞務輸出人員,在當地國有一些勞動紀律要遵守,比如說,不能購買俄羅斯的股票和債券。否則,這就形成利益衝突,沒人能難保證你的建議和行為是出於廣大的俄羅斯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不是為了你自己口袋裏的證券。特別是史萊佛也參加了俄羅斯股票市場的策劃,而且也沒成功(成功了才怪)。所以呢,道德和經濟學掛不上勾,道德和經濟學家也掛不上勾,但是道德和公派勞務輸出人員掛了勾。史萊佛陷入了官司不說,花和尚偷腥害了廟,美國國際發展署轉頭把哈佛還有史萊佛的老婆告了。根據wiki,2004年一個法官判哈佛違反了和美國國際發展署的合同,但不用支付高額懲罰性罰款,可是不赦免史萊佛和他老婆。到了2005年,哈佛,史萊佛和法院達成協議,給納稅人省省,付錢認罪了事,結束這個長達5年的官司。哈佛為此付了26.5 million,史萊佛賠了兩百萬,他老婆的一家公司替她賠了一百五十萬。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736816
大夥說,中國的哈佛養著一幫中國的史萊佛咱沒話說,可美國的哈佛是不是該把美國的史萊佛開了?迷信名校要不得。那時候的校長就是我們前麵提到過的雙料諾貝爾親戚薩默斯,他和史萊佛是好哥們,再說,史萊佛這4000個引用還是很有點價值的。作為懲罰,2006年史萊佛被剝去了尊貴的武皮-瓊斯講席教授的頭銜,還原成正教授,這個懲罰程度大概相當於被收回三眼花翎頂戴,換成個兩眼的。史萊佛勉勉強強的還在哈佛呆著了。

這段經曆對史萊佛肯定不愉快。他的簡曆根本不提從2001-2006年他曾經是武皮-瓊斯講席教授。要知道武皮-瓊斯先生2001年就死了,他捐了足夠的錢讓史萊佛把這個頭銜戴到退休或跳槽的,既然現在沒了,史萊佛在簡曆裏幹脆不提。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736816
有些經濟學家還是老老實實的呆在象牙塔裏發文章吧,不吐象牙有時是對人類的一種貢獻。對中國來說,別人流的血汗未嚐不可作為自己的教訓。

【俺的補充】據英國的一個研究,當年俄羅斯的經濟休克療法,導致了大批俄羅斯的中年男性,情緒悲觀,生活壓力加大,和心理憂鬱,其結果是數百萬這個年紀的男人早逝。這一段時間,導致了俄羅斯男性平均壽命下降了5年。

這個研究報高認為,休克療法罔顧社會代價和人性,大規模的私有化,最後成了大規模的屠殺。Mass privatization equals mass murder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wanderor 回複 悄悄話 誰說沒有老朗?
281 Larry H. P. Lang 4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