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麵楚歌之美國篇 美國社會十字路之七
(2009-02-10 10:33:22)
下一個
七
一個政府在危機時候的應對方式如何,往往就會帶來不同的政治後果。當年德國的魏瑪在應付1929年帶來的大蕭條,導致德國的出口量減少,大量失業到了20%,並且還得負擔沉重的戰爭賠款時候,用了無為而治的做法,使政府的信用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破產。
當初因為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賠款,令步履蹣跚的德國經濟不堪重負,結果是德國政府在1923年宣布破產。惱羞成怒的法國和比利時則出兵占領了德國的煤炭和工業基地魯爾區作為報複。針對這個行為,德國人對法軍的消極抵抗進一步打擊了德國經濟,並成為後來德國高通脹的主因。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1212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由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和比利時,各派了兩名代表共10人,在美國銀行家達維斯(Charles Dawes)的領導下,簽訂了一個計劃,就命名為“達維斯計劃”。這個計劃的主要成果就是有美國借錢給德國,讓德國經濟發展起來,然後還錢。這個計劃雖然在1925年,讓達維斯雙喜臨門,不光當上了美國副總統,還拿到了炸藥和平獎,不過沉重的債務負擔,導致德國在1929年還不下去了,又在1929年,用了一個新的“楊格計劃(Young Plan)”。不過那時德國已經被大蕭條拖累,還是還不起,隻好在1932年暫停還款。
隻是這時的德國魏瑪政府已經破產,新的選舉在1932年7月進行,由於大批的工人,失業人士,農民,和中產階級的加入,納稅黨在大選中贏得了37.2%的選票,為希特勒在次年出任德國首相打下了基礎。
納粹黨當時的政治綱領非常吸引人,就是強勢政府,社會和平,政府幹預經濟,和重建尊嚴。相對於魏瑪政府的無所作為,政府的經濟幹預政策自然對普通人非常有吸引力。而重建因為凡爾賽協定和魏瑪時代的喪權辱國的外交行為導致的恥辱感,也使大部分德國人支持希特勒。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1212
在經濟政策上,納粹黨麵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30%的失業率。如何降低這個失業率,是德國政府的第一要務。當時全權處理經濟問題的是經濟部長沙赫特(Hjalmar Schacht)。這位沙老兄曾出任德國中央銀行行長,是說服美國金融界支持德國工業化的主要人物,也是對德國戰後賠款過重的主要批評者。
老沙的做法,其實就是和凱恩斯的看法一條路數。他的方法就是在取消金本位後實行了低利率的貨幣寬鬆政策,利用低稅收來支持企業,和高支出財政,用大量政府公共工程來帶動就業。在基礎建設方麵,德國高速公路(Autobahn)也是那時建成的。結果就是在希特勒上台後的數年,德國失業率快速下降,成為全球國家中失業率下降最快的國家。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1212
自希特勒在1933年1月30號出任德國首相後,德國工人的失業率從1933年的43.8%,到1934年的36.2%,1935年的16.2%,1936年的12%,和1938年的3.2%。這個財政刺激政策應該可以算是成功。
因為後來德國發起了二次世界大戰,在國內和歐洲屠殺猶太人,就把希特勒的名聲搞到很臭,所以大家一提到政府幹預的凱恩斯主義,就隻聽過羅斯福新政,而比較沒有聽說過希特勒新政。對於德國在二戰中,和法國,英國和俄國的帝國爭霸恩怨,對俺們中國人來說,隻不過是王八咬了烏龜的尾,烏龜踹了王八的嘴,他希特勒不是什麽好鳥,你邱吉爾就是好東西了?當年老邱在德國實行的專門以炸死平民為目標的地毯式密集轟炸,和當年聽到庫德族造反,馬上叫英殖民當局扔毒氣彈的做法,比之希特勒恐怕有過之,無不及吧。在看一看猶太人控製的好萊塢電影業,成天搞出些通俗大片,比如說“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美好人生(Life Is Beautiful)”,“鋼琴家(Pianist)”等等,來為全世界人民洗腦,反過頭來,看一看以色列殺起巴勒斯坦人來,不過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吧。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1212
因此這些無關俺們中國人的曆史,千萬不要被英美控製的世界媒體洗腦,還得自己研究清楚。
相對於希特勒,羅斯福是在1933年3月上任的。在他的100天新政下,失業率收到了延緩,從1932年的23.6%,輕微上升到1933年的 24.9%。1934年下降到21.7%,1935年20.1%,1936年16.9%,1937年14.3%。可是到了1938年回到了19%,因為美國當時經曆了1937年蕭條。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1212
為啥會這樣呢?這裏就是俺要對今天迷信政府財政刺激的新老凱恩斯主義專家們的一個警告,尤其是中國政府的領導人,必須明白,光靠政府財政刺激,以基建和重化工業的投資刺激經濟的計劃,是有其局限性的。
比如說中國今天進行的基建計劃,確實為經濟發展搭建一個良好的平台,但在這個平台上運作而成功的帶來經濟發展,卻是有賴於民間經濟活動的蓬勃。這個議題的具體細節,可以看俺的“東亞經濟之作繭自縛”一篇,這裏就不細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1212
從大蕭條中德國和美國的經濟刺激政策來看,這兩個政策同樣在1933年開始,可是在1936年同時,撞到了牆壁,難以繼續推動經濟發展。在美國就開始了一個新的衰退,而在德國,希特勒就用了一個替代方法,那就是發展軍備,利用軍工生產的需求來解決有效需求不足問題。
所以說沙老兄就在1936年的9月份下台了,由戈林(Hermann Goering)來代替經濟部長一職。這個辦法就是所謂的“軍事凱恩斯主義”,重整軍備。一方麵通過國防預算的投資,可以帶動工業生產。另一方麵增加軍隊規模,就把大批年輕的男性,尤其是教育水平低,缺乏專業技術能力,因此找工作比較困難的失業人士,圈了起來,免得在社會上生事。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1212
這個法子在現在,恐怕也是一個脫困之道。
希望作者讓大家自由轉載張貼
前者十分平庸、後者十分愚蠢。不過後者好象是意大利電影。
西方人被嚴重洗腦、有些東方人在西方麵前往往又不夠自重。我都不好意思把我的
想法說出來。能告訴一群白癡是白癡嗎。
十分高興望天先生與我想法一至。
西方現在那些什麽娛樂、文藝隻能騙自願的白癡。
中國要穩定出口業萎縮造成的農民工失業。修路剛好對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