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麵楚歌之東亞篇 東亞經濟之作繭自縛之二
(2009-02-09 11:20:50)
下一個
二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016902/2
要講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看一下為啥俺們央行的腦袋們因為被西方的理論洗了腦,做出的政策決定,就沒有服務於中國的經濟利益。
首先要回答一下對俺觀點進行質疑的朋友的意見。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016902/2
一個就是認為美國企業發行的長期債券收益率已經到達了高點,同時銀行對企業貸款利率隻會更高或者幹脆不放貸,聯邦基金利率和LIBOR已經不能正常反應銀行的信用額度(Credit Line)和商業貸款風險和利率,這就是易綱所說的“不恰當對比”,也就是目前西方流動性難以注入實體經濟的直接原因。
而中國目前的金融秩序較為正常,大企業高評級債券利率和金融機構拆借利率利差不大,對於房貸還執行7折優惠利率,能拿到銀行貸款的企業負擔,與美國企業相比,差距並不大。所以易綱提出,看似5%利差非常嚴重,但在實際操作層麵,不能將一個打激素藥物的經濟體和一個正常發展經濟體做簡單對比。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016902/2
這裏俺表達不同的看法。美國長期債券市場,5年期的Aaa債券收益率,確實是5%以上,和中國的一年期貸款率相似(當然5年期對比1年期應該要高才對,不過先忽略不計)。但是問題是,美國政府的放鬆銀根的意圖很明顯,而金融係統對這個政策反應差,是其製度性問題,也是當前金融危機蔓延到整個經濟體係的問題。中國央行的政策,當然不能以美國政策失敗的結果,作為自己的對應坐標。是不是如果美國現在企業的債券利率,因為風險極高,變成了50%,中國的一年期就要調到50%?
還有就是中國經濟現在的狀況,雖然不是打激素藥物經濟體,也不能說是一個正常發展經濟體吧!去年12月的GDP同比跌到6.8%,失業問題不容忽視,都說明政府政策必須要考慮現實情況。
另一個看法就是中國特殊國情下,貨幣政策不是最重要的經濟調控手段。向國企下指令,讓政府上項目,讓銀行貸款等體內循環方法更直接,更迅速,當然不一定是最經濟的。.利率在表現貨幣政策的同時,還是機會成本的體現。作為高速發展經濟體,隻要發展速度能夠跟上整體發展速度,國內企業的投資收益就能夠到達 10%以上,所以民企能夠接受10%的中期民間借貸。高於處於衰退期西方經濟體的利率水平,就是這種更好的機會成本的體現。反之陷入負增長的國家,其平均投資收益為負(虧損概率大增),持幣或者買國債是理性的選擇。http://www.ccthere.com/thread/2016902/2
對這個看法,俺同意中國的貨幣利率政策,並不是最好的調控工具。這也是俺為啥對央行在2007-08年的貨幣緊縮政策持批評態度。因為當時中國麵臨的過熱,其實一個是受到美國和西方其他國家的貨幣寬鬆政策帶來的過度需求,導致的貿易順差引發進來的外匯收入。雖然央行試圖以發央票的方式,來減少貨幣的增量,但還是未能控製其規模。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倒是有兩種方法,一個是不要求所有的外匯強製到央行結算,讓合乎資格的大企業,把部分外匯收入留在海外。另一個辦法是在香港或者新加坡(當然也可以在上海,但難度要高一點)作為離岸中心,停泊這些多餘的美元。
這種海外過度需求,也是導致外向型企業生產能力過度擴張投資的結果。這個因素是中國無法控製的。本來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政府的政策,來減少出口的規模。這個辦法,既可以是補償中國農民工的強製提高工資(比如說提前幾年強製推行新勞動法),可以是提高環境保護要求,也可以說取消出口退稅,甚至是采取收取出口稅,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可惜的是,央行采取的政策是靠人民幣升值和收緊企業銀根的方法。http://www.ccthere.com/thread/2016902/2
這兩個方法,難聽點說,就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滿足西方的要求。本來人家認為你的成本過低,是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希望你減低順差。你就應該用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法來做,而不是對西方最有利的方法。
另一個通脹壓力的因素,就是原材料和能源的價格飛速上升。其中包括對民生很重要的如化肥等,如國際米價等,都是中國政府無法控製,和不可能通過貨幣緊縮政策做得到的。http://www.ccthere.com/thread/2016902/2
但是為啥,俺現在對央行這個並不是最好的工具,提出批評呢?
主要是從兩個方麵入手。一個就是中小企業,雖然在中央要求為他們提供寒衣過冬的政策下,情況有些改善,但是落到實處的好處還是太少。因為民間融資是這些企業的主要來源,而民間的利率是按照官方的貸款利率,往上加的。這就導致了中小企業在經濟困境中,貸款成本還是過高。http://www.ccthere.com/thread/2016902/2
本來中國金融改革的方向,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國有大銀行的私有化,政策銀行,如開發行和出口行的商業化,以及中央銀行的獨立化,再加上與國際銀行係統的接軌。正確的方向應該是如何發展民間的區域性的社區銀行,把現在以灰色身份運作的民間融資機構和山寨銀行招安,發展一個完善和成熟的金融信貸係統,以國有或者國家控製主要股份的全國性銀行作為龍頭,建立起全國性的金融信貸和資金市場(短期商業票據和長期債券市場),才可以更好的為實體經濟服務。
第二個原因,就是考慮到國際資金的流動性,由於美國的零利率貨幣政策,以低成本獲得資金的投資銀行和私募基金,就可以非常輕易的在中國搶占高質量的投資機會,和購買中國優良的企業資產。前一陣子,國際大銀行在中國的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裏,輕輕鬆鬆幾十億美金賺進幾百億美金就是這樣的例子。考慮到中國各地方政府,對外資的優惠條件,和把吸引外資的比重看成官員的政績,就形成中國資金變成假外資,來占據中國的優良企業和投資機會。http://www.ccthere.com/thread/2016902/2
這個假外資,不是說那些內資跑到海外,重新包裝回到中國來享受優惠政策的行為。這個假外資,指的是中國手頭的資金,以美國國債和企業債券購買的低利息借款,在美國聯儲局的零利率政策下,變成低成本的美國金融貸款(投資銀行和私募基金),然後回到中國來進行高收益,高品質,和高回報的投資。
結果就是中國央行采取相對比較緊縮的貨幣政策,導致國內自身融資成本高於外資融資成本,結果就是本應該由自己企業獲得的良好投資機會,拱手讓給了外資,而這個外資還是靠低成本從中國借去的。這算是什麽鬼政策呢,不如把中國人民銀行的招牌,改為美國聯儲局北京分部,是不是更貼切點呢?http://www.ccthere.com/thread/20169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