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不是說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在寫“夢幻泡影”的時候,對美國經濟俺粗粗的算了一筆賬,結果是在第七章的結尾處,俺寫道:
“美國到底需要多少錢才可以救活這個市場,在於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到底會跌到那個程度。從現在的數據看,除去通脹因素,美國地產的跌幅已經達到24%(大蕭條時代是30%),而且還沒有見底的趨勢。以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情況看,日本當年從1990年到2005年,房價下跌了66%(現在才回到1990年價格的40%水平)。所以說,如果美國房地產價格跌40-50%,完全可能,並不是危言聳聽。如果這樣的話,就必須要5萬億的資金才可以將壞賬清理幹淨。在加上其他的各種美國人欠債,筆者的估計8萬億到10萬億大概是沒錯的。”
那麽看一看現在美國扔了多少錢進去了呢?
先是彭博社報道了7.76萬億美元,基本上列出來的項目是:
3060億買花旗銀行的壞賬;
290億給了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去買熊士坦;
1500億給了美國國際保險公司(AIG);
7000億用於華爾街救市的壞賬救助計劃(TARP),即國會通過的那個計劃,已經用了一半,現在要下一半;14000億給了儲蓄保險公司(FDIC)來保險銀行之間的貸款,一旦銀行開始倒閉,那就用掉了;
24000億用在短期票據和商業票據市場,向銀行和企業注資,要是這些拿來資金的公司倒閉,也是玩完;
23000億用在商業票據基金(Commercial Paper Funding Facility)和現金市場投資基金 (Money Market Investor Funding Facility),這些錢都會在企業大量倒閉時,一去不回;
然後再加上11月底的8千億,其中6千億用來買房地美,房離美,和其他政府控製的房屋機構,2千億買消費貸款和小企業貸款的債券。這樣總數就是8.5萬億了,還不包括奧巴馬的新的8千億經濟刺激計劃。
可以看出,俺說的8萬億這個最小數,除了5萬億用來增加資金市場的流通量,大概大多都到了銀行金融界的腰包裏。而大量資金用於企業融資,表明銀行拿來那麽多錢,就是不幹事。這也是為啥經濟繼續衰落的主要原因,難怪英國的“金融時報”前幾天發表了斯蒂芬(Philip Stephens)的一篇大罵銀行的文章,標題很搶眼,叫做“槍殺銀行家,國有化銀行”(Shoot the bankers, nationalize the banks)。
俺對這個銀行救市計劃的失敗,一早就心知肚明。很簡單,就是一個亞當-斯密所說的“經濟人”的概念。保爾森的救市計劃,說的是銀行流動資金不夠,沒法借貸,所以要國家注資。但是銀行們拿了錢之後,自己囤積現金(大家準備金的餘額都用不掉,導致同業互借利率曾經低於聯儲局目標利率),或者是趕緊收購小銀行,讓自己成為巨無霸,不能倒。現在的救市計劃,則是希望成立一個國家的爛帳基金,把所有銀行的爛帳買下來。難道賣掉爛帳之後(日本用了差不多7年時間,清理掉爛帳),銀行就會貸款嗎?
俺的看法是不會。因為作為經濟人的銀行,其商業行為必須符合利潤的原則。就算是銀行一點爛帳都沒有,資金非常充足,它也不會冒著本都虧掉的風險(而且你現在的貸款利率也不是那麽高),向企業房貸。還不如買聯儲局的短期國債,賺得少些,就風險不大。
現在要求銀行貸款給企業,是一個社會行為,必須由非經濟人的社會人來完成。這就是為啥中國的國有銀行可以在中國政府的要求下,這麽做。如果美國不能改變銀行從經濟人的角色,向社會人的角色變更,任何救銀行而希望銀行可以開始不要惜貸,來幫助社會穩定,基本上是一種幻想。
奧巴馬如果企圖通過給家庭退稅的方法,來刺激消費,也不會奏效。原因是美國家庭的負債情況太嚴重,一旦拿到退稅的支票以後,可能第一選擇是把信用卡的欠款還掉。其實如果俺來救市的話,就會完全繞過銀行自身的賬戶平衡,讓銀行單列出一個帳號,由國家放錢進去向企業貸款,如果賺了的利息,銀行可以自己落袋,虧的部分,國家補貼。在個人信用上,則由國家購買所有的貸款(減去利息),大概是1萬億,讓美國的負債家庭,不需要交20%以上的高利貸利率,而以1%的利率。由於現在經濟不好,暫時讓大家這3年不需供款,等經濟複蘇後,才開始還款。在這種情況下,才可以防止美國短期的消費跌落太快,而造成經濟崩潰。
沒搞懂為什麽要這麽複雜。把 Citi 國有化,由國家放貸給企業不就結了嗎?
1)銀行不敢貸款因為經濟太差,怕人不還錢;
2)銀行不貸款,房子賣不出去,房價繼續下跌:
3)房價繼續下跌,破產房也會更多,引起更多債卷違約,結果是 Toxic Assets 增加;
4)Toxic Assets 增加,聯邦救助的成本增加,銀行更沒有錢了,銀行沒錢怎麽貸款呢?
5) 銀行不貸款,經濟也就更差
。。。。。。
沒法解套,活生生的就是一個"catch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