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夢幻泡影之四十四 中國之馬歇爾

(2008-12-27 10:59:04) 下一個

八十七

也許有人會批評俺的計劃,太過激進,如果中央直接出4萬億,那麽地方一起上,可不是要超過10萬億?會不會通貨膨脹?這種看法的人,有很多是因為完全接受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教條,完全不明白,一個像中國這樣生產力和產品製造力超強的國家,如果外來的能源和原材料,不成為價格的瓶頸的話,可以生產足夠的產品,供應整個歐盟,美國和日本,其總和估計和中國全部人口差不多了吧。而這些國家的總人口的商品需求量,估計比中國人的總和要高吧。中國既然可以滿足這個量的需求,就不會出現生產力缺位的問題,而生產力不缺位,那裏會有什麽通脹危險?

那麽中國會不會受到今年年中那種,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瘋漲的局麵?俺的看法是,現在的西方國家因為銀行係統癱瘓,雖然各國政府扔進了巨額的初始貨幣,例如美國已經扔了差不多8萬億美元,但是由於銀行的問題,貨幣再生功能無法恢複,暫時會對世界原材料和能源市場,造成價格飛跌的下挫壓力。中國要是能夠抓住這個大好機會,趕緊把今後數年的原材料和能源鎖定,在西方經濟堰塞湖大壩跨掉之前,布好局。

另外一個考慮就是財政政策的保守是中國這次比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穿了大棉襖過冬。但是在這個西方世界五百年未見的大變局下,非常時期行非常政策。企業的微觀經濟效率考慮,在每個國家已經被忽略,所有的政府都介入經濟活動,注資給銀行和各行行業,以求保住就業率。因此財政上的收支平衡思維也需要改變,不能再以平時的規則來處理危機下的局麵。

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專門成立專項的經濟救援和轉型基金,把這次經濟危機需要花的錢,和平時運作的財政預算區分開來。首先是考慮一下,在中國的1.2億農民工中,如果有一半的人,必須回鄉,那就是6千萬人可能會失業。大概有人會抗議俺把問題看得過於嚴重,認為現在的失業率估計是7-8%,即是8-9百萬左右。俺的看法是,最好把情況考慮的壞一點,以最壞的情形做準備,就希望最好的局麵會出現。

如果以農民工的平均工資每月人民幣1千元作為一個基本衡量(在內地的家鄉就業,估計要低於沿海),一個農民工一年就需要1萬二千元。那麽6千萬人,就需要一年7200億。在加上今年的6百萬大學畢業生,如果以每個月3千的工資收入計算,一年就是36千元,那總共是2160億。所以看來1萬億是可以保證這個就業的,當然這是以最壞的打算來考慮明年的事情。

中國經濟的困境,基本上的問題在於出口企業導向有三個特點:一是外來資金,二是本地工人的低工資,三是海外市場。而中國經濟的轉型,也是在這三個方麵。一是以內部的資金,代替海外的投資。這個想法就是經濟學家廖子化老爺子的主張,即不是以財政支出,而是以主權信用(Sovereign Credit),即是國債的方式,來替代海外投資,支持以就業為主要目的的企業。

第二就是用自己的內需市場來替代(最起碼是部分替代)海外的需求市場。第三條,也是這個計劃的關鍵,就是以本地工人的工資增長,來支持內部的需求增長。如果這個做不到的話,隻是讓工人以現在或者更低的工資水平來維持局麵,增加內需恐怕隻是空談了。

那麽這些投入的國債又如何還呢?如果經濟發展起來,通過增加的稅收,就可以解決了。一個更迫切的問題,倒是如何讓工人的工資增加起來。如果你還是讓這些工人做同樣的低技術活,恐怕加他們的工資,也不可能加多少。

這裏就牽連上另外一個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中國經濟要轉型,光靠投資和市場都不行,還必須有一支技術水準高的隊伍,沒有這樣一支隊伍,中國的經濟轉型,隻有一個字,難!

八十八

前一陣子,好像有個海歸回來的清華大學教授,大放厥詞,說是中國的大學生太多,就業市場無法消化,其實中國最需要的是農民工。這位仁兄,簡直就是胡言亂語,口不擇言。中國的大學生確實大幅度增多了,但問題不是在數量,而是專業分布。中國的農民工也不是最需要的,教育水平低和缺乏專業技術,是導致他們不得不集中在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力密集行業,而中國現在最缺乏的是技術工人,尤其是高級技工。

培養技術工人的學校,就是以前的中專和技校,和以培養技術員為主的大專(大學培養的過去叫工程師),這兩種專業學校,隨著中國的改革,估計是大部分的大專變成了本科,而中專估計慢慢就勢微了。那麽現在這個技工的缺乏,到了什麽樣的程度呢?

據今年7月的數據,在中國技術水平比較高的長三角地區,技工非常短缺,在16個城市中,高級技工缺口占總需求的70%以上。以江蘇無錫市為例,數控機床,熱處理,機械檢查等專業高級技師以上的崗位,求職人數隻是崗位需求的3成。

由於今年以來,廣州等南方城市的製造企業內遷或者外遷,導致了許多技術工人流動到了長三角,部分緩解了技工荒,但是上海等地由於技工,尤其是高級技工的極度缺乏,已經為產業的升級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現在一些企業對高級技工求賢若渴,如果你可以把模具拿來,看得懂圖紙,又懂操作,而且有幾年經驗,那麽工資真是隨便你開個價。在上海的模具製造業,技術年薪20萬不是什麽大事。而且這些職位的工資,比那些白領職位,如外語翻譯等等,高得多。

以全國來看,總數7千多萬的技術工人中,高級人才隻是4%多一點,中級工是36%,初級工是60%,和德國,日本等製造業大國相比,人家可是學徒和初級工大概是15%,中級達到50%,高級是35%,甚至達到40%。而領先於全國的上海,高級工大概是19%,而學徒和初級工是46%,離世界水平差一截子。

沒有這個弱點的克服,中國的製造業水平,恐怕就會卡在工藝水平上不去這個關口,要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估計很難。這種局麵是如何造成的呢?很簡單,看一看上海就知道。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上海有技術學校500多所。改革25年後的2003年,上海隻剩下了83所。不光是學校少了,而且學生少,師資流失嚴重,以前是一個老師教7個學生,後來變成了一個帶30個。

這些問題的出現,是2000年的中國政府對教育的盲動改革, 大幅度改革大學招生製度,導致大學生招生人數快速增長,從而搶奪了原來大專,中專和技校的生源。而由於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和改革後對白領工作地位的吹捧,都導致的原來希望進入這個領域的學生,削尖了腦袋,鑽進了大學的校門。

這個空出來的空檔,沒有被更低一級的農村人口所補充,結果就造成了農民工停留在低水平的中學畢業的勞動密集型工作上,而增加出來的大學生們,又麵臨僧多粥少,大家打破頭去搶未能跟上發展的白領工,而製造業卻是工作機會大把,找不到人才。

解決這個情況,自然是首先發動一部分願意做高級技工的非名牌工科大學畢業生,向這個職業流動,另外就是開始對農民工裏的部分人才,進行職業培訓,將這部分人的技能升級。雖然說很多城市看到了技工短缺的現象,這一兩年也有動作,比如說上海開展了和企業的定向招生和專門培訓計劃,希望能夠在2010年,把高級技工的比例提升到25%。而且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在全國舉行的數控技術大賽,也是為了激發工人們的積極性,來填補這方麵的職位需求,比如說60萬個操作機床的職位短缺。

中國政府可以做到的就是,不光在發展和建設基礎環境的硬件工程,還要在增加技校和專科這種軟件基礎工程上,花錢投資。一個好辦法就是在各類工科院校裏,開設短期的技校,為職位需要補充的企業量身定做,盡快建立起一個好的技工隊伍,會下一步中國經濟的轉型打下堅實的基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chinomango 回複 悄悄話 要開數控床,外語,數學,計算機都要有一定基礎.地方性大學恐怕還教不出來.
丁九 回複 悄悄話 技工的觀點有偏差.

現代工業, 智慧技能的複製效率太高, 零成本, 尤其2000年以後.其其

eastandwest 回複 悄悄話 技工的工作好找工資高,自然就會形成職業吸引力。
sylviawu 回複 悄悄話 樓主不打算寫新的係列了嗎,等著拜讀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