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夢幻泡影之二十八 中國經濟前瞻

(2008-11-10 01:38:24) 下一個

 

 

 

五十五

 

 

 

 

在發展期權之後,下麵興起的風險管理產品就是對掉合同。這個也是貨幣自由兌換後的產物。本來一個國家的投資者,隻可以在自己的國家投資,那麽現在可以到外國投資了。而同樣的企業也可以從自己國家融資,變成去外國融資。這就產生了從一種貨幣發行債券,然後就對掉成另一種貨幣來減輕利息。在這個基礎上,就產生了貨幣對掉,和利率對掉,然後就是原子彈信用違約對掉。

 

從資金風險的角度來講,期貨,期權,和對掉都是為了更好的管理風險,試圖以一個小的投資,來保證一個較大的風險。但這些方法的大量運用,卻將一個個體的減低風險的功能,通過了杠杆效應,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金融體係的整體風險。另外由於在沃克爾成功控製住了通脹以後,美國經濟經曆了一個20來年的溫和增長階段,導致了資產,包括房地產,股票,債券等等的持續增長。其中的簡短衰退很快就度過,為這一次的大爆破積累的很大的泡沫。

 

以美國的金融體係破產來看待中國的未來前景,就要為這之前中國的金融國際接軌派的改革藍圖進行分析,看一看那些是死路一條。

 

首先是金融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裏,應該占有的比重是什麽。大概讀者都知道,筆者仍然主張金融業隻是對實體經濟的一個服務行業,不應該發展成以侵害實體經濟發展,將自身變成一個脫離實體經濟的巨大虛擬經濟。以美國為例子,在1980年金融業隻占美國股票市場總值的5.2%,在2007年變成了23.5%,幾近四分之一。在GDP的比重也是差不多這個上下。另一個數據就是股票市場總量占GDP的比例。在美國股市大跌前的20078月,美國股市總額是179230億美元,按照Wilshire指數兩個月前,總額差不多是153900億美元,到10月底,跌到了115400億美元,和美國GDP的13萬億美元比起來,似乎比重太高了。

 

相比於德國,在同樣高點的情況下,是19760億美元,相比於其GDP的33200億,隻不過是過半。而與德國經濟規模差不多的中國(當然以購買力計算可能是德國的兩倍),就已經股市總值差不多21萬億(30590億美元),幾近GDP水平。如果加上俺們的小香港的21800億,中國股市的規模是52390億美元,超過了日本的46150億美元。雖然沒有放美國那麽大的超級大衛星,也是當仁不讓的浮誇天下第二。

 

所以說以去年中國股票市場的規模來說,顯然不是金融改革的方向。股票總值占GDP的比例,以中國現在的發展水平來說,仿佛應該在20-30%這個水平,而金融業則應該在整個股市和國民經濟總量的5%之內。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步發展,2020年步入小康社會,股票市場的比重才可以向40-50%靠攏。隻有當中國人的生活水平(以人均計算)達到今天的德國或者日本的程度,也許可以在50-70%之間。而任何超過這個比例放的大衛星,就是找死,今天的美國金融界就是中國的前車之鑒。

 

第二個考慮的問題,就是需不需要建立一個美國式的資金市場。考慮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中國基礎建設突飛猛進的一大原因,在於中國政府利用的高儲蓄率和低利息率,加上農民工的廉價勞力,以較低的資金成本實現了較高的投資收益,任何在資本市場的創新和改革,都不能打亂這個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局。

 

 

 

 

 

五十六

 

 

 

 

 

目前中國的企業還是主要靠銀行貸款,而且現有的國有銀行,還存在財政操作方式的政策貸款。中小企業有融資困難,導致非法的企業集資盛行。而民間資金無路可去,又不願意在現有的低利率銀行儲蓄和高風險股票交易中投資,確實有建立資金市場和企業商業票據市場的必要。

 

但對這些市場的利率,不應該直接用完全市場化的方式解決,而應該由中央銀行給予一個利率指導,建立在央行基本利率之上的一個浮動幅度。如果采取美國式的完全市場化的方法,就會導致央行利用銀行準備金來控製貨幣總量的手法失靈,並迫使央行變成美國聯儲局的處理方法,以調整基本利率,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國債劵,從而導致在特別情況下,對銀行係統的調控失靈。這樣的例子發生在今天美國銀行體係對聯儲局的利率運作沒有反應,同樣發生在1970年代的通貨膨脹時期。

 

大家必須打破的一個錯誤的觀點,就是市場一定會帶來資源的最佳配置。如果俺們看一看今年的石油期貨市場,和當年的美國加州電力市場的例子,就明白這種觀點在現實的市場操作中,站不住腳。一個放開的資金市場不排除,會由於投機基金的操作,而導致利率大幅波動,不一定會總是帶來理想的結果。

 

第三個要考慮的是大宗商品的期貨市場和國際期貨市場的關係問題。在關係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商品,而中國又不具備國際定價權,和沒有大量存貨,不掌握貨源的情況下,要求單獨的企業,甚至一個行業來應付風險,似乎是強人所難。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的力量還是起決定性的作用。中國政府可以利用國家存貨,隔斷國際市場的大幅變動,比如說今年的石油,原材料和米的價格的瘋狂漲勢,不會導致中國企業的大規模虧損或者倒閉。

 

而非商品類的期貨和期權的推出,必須小心慎重,要有嚴格的監督和限製,以免導致金融體係風險性過高。

 

而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的一個罪魁禍首,貸款消費的債券化,不論是房屋貸款,還是其他消費貸款,應該要堅決製止。反而造成問題的信用違約對掉,倒是可以開發,但必須建立起一個中央交換和結算中心,而且嚴格限定,隻有擁有信用合同的持有人,才可以從事這種合同買賣,製止將這個風險管理工具變成投機行為。

 

最後一點就是在資金市場開放上,還是要放慢步伐,不可重蹈世界各國,如日本,俄羅斯等等的覆轍。在人民幣匯率政策上,可以仍然以逐步擴大交易的波動幅度為方向,但就逐漸改變規定中間價位,而變成由市場操作的方式,實現中國政府對人民幣匯率的目標要求。

 

中國的中央銀行不能走美國的道路,就是由私人銀行擁有,掛政府的牌子,但又獨立於政府施政之外的獨立地位。無論任何形式的金融改革,中國的中央銀行,必須實行國有製,並完全接受國務院的領導,作為服務中國經濟的一個政府部門,而不是變相的從政府獨立出去,在國際標準和全球化的旗幟下,全世界金融資本家團結起來,成立所謂的世界金融俱樂部,然後就由這幫大金融家們,叼著雪茄,綁架各個國家的政府,實行損害國家和民眾利益的政策。

 

現在中國金融改革的基點,不是要達到什麽什麽國際組織的要求,要和哪個什麽先進國家比,而是要做到服務中國在中西部仍然未完成的基本建設,和在國際貿易中支持人民幣貿易圈的形成。在目前中國金融狀況局麵不錯,而西方金融體係瀕臨崩潰的時候,任何改革可以慢就應該慢一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