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夢幻泡影之二十六 中國經濟前瞻

(2008-11-07 21:47:48) 下一個

 

 

 

第六篇

 

 

 

 

中國經濟前瞻

 

 

 

 

 

果落案兮花正謝,冬飛雪兮夏送涼。

煮新茗兮寒衣成,飪佳肴兮小碟香。

 

 

 

 

 

五十一

 

 

 

 

其實美國在金融危機爆發後,已經向日本政府施壓,要求日本負責計劃中的10萬北約大軍在阿富汗的費用。現在北約的盟軍在阿富汗大約是5萬人,計劃是美軍從伊拉克轉一些軍隊,加上北約各國增兵,到10-11萬左右。美國的想法是,如果日本不願出兵,那麽就出錢好了。這筆錢號稱是用來發展阿富汗軍隊,至少是170億美元。雖然美國名義上是向所有沒有出兵的盟國收費,但在這個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可以出得起錢的大概隻有日本一家了。

 

日本倒底有沒有答應,還不知道,但就由日本媒體對美國不照顧日本人的感受,沒有考慮朝鮮在解決日本被綁架的公民一事解決之前,就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上除名,大吵大鬧。當然當時日本還是要等到美國的新總統上任,才可以在很多方麵進行討價還價。

 

而在接下來的G20峰會上,估計大家碰到一起,除了各自表明立場之外,美國要全世界一起努力解決問題,日本要支持維護當前體係,歐盟要進行大規模改革,中國就會老調重彈,搞好自己就是幫了大家,而其他的小嘍羅們,就鼓噪一陣,看看反向,在會議期間,連續見風使舵,看看自己能夠撈到幾根稻草,同時又不得罪任何一位大佬。其結果就是差不多和上次的G8+5會議一樣,還是美國人和歐洲人說話,但媒體就想聽聽胡老板出聲。

 

奧巴馬的新內閣裏的財政部長一職,共和黨人同時建議留任鮑爾森。而可能替代的人選,除了上次說的聯儲局老主席之外,克林頓政府的第二任財長,後出任過哈佛大學校長的薩繆爾斯也是一個選擇。而和奧巴馬同歲,年輕的聯儲局紐約分局主席蓋斯洛也是一個可能的人選。

 

這裏就順便介紹一下猶太人在美國金融界的影響了,美國過去的三任聯儲局主席,沃克爾,格林斯潘,和伯南克,都是猶太人。雖然沃克爾是屬於猶太人的另類,即不是那麽愛錢如命。而在克林頓政府的兩位財政部長,魯賓和薩繆爾斯也是猶太人。雖然蓋斯洛本人不是猶太人,但在出道以來,先是在基辛格的公司任職,然後進了主要由猶太人控製的美國思想庫外交關係協會,然後在魯賓和薩繆爾斯手下任亞洲司的副手。這位仁兄在亞洲的大部分地方生活過,據說會一些中文和日文,這次也是美國金融危機領導小組的三人幫成員(和鮑爾森,伯南克)。如果這次是他上台,作為一個中國通,和中國金融接軌派關係融洽,估計繼續忽悠中國的政策應該保持不變。

 

要想明白猶太人在美國的影響力,一個指標就是美國“浮華世界(Vanity Fair)”雜誌每年列出來的100位美國社會各界的精英人物。在5年前,猶太人占據了30位,而在2007年,猶太人已經占了51位,即超過了半數。要成為美國社會公認的有影響了的精英,不是那麽容易。你必須在資金,組織和同業裏得到很多的支持,在加上大眾媒體樹立你這個“雷鋒”榜樣,才可以殺出條路來。猶太人在這5年裏的影響力大增,自然和其在金融界背後的巨大財力扶持,休戚相關。

 

看了這次選舉,俺的另一個感受就是民主製度的缺陷。誰是美國最優秀的管理者?有個人叫做波提斯塔(John Podista),曾出任過克林頓的幕僚長,後來在2003年建立了一個思想庫美國發展中心。這位老兄,用中國人的話說是,具有總理之才,可以舉重若輕。當年克林頓老兄的政績主要歸功於他。這樣的大才,如果在中國,一定是出任國家主席,或是總理的職位,可是在玩嘴皮子的美國選舉政治下,當他回到加州的時候,居然沒有人會知道俺們有一位諸葛孔明就在家賦閑。

 

之所以他不可能在選舉政治中錐處囊中,脫穎而出,因為美國的民主政治比的是基督教會的牧師的精彩演講,法院公堂上律師的機智答辯,和好萊塢娛樂文化的華麗包裝。至於是不是真的有治國的大才,倒不是那麽緊要了。所以象波老兄這樣的經世治國之才,隻能做個大內總管(或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位置。即使是奧巴馬再次將他請出來,擔任臨時過渡政府總理(他現在是奧巴馬的政府交接班子主席),真是可惜了一位人才。

 

 

 

五十二

 

 

 

 

這裏俺們再轉回去談論經濟問題,從前麵講到日本中央銀行零利率時,並沒有造成物價的上漲,而帶動日本走出通縮,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日本投放出來的多餘貨幣量,被日本人想到了另外一個方法賺錢,沒有被用來刺激國內的生產,投資和消費,反而被以著名的日本師奶太太炒匯團為代表的日本各階層民眾,拿著跑到外國做套利交易去了。

 

這個局麵的出現在於對國際間資金流動的開放,和貨幣的自由兌換。當日本人以零利率的方式,借到日元在手,他們不是將其用來支持日本國內的生產和消費,從而帶動經濟發展,而是將其換成美元,歐元,英鎊,澳洲元和新西蘭元,到這些高利率的國家裏,去穩穩當當的賺利息。這種賺錢方式就是,向日本銀行接錢,然後付一個利息,比如說1%,然後換成澳洲元,去賺6%利率,就淨賺5%。當大部分的日本人,不論是私人還是公司,都這麽幹的話,這些高利率的貨幣對日元就越漲越高,伴隨做大量資金的流入,帶來的通貨膨脹的壓力。於是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不得不進行幹預,不斷的調高利率,來遏製經濟過熱。可是利率越高,對這些套利交易的利潤就是越高,變成了大家借更多的日元投過來,結果就是早期投入的日元,不光每天可以賺利息(比如說2005年時,用1000美元價值的日元做本金,可以借倒價值10萬美元的日元資金,換成英鎊,一天的利息差不多是30美元左右),還享受著匯率變化帶來的好處。

 

當然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不是沒有考慮到幣值過高的壞處,曾經想過對市場進行幹預。隻不過,像澳洲,新西蘭和加拿大這樣的小國家,中央銀行出來和日本太太團對抗,估計不到一個鍾頭,就會彈盡糧絕,全軍覆沒。

 

而這些靠食利的日本國民,當然一方麵導致了日本幣值的下跌,增加了日本出口工業的競爭力,但是由於日本高端產品現在是靠的品質和名牌的競爭力,而不是價格低廉的競爭力,可同時就帶來了日本入口貨的價格高企,導致日本國內的消費一直沒有起色。雖然各國中央銀行開始降息,使這些套利交易利潤收縮。更可怕的是,投資風險一增加,這些套利者立即作鳥雀散,導致日元的猛漲,跑得太慢的人,可能會因為利率變動過大,把幾年套來的利潤通通還回去。

 

這種利用自由貨幣匯率和自由資金流動的規則,雖然為日本人民找到了一個發財方法,但就未能發展出自己內部的經濟發動機。而這個套利交易能夠實現,還在於其他地區的世界經濟蓬勃發展,一旦這些地區的經濟出現低迷,大家全部撤杆,熱錢逃回國內,就導致日元匯率大幅上漲,經濟發展卻沒有起色,日本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實效,大家又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下一步的通俗危機了。

 

這裏就順便談一下筆者對外匯市場的理解和看法。雖然俺對很多方麵都發表了不少謬論,但從來不敢自稱專家,隻是在外匯上麵,敢自己自誇一句,算是比較懂行。現在的外匯市場大概是所有金融市場中風險最大的市場,俺一位朋友玩了20股票和商品期貨,10年指數和期權,但在玩了一個月的外匯以後,嚇出了一身冷汗,他的說法是,外匯市場上一天的變動,把股市裏一個月的波動做完了。

 

2005年的時候,兩位投資界的大佬,一位是巴菲特,一位是索羅斯,大炒美元跌,就在歐盟憲法被法國和荷蘭否決之後,被外匯市場裏的群狼們一輪輪搏殺,輸到連褲子都沒有了,並成了市場行家們的笑料。那之後老巴就退出了外匯市場,老老實實回到他的強項,實業投資裏。而這一輪的美元大漲,估計炒美元跌的索羅斯和羅傑斯都討不了多少好。

 

因此當中信泰富的榮小妹妹想到外匯市場裏搏殺一下,這個小雛雞,被人拔毛剝皮,殺得體無完膚,就毫不令人意外。本來如果中信泰富需要一定量的澳洲幣,可以做貨幣掉期(Currency Swap),或者做貨幣遠期(Currency Forward),但榮小妹的選擇是玩叫做“積累(Accumulator)”的兩年合同,以美元兌換利率0.87計(在0.95高位)。合同是每日和每月結算,所以是澳洲元跌多少,中信泰富就賠多少。其實本來這個合同也不可怕,買個澳洲元下跌的期權,就把風險保住了。不過既然這種香港人諧音叫做“I kill you later”(改日斬你)的基金,都會買,中信泰富的投資智商就不值得評論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zhaodada 回複 悄悄話 文章有道理,但也有點“充大。”對ACCUMULATOR的解釋不像是自己搞懂了的。跟期權的區別?理論上說,任何一種金融衍生品是中性的,不可能是一邊倒的優或劣。如外匯真的炒的好,會有時間在這裏貼文?不是說貼文就不好,而是兩種選擇的價值含量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所以對井兄的真實炒功大表懷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