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夢幻泡影之十二 世界金融改序

(2008-10-20 00:44:02) 下一個

 

 

二十三

 

 

信貸被用來支持金融業的各種票券買賣和金融衍生工具買賣,被用來支持房地產價格,被用來購買大宗消費品,比如說汽車等等。從2001年開始到2006年,短短5年之間,經過美國聯儲局的大手一揮,每年10萬億的金融貸款貨幣創造出來了,每年2萬億的房屋貸款貨幣創造出來了,諸如此類,你那一年的外貿赤字,消費貸款貨幣,隻不過區區8千億而已,算不得什麽大數。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了為啥筆者說過,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不能用來進口能夠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原材料,能源等,和不能用來進口提高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消費品的話,那麽在美國賺了還是賠了,都不會對中國的經濟有太大的影響。

就是說現在包括中國政府的最高層經濟決策人,其想法還是停留在一個企業的微觀經濟角度上,即是我那19千億美元外匯儲備,是否安全,是不是回報率好等等。這種思考方式就是把自己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當成了一個企業的運作方式,其著重點是如何從這個貨幣總量中,通過不同方式的投資,無論是你所謂安全的美國國庫券,還是風險大的次貸債券,或者是覺得這個貨幣是否保值等等,都不是一個大國的眼光。

其實作為一個大國,又不是其他小國家,沒有辦法,一定要追求儲存其他大國的貨幣。中國的巨大美元儲備,自己又不掌握發鈔權,自然對其價值會不會貶,會不會升,沒有主動力。這些價值的增長或縮小,完全取決於發鈔銀行美國聯儲局的隨心所欲。除了大概5千億美元,要用來保證日常周轉之外,任何多出來的美元儲備,不論是在美國賺了什麽樣的利息,或者是做了廁紙,對中國經濟的運作,沒有絲毫作用。

那麽一種流行但是充滿謬誤的理論是,如果中國不控製住美元資產,美元匯率就會大跌,導致中國出口的減少。這個看法實際上是同那些認為因為中國的美元資產導致美國信用過度擴張的的看法一樣。這些觀點的最大問題是,死認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供需平衡,以為儲蓄和消費必須平衡,所以才得出因為亞洲的過度儲蓄,導致了西方的過度消費。這些觀點錯誤,在於沒有明白在西方1970年後,興起的新金融體係,通常被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主義的金融係統,已經完全不在遵循由儲蓄創造貸款貨幣的遊戲規則,開始了實物,然後以實物代表的符號,最後就是純粹的符號,進行貨幣創造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代表貨幣的符號,如股票和債券的價格,就會以天價的方式,帶動貨幣的過度創造,而當實物的生產能力,不能消化這些創造出來的過剩貨幣,比如說年年開工的房屋,當然會造成各種商品的暴漲。而美國和西方之所以,隻是經曆了不動產價格的狂漲,但大部分消費品的價格仍然低廉,是得益於外部生產能力,比如說中國長年提供的生產能力補充,幫美國消化了其過剩的貨幣創造。

但是這個過程之所以不可能繼續進行下去,是因為不論中國的製造商們如何依靠壓低工人的工資,犧牲環境,來保持這個低價來幫助美國防止貨幣過度創造的通脹壓力,這些壓力最終還是要反映到實際經濟的瓶頸,即能源和原材料的短缺。因為你美國創造的貨幣太多,你就不可能按照一個低廉的價格,來創造出可以吸收這些貨幣的商品,自然導致的結果就是能源和原材料的大幅度飆升。而通貨膨脹的壓力,就會導致中央銀行試圖用利率到防止過熱(其實就算中央銀行不行動,實際利率必然會根據通貨膨脹而上揚),就導致了所有借貸行為的重新估算,而最薄弱的次貸自然就首先成為這個重估的第一張牌倒下,而一連串的反應,就會讓整個係統崩潰。

 

 

二十四

 

 

所以說,美國的金融危機,和亞洲人的儲蓄率高不高,沒有絲毫關係,更和中國政府是不是一定要把手上的美元,來買美國國庫券進貢,也沒有絲毫關係。唯一的不同是,當世界各國,特別是亞洲的國家,持續提供價格低廉的商品,幫美國人吸收美國銀行體係毫無節製製造出來的美元,就會使這個過程繼續下去,推遲引爆。

但是要使這個過程盡量推遲,你就必須要求世界各地的人民,不僅是幫美國製造的東亞人民,繼續拿低廉的工資,過貧窮的生活,還必須要求供應不可再生的能源和原材料的國家,也要過苦日子,這樣才可以繼續輸血給西方發達國家。

從這個角度來講,就不難理解為什麽非洲,這個主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地,這麽多年了,還是這麽窮。因為非洲不窮的話,不充滿戰亂的話,許多資源可能就會被當地人拿來消費了,從而增加西方經濟運作的問題。那麽你就更容易明白,當中國的投資進了非洲,不光是中國人自己的消費帶動這些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而且中國人在非洲各國大興土木建立起來基礎工程,開始讓非洲人也可以享受一下,而這就造成了西方經濟運作的不可持續性。

反觀中國,如果中國政府的施政目標隻是停留於由落後的內地提供低廉的勞工,以中國的環境,尤其是空氣和水的犧牲,來替美國人保住好日子(當然可以美其名曰,保住美國就是保住中國),就不能在內地開展大規模的建設,就必須隻是讓出口加工業成為主要的支撐工業。當然最好的就是,在中國實行民主製度,導致各省市和地區,大家忙於互相之間的廝殺,回到1920-40年代的局麵,中國人才沒有機會進行自己的國家建設,中國人民就無法去爭奪為西方人儲備的廉價資源和原材料,就不會搶了西方人的好日子。

那麽中國在手上拿的那一大堆綠色的廢紙美元,如果不能轉化成對中國自身建設有效的實際物資,比如說可以建立起中國一流的高速鐵路網,高速信息通迅網等等,或者提高中國工業水平,如精密機床,精密儀器等等,或者提高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商品,比如說買斷歐洲生產醫療儀器的公司和技術,由國家補貼全國配置,以滿足國家醫療保健的需要等等。

當然現在喊到美國救市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但估計舊勢力的代表們,會想出其他的花招,來變相救市。比如說,美國7千億的救市債券中的頭一批2500億,中國就會去認購8百億,但不是去救市,而是因為中國從來都是會以對美國貿易順差裏的60-70%去買美國國債,那麽中國如果有1200億(2007年水平)的順差,那不就是800億嗎?所以說這個不能算是到美國救市,而是一個正常的操作。說這種話的人,估計是當俺們小民無知,因為事實是,中國政府近幾年來,已經不再將多出來的外匯盈餘去買美國國債了。如果不是怎樣的話,中國的美國國債持有量不會隻是區區5千億這麽低吧。

是不是中國就完全不救這個世界呢?在這個月的24號,亞洲和歐洲的45國家將在北京召開第7屆歐亞峰會,估計可以開成一個向中國要援助的丐幫大會。而中國政府應該拿出一張2008年,從拉薩騷亂到奧運會之前,各國的大事記,辨別敵友,區分對待。象那些牛皮哄哄,大力抵製中國的東歐小混混們,比如說波蘭,捷克之流,就要讓其自生自滅(而且這幫混混可是連俄羅斯和德國都得罪了)。

而對中國的朋友,而且對中國國家利益相關重大的巴基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就一定要救。而對那些美國的殖民地,如韓國之流,要救就必須有條件。比如說讓美軍基地退出韓國而增加中國的周邊安全。如果沒有利益在裏麵,那麽還是等韓國人自己的老板美國來救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chinomango 回複 悄悄話 "而通貨膨脹的壓力,就會導致中央銀行試圖用利率到防止過熱(其實就算中央銀行不行動,實際利率必然會根據通貨膨脹而上揚),就導致了所有借貸行為的重新估算,而最薄弱的次貸自然就首先成為這個重估的第一張牌倒下,而一連串的反應,就會讓整個係統崩潰。"
實際上不是"中央銀行試圖...",似乎是而是短期貸款到期利率上升太多貸者付不起了,成了銀行壞帳,造成銀行的流動資金短缺,有錢的也不敢拆借,造成通貨緊縮.短期貸款初期政策高抬高和高估了房地產的實際價格(,不排除其它行業,公司市值或GDP都被高估了,或者有的是虛擬價值).流通出現問題後,製造貨幣的速度就慢了就不夠用了.
問題是,聯儲發行的10萬億會不會大幅稀釋美元?會不會造成通貨膨脹?我隻知道一旦流通恢複原狀,如果不回收貨幣一定有通漲.如果這些錢不是用於流通而是消費,也一定有通漲.
gushe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toad的評論:

Japan: help Japan to get the Islands back from Russia
Russia: admit Russia is a super-power and return all Russia's small brothers to Russia
China: give up Alaska or Hawaii so China can migrate people there.

Just for fun...
ptyr1068 回複 悄悄話 希望中國政府不要那人民的血汗錢去幫助美國, 它是萬惡之源。確確實實地考慮如何拉動內需,造福中國人民。
Atoad 回複 悄悄話 Let's say China, Russia, Japan are the three major buyers of the 700b bailout bond. What would each agree to get in exchange for the money?
Japan: remove all US bases.
Russia: NATO gets out of eastern Europe, especially (Ukraine, Czech, Poland, Georgia and Baltic states etc.); Cancel all planned missile defense deployment).
China: US withdraw from Afghanistan and admit SE Asia as China's backyard.

700b is quite worthy even for 50% of abov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