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花開花落(之三十七)

(2008-09-20 17:11:55) 下一個

 

七十三

 

 

從經濟的角度上,伴隨中國的不斷城市化,城市經濟帶動的區域發展也會在未來的中國經濟建設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在考慮這個新區劃分之前,這裏筆者要提到一個關於城市發展和城市圈的概念。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一些社會學家和作家對城市發展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一位是一個美國出生的加拿大女士簡雅克布(Jane Jacobs),她的最著名的著作包括“美國大城市的生死錄”和“城市經濟”。在她的“城市經濟”一書(出版與1961年),已經很超前的看出了空氣汙染和汽車是城市發展的兩大死敵。她提出的一個觀點在於所有的經濟發展,都是來源於城市的進口替代,即當一個城市開始生產它必須靠從外部進口的產品。這一過程造成的後果就是,一個城市發展了它自身的生產結構,創出了產業技術和提高的經濟規模。而且這個城市的發展,還帶動了附近的城市發展,加入這個替代出口的產業分工過程。雅克布的另外一個觀點,就是她認為城市經濟先於農村經濟發展,因為城市的發展,才帶動了農村經濟。她舉了日本的農業發展作為一個案例。在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進行了大規模的工業化和農業革新,但其農業產出完全不能養活全國人口,隻是在1950年後,當日本大規模城市化後,其農業生產才真正起飛,養活了比戰前多出的25%人口。雅克布在其後的另一本書“城市和國富”中,提出了一個不同於過去的傳統觀點,認為政府是宏觀經濟的主要超控者,而提出了城市其實是真正的幕後推手。

從日本的情況看,對中國現在的發展最有借鑒性。日本從1950年到1975年,把城市化水平從37%76%,在25年的短時間裏完成了西方國家100年的路程,似乎是中國發展從出口導向中轉型的主要方向。而中國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似乎已應該考慮到如何合理的安排城市發展的問題,使農村到其中心城市的距離保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以保障城市的投放力可以帶動鄰近農村的發展。如何將農村發展,城市發展,新城市布局,中國行政區劃改革,和新的能源工業,以及新的交通方式,放在一個係統裏進行思考,似乎是中國能否保持下一個高速增長的30年,麵臨的一個重大機會和挑戰。

前一陣子,和幾個年輕的才俊聊天,從他們那裏聽到了一些很新穎的想法,其中的一些觀點,和筆者的整體思考有相輔相成之效。在這裏就乘機幫他們發揮出來,如果大家覺得還不錯,就應該歸功於這些年青的朋友,要覺得不好,就一定是俺拙嘴笨舌,表達得不好。看到後輩中產生出這樣出類拔萃的思想人物,看來筆者對中國以下這一二百年的信心,沒有放錯,10年後當這一代人上重要崗位後,一定會為中國的未來增加動力。當然,如果今天在位置上的人物,可以聽聽他們的思路,也會為中國的發展集思廣益,少走彎路,那麽就算是筆者在這裏洋洋灑灑,辛苦耕耘的一點收獲。

 

 

七十四

 

這些年輕人所提到的最核心議題是關於城市經濟圈所形成的區域經濟。這裏有兩個概念,一個是"3小時經濟圈",而另一個是"1小時經濟圈"。之所以要以單程3小時作為一個界定, 是因為這是個單日可往返、可工作半日的一個門檻。比如說台灣和大陸直航後,從台北飛上海90分鍾,再加上其他時間,就在這個3個小時內。因此一個商人就可以早上在上海的分公司開會,和客人共進晚餐,但就可以在下午在台灣的分公司工作,晚上會台北的家與家人吃晚飯。這種商業上的聯係,就把台北和上海聯在了一起,可以進行區域性的分工合作。除了通過天上的聯係之外,在地上的聯係就更要具有實際的經濟意義。

把地麵上的城市聯係成一個大城市圈,現在基本上是通過兩種方式,一是高速公路,一是高速鐵路。你城市能夠連多遠,在於你的時速有多快。比如在美國,當高速公路不堵車的話,你可以開65-70英裏的時速(不被公路巡警截停罰款),3個小時就是313-337公裏。但如果你坐日本東京和大阪之間的新幹線,就是2.5小時/550公裏。中國正在興建的高速鐵路時速在350公裏以上,3小時就對應1000公裏。但是如果你把公路塞車,開車的疲勞情況(和坐3個鍾頭的火車無法相比),對個人來說,靠高速公路是畫餅充饑。以筆者的觀察來講,任何超過1個小時的車程,已經不再具有現實性。

那麽1小時經濟圈的概念,就不僅具有商業意義,而對居民的生活帶來更大的變化。比如說現在建成的京津高速鐵路,從北京到天津隻需30分鍾,就把這兩坐城市融為一體,可以當作一個城市來生活。將來從廣州到香港的高速鐵路隻需不到50分鍾,就可以將香港房地產的概念一直跨度到廣州,而導致一個嶄新的結局。

這個1小時的經濟圈,基本上是把一群城市融合成為一個生活體係,對城市圈的分工和工商業布局都帶來一個革命性的變化,打破城市間各自為政,惡性競爭和獨立封閉的孤島經濟。當這個聯係出現後,渤海圈的京津唐,長三角的蘇錫常, 杭州灣的滬寧杭,和珠江口的穗深港,都變成了一個一體的結構。這個經濟圈主要是照顧日常8小時上班的通勤族。這個經濟圈的形成,基本上可以改變中國目前存在的鄰近城市,為吸引外來投資,互相之間爭相殺價,自貶身份的惡性競爭,也使房地產業的發展會走向比較健康的局麵。

那麽1000公裏的3小時經濟圈的意義就非常重要。筆者自己的看法是,全中國從一個經濟中心城市到另一中心城市不能超過3小時。即3小時應該是成為中國任何一個地區經濟區的基本計量單位。就像長城上的烽火台一樣,可以將經濟發展的火頭互相傳遞,也像八百裏連營,將中國整個經濟聯係在一起,將相鄰各大區中心城市基本都涵蓋。

這樣的話,每個區域裏的居民,都可以同時在三個城市圈裏,進行其生活和工作的各種活動,而任何農村地區,都可以在三個城市圈的經濟輻射之下,帶動經濟發展,縮小城鄉生活差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蝸頭 回複 悄悄話 這種想法目前在國內已經基本上全麵開展了,我參加過一些城市規劃,通過交通半徑輻射形成城市帶和區域經濟體的想法目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經達成共識。
天朝§臣民 回複 悄悄話 看似筆者有自己的理想抱負
這個籌劃是筆者如果哪日當上元首後要做的吧
chinomango 回複 悄悄話 這裏勢必涉及網上辦公的概念.網上可視電話會議僅微軟就有免費軟件可用,有很多項目可以遠程,分布的進行,純地域的隔離問題已有所改善.在美國,客戶服務是利用全世界的網絡由各地的辦公室接力進行的,你下班前將項目交給在世界某個角落的下一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