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而俄羅斯的前加盟共和國也同樣逃不出北約的手心,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於2002年布拉格高峰會上被邀請加入北約,並於2004年3月29日在伊斯坦布爾高峰會前,正式入會。北約並簽署了波羅的海空防協議,由各國輪流提供四架戰機執行對俄羅斯的空中預警任務。當然這些姿態都是象征性的,由於俄羅斯帝國在1917年失去了芬蘭,再加上波羅的海出口被德國,丹麥,挪威和瑞典堵住,本身對俄羅斯的戰略地位就削弱。而俄羅斯和北約基本上互相識相,使這三國成為事實上的非軍事緩衝區,而且俄羅斯的傳統重鎮聖彼得堡可以箝製任何來自於北方的威脅。
俄羅斯的真正心髒區在更南部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失去這兩個地區將使莫斯科的前門洞開。雖然俄羅斯曆史上兩次在西方的入侵下,最終都獲得勝利,但以焦土政策的代價,在莫斯科拖垮拿破侖,在斯大林格勒打敗希特勒,都是用的是同歸於盡的戰法,自身的元氣也是大傷。雖然西方的顏色革命在烏克蘭成功,但是烏克蘭基本上在宗教,地域和人民上,是一個親西方和親俄羅斯的五五開。和許多國家的民族混居不同,烏克蘭基本上可以從基輔,查卡西(Cherkasy),文尼西亞(Vinnytsia)以西,和查尼海夫(Chernihiv),波塔瓦(Poltava),克羅沃拉德(Kirovohrad),奧德沙(Odessa)以東,清晰得劃出一條線,讓親西方的天主教徒占據西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就讓親俄羅斯的東正教徒占據東烏克蘭,繼續捍衛俄羅斯心髒莫斯科地區,並保持其在克裏米亞唯一有效的黑海艦隊。即使烏克蘭不分裂,而繼續向西方投懷送抱,俄羅斯就可以用挑動克裏米亞獨立來製造事端,引發一場戰爭。
可歎俄羅斯雖然是一個大國,但是連一個像樣的出海口都沒有。波羅的海被敵國環抱,而且長年結冰,和東邊遙遠的海參崴一樣(加上通過西伯利亞鐵路的補給困難),沒有太大的用處。本來在中國東北,俄羅斯已經搶下了暖水軍港旅順,可以通過當時的南滿鐵路連接海參崴,隻是後來在1904年日俄戰爭中被日本打敗。在二戰結束後,斯大林希望通過建立中蘇聯合艦隊的方式,繼續租用軍港的提議被中國人拒絕,隻得在1955年放棄了這個天然良港。俄羅斯對暖水軍港的渴望,還表現在對越南金蘭灣的租用。但是那時蘇聯已成強弩之末,在1979年,蘇聯太平洋海軍入住後,與美國在菲律賓的蘇比克海軍基地形成隔海打擂台的架勢。隻不過俄羅斯這個被歐洲人蔑稱為歐洲的經濟病夫,十年後國家破產,海外稱霸的夢想破滅。
雖然最近在普京的中興下,俄羅斯經濟稍有起色,為了針對美國在東歐的波蘭和捷克設置全球導彈防禦係統,俄羅斯先是恢複了戰略轟炸機巡航,然後又大談重回越南金蘭灣,和再次走進美國後院古巴,以增加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砝碼。
十四
在1783年成功兼並了克裏米亞後,在黑海的薩巴斯托港口,俄羅斯開始有了一個比較理想的天然良港。但是駐紮在這裏的俄羅斯黑海艦隊,首先受到土耳其奧圖曼帝國在博斯布魯斯海峽控製,然後在進入地中海後,在南邊去紅海進印度洋的出口蘇伊士運河,和西邊去大西洋的出口直布羅陀海峽,又被英國帝國堵住。這就造成了俄羅斯帝國和英國帝國為爭奪暖水港口,而展開的大遊戲對決。
俄羅斯帝國首先在南邊通過一係列對波斯帝國的戰爭南下。在第一次俄波戰爭中,通過1813年簽訂的古力斯坦條約,搶下了阿塞拜疆,格魯吉亞東部,和現在隸屬俄國的達吉斯坦,並通過一係列的戰爭,控製了整個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但俄國的南下受到了英國的對抗,而在伊朗的中部受到了阻止,結果是俄國和英國兩分伊朗為控製區,但是沒法獨自兼並,隻能通過對伊朗王室的軟硬兼施,互相箝製。俄國和英國在阿富汗的對抗同樣陷入僵持狀態,而在中國的西部,俄國控製新疆和英國控製西藏,也是寸土不讓。這種狀態直到德國在歐洲崛起,迫使俄羅斯和英國不得不握手言和,使中國至少保住了新疆和西藏的主權。雖然在西藏失去了對藏南的控製,和在新疆失去了伊犁的西部的主權,還要麵對今天仍然沒有徹底平息的藏獨和疆獨分裂主義運動,但相較於這個大遊戲對其他地區造成了損害和深遠的影響,中國人就要幸運得多。
而因為地緣政治的原因,就使格魯吉亞變成了俄羅斯的另一個軟肋。對格魯吉亞的第一個感受,就是地方雖小,但卻出人才。前蘇聯梟雄斯大林就是格魯吉亞人,後來曾出任蘇聯外交部長的謝瓦德那澤,並在1995年出任了1991年後獨立的格魯吉亞總統。而且曾在1990年中出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沙利克什維利將軍,也是格魯吉亞人。
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的關係,可以說是剪不斷,理還亂。本來在俄國勢力興起前,格魯吉亞是西部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和南部的波斯帝國的逐鹿之地,為求自保,不得不借助俄羅斯帝國的崛起作為權宜之計。雖然格魯吉亞名義上於1801年加入的俄羅斯帝國,但和俄國人時而和睦,時而打架的日子,就一直沒有停過,直到俄羅斯帝國打敗了奧斯曼和波斯獨大,格魯吉亞才徹底失去了獨立地位。
格魯吉亞本來和俄羅斯很相似,都是東正教國家(這也是為啥他們會借助俄羅斯來抗衡伊斯蘭帝國奧斯曼和波斯)和農奴製。俄國貴族剛開始急於把格魯吉亞融入俄羅斯其他地區,因而在政府管製上有些重手,對格魯吉亞文化和風俗不夠尊重,導致了1832年的貴族叛亂和1841年的全民造反。這些動亂迫使沙皇改變政策,派出了比較務實的維隆佐夫伯爵擔任高加索總督,慢慢贏得了越來越西化的格魯吉亞貴族基層的支持。
但是當俄羅斯帝國決定在1861年,放棄農奴製,開始追趕西方的工業革命,而實現大規模工業化。其1864年在格魯吉亞的行動,令農奴主貴族和農奴都很不滿意。農奴主貴族因為沒有了來自農業的收入而窮了,但由於格魯吉亞的農業生產條件極差,取消農奴製後,農奴們的生活也沒有太大的改善。這個消滅農奴製的不成功改革,就為後來事態的發展種下了禍因。
多謝。這些翻譯都是我隨手自己翻譯的,以後會用公認的漢語翻譯改過來。關於東西烏克蘭的化界,大致是用顏色革命之前那次選舉的結果。Kennedy 在他的《文明衝突》一書,用了同樣的劃分。
PS:東西烏克蘭傳統上邊界貌似在切爾尼科夫—基輔—基洛沃格勒—尼古拉耶夫斯克—奧德薩一線,波爾塔瓦已屬東烏克蘭,而文尼察是典型的西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