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大國遊戲(之二十四)

(2008-06-26 11:07:16) 下一個

四十七

 

在中國今天的快速經濟發展中,人民不再受過去的戶口製度的束縛,可以因為投資和工作的原因,在全國流動。如果中國政府不能做出一個比較合理的地區性的產業分工,就會造成很多的社會問題。比如中國以出口為目標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多集中在沿海的東南部和南部,雖然解決了中部和西部的部分省份的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但就造成了鐵路春運的大問題,出現年初的大風雪導致的交通癱瘓。而且這種消化勞動力的方法,對漢語語言能力相對較弱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族,藏族,苗族等等,都起不了太大的幫助。而中國政府在西部的部分地區的投資,又會將中部的大量勞動力吸收入新疆和西藏,而導致與當地人造成職業上的爭奪。再加上各民族的語言,風俗和文化上的區別,更容易產生誤解而增加矛盾,從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局麵。

筆者的看法是,不應該把中國看成一個單一的,傳統意義上的國家而進行全國一盤棋的規劃,而應該利用中華民族的特點在於政治統一,經濟獨立,和文化多元的特性,利用中國區域經濟的特殊情況,對中國的主要地區在工業分布,和創造就業機會上,進行一個中長期的規劃。

目前看來,中國已經基本上搶占了世界的低檔消費品市場,靠在土地,能源,原材料和人力越來越昂貴的沿海地區,繼續靠價廉商品去開拓國際市場,在今天北美和歐洲逐漸陷入衰退的短期和中期展望上,幾乎不具備可持續性。而依靠大力開拓東南亞,中亞,南亞,西亞,中南美和非洲的市場,也隻是權宜之計。中國的下一步發展方向是增加內需,在持續的基本建設上,再增加內部的消費,而中國經濟發展能否成功,就要看中國的低檔品製造業是否可以轉移到成本相對便宜的中西部,而中國的沿海地區是否能發展出中高檔消費品來滿足中國自己的市場。

如果以中國的大都市為中心,我們可以大致的劃分出這樣幾個都市圈:

一是以北京為中心,包括天津,大連和青島在內的環渤海圈;二是以上海為中心,包括南京,無錫,蘇州,杭州和寧波在內的大長江三角洲;三是以香港為中心,包括澳門,深圳,廣州在內的珠江三角洲。這三個地區應該是中國在世界上與其他國家競爭的本錢所在。這些地區要做到兩個方向的轉變:

一是發展高附加值,高資金積累型的新型工業。利用在科研和教育上的優勢,發展新型的能源技術,材料技術,生化技術,納米技術,電腦和人工智能等等朝陽工業,並以北京,上海和香港為地區中心,發展出影響亞洲的金融貿易文化中心。

二是發展以占據中國未來中高檔消費市場為主的消費品牌工業。以中國文化的5千年底蘊,中國從來都是世界高檔消費品潮流的領導者和生產者,以中國人在吃喝玩樂上的高尚品味,應該能夠創造出引領世界消費市場的衣食住行文化。在中期內,盡量以滿足中國的內需為主,防止這個豐富的市場被歐洲,尤其是法國的垃圾品牌搶占。值得慶幸的是,中國新一代消費階層是以80後為主導,因此缺乏上一代人無可救藥的盲目崇拜歐美風尚的習慣,再加上這次由西藏騷亂引發的對法國文化,以及歐洲文化的反感,都是中國這個工業發展的助力。

 

 

四十八

 

在具體操作上,可以由中央政府牽頭,但是具體的事務應該由地方的各級政府協調,討論如何在稅收和財政上給予支持。而中國的文化和娛樂界則在這個建立自己文化風尚上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

從中華文明的亞文化體係來看,北方的漢滿蒙朝鮮亞文化圈,可以建立以大連為窗口的時尚中心,發展出自己係列的文化產品。例如以滿文化為基礎的旗袍,在吳越文化的上海的變更下,產生出影響全球的服裝潮流。如果以北京的雅文化和藝術家的創意,建立起以文化為核心的高檔消費品係列,不光可以涵蓋中國的北方,還可以輻射外蒙,俄國的濱海,朝鮮,韓國和日本。

而東南的吳越徽閩亞文化圈,本身已經有很多精品,例如徽州的文房四寶的書法文化,宜興的紫砂壺和閩浙徽的精品茶葉的茶文化,蘇州的園林和盆景的園藝文化等等,都可以通過上海這個中心而集大成,發展出清雅細致的服裝,飾品,家居用品等等係列。

而南方的嶺南文化,本來在香港已經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發,生產,包裝和行銷的水平。唯一可惜的是香港雅文化的缺乏,而導致英國式的狗仔隊窺探私人隱私的庸俗市民街井文化橫行。這就造成整個南粵人民以自己的文化為恥的自卑心態(頗似韓國文化界),而盲目崇拜歐洲和日本。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香港政府大力支持藝術家和本土文化,就非常有可能成為東方的一個時尚中心。

從這次與西方媒體對抗中,產生出來的民族消費主義,可以在發展中國自身的中高檔消費品產業中起很大的助力。其實利用民間的力量,保護自身的工業,在歐洲和美國從來都是家常便飯,中國人需要好好學習而加以利用。美國這些年來民間不斷有社會團體,企業和地方政府發起抵製中國產品的風潮,而歐盟就不斷的單方麵破壞中歐之間的貿易協定,對中國產品設置各種各樣的配額和關稅及非關稅壁壘。中國的消費者也應該形成一些影響團體,以非政府的形式出麵,對危害中國自身發展的歐洲高檔消費品進行阻擊,利用這些企業在損害中國人民感情上的行為,如巴黎市政府對達賴喇嘛的表彰,英國某大學對藏獨的支持,某些品牌對藏獨人士的鍾愛等等,發起不同規模的抵製行動來針對這些地方的商業品牌,不隻是對這些行為抗議,而是要趁機支持中國的替代品牌搶占自己的國內市場。這些行動需要長期的跟進,而不是三分鍾的熱氣。筆者建議中國自己的企業家應該看到這個機會,向西方國家,甚至日本和韓國學習,在資金上捐給這些非政府,非贏利的中國消費者組織。今天的國家之間,除了合作,更多的是爭鬥,商場如戰場,如何減少內鬥,一致對外,是企業界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除了上麵提到的三個重要城市圈的轉型之外,我們可以看到以武漢為中心,涵蓋鄂湘贛的楚文化區,以西安為中心,涵蓋陝晉豫的中原文化區,以重慶為中心,連成都,拉薩的巴蜀羌藏亞文化區,以昆明為中心,包括滇黔桂的壯苗緬傣亞文化區,以銀川和西寧的包含中東阿拉伯和波斯文化以及漢文化的伊斯蘭亞文化區,再加上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伊斯蘭突厥亞文化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eyangj 回複 悄悄話 文化的崛起也是一個必要條件。
febllin 回複 悄悄話 這一節讓出於文化行業的我很感慨。越來越多的時尚界人認識到了這一點。一度我們以歐美的時尚為審美的全部定義,她們的裙子、她們卷發、她們的下午茶;今後將會有一個轉折,我們將建立起吸收東西方精華的新的審美體係。

然而總有一批人無可救藥的崇尚歐美,國內多個時尚雜誌主編言必稱歐美,她們的雜誌是國外雜誌的copy,是沒有靈魂的提線木偶。
zwang58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好,從我們做起,抵製歐洲的名牌,事實上很多歐洲品牌的工廠也是放在亞洲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