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如果美國人可以集中兵力,控製住自己專用的油源,然後利用一個5到10年的過度期,象中國一樣,快速的改變自己的經濟結構和汽車文化,大幅度的建立起以高速列車為主幹的公共運輸和交通係統,然後利用自己仍然具有的技術和研發優勢,與其他的世界能源消耗大國中國,日本,歐洲和印度合作,大力開發再生和替代能源,使美國人可以不再完全依賴於汽車和高速公路,就會徹底降低美國對海外能源的依賴。這樣通過美國自身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加上加拿大和墨西哥灣的資源,美國就不會受製於人。
最忌諱的事情是如果美國用軍事力量把油價打下去後,美國人民又認為日子恢複正常,又開始過鴕鳥把頭埋進沙裏的日子,等著下一個能源危機的來臨。正如依賴海外石油的危機感在上個世紀70年代比今天還要厲害,但也沒有產生任何實際的影響。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美國的民主製度下,快速的基礎建設轉型也是一個難題。各種利益集團的角力和爭鬥,國會的院外遊說集團,環境保護分子的幹擾,繁複的法律程序和司法上的攻防陣地戰,都會使這一過程看不到頭。相對於中國的快速基建能力,美國的製度具有很大的劣勢。
比如說,在環保法律上,中國一個法令禁止使用超薄的塑膠袋就會一年減少87萬桶原油用量。雖然所有的法令都有一個執行的問題,而許多超級市場可能會完全蔑視這些法令,但由於此法一出,薄塑膠袋的生產商已經被迫開始轉型做其他行業,可以想象很快薄塑膠袋的存貨就會用光,而不再見於市麵。而在美國由於製度的問題和遊說集團的強大,美國無法通過一個聯邦的法令,隻能夠靠各市政府自己來立法。美國加州的舊金山就是首個通過這個同樣立法的城市,而全美國也有很多城市想跟進。但是,這些城市麵臨一個大問題,就是塑膠袋生產商對他們的法律訴訟。對舊金山等大城市而言,因為財大氣粗,不怕和這些生產商對薄公堂,而很多財政拮據的中小城市,就不敢惹這些製造商,而放棄了這個節省能源的環保法律。美國在汽車燃油效率和排放量的法律上,都同樣處於這種困境。
美國麵臨的挑戰一個是來源於國內政治的無聊內鬥,一個是來自於世界政治經濟中心轉換。在世界上,非美國和非西方國家的經濟影響力日漸強大而導致美國影響力的削弱,而美國惡質的兩黨內鬥又使美國無能力轉變自己而應付調戰。
美國的政治實質惡化在於兩黨會花費很大的精力去爭吵一些對國家和人民沒有太大實質意義的課題。比如婦女有沒有權利墮胎,同性戀可不可以用“結婚”這個名詞等等。而在關心民生的議題上,靠窮人票源的民主黨要求加稅收加支出,靠富人財源的共和黨要求減稅收減支出,最後角力的結果就是減稅收加支出,落得個皆大歡喜。那麽節源開流之後,錢從哪裏來呢?印多點鈔票去借債,把孫子和重孫子的錢都花光。等到大家都覺得要減少支出的時候,就先開始縮減教育經費,讓將來需要為這一代過奢侈生活借債和不得不還債的下一代,在與世界其他各國競爭時營養不足。
而最絕妙的一點是,美國的民主製度造成不需要有任何人為這些胡作非為而負責。人民做主,都是你們自己選出來的,要賴隻能賴你們自己。每四年的換屆,又導致整個政界目光短淺,個個追求短期利益,而犧牲中長期利益。雖然選民們理論上具有挑選廚師的能力,但是換了奧巴馬師傅,不再是布什大廚,炒出來的菜還是咕嘮肉和檸檬雞。
當然美國人民自己也難脫幹係,現在的經濟狀況是需要開源和節流。但是窮人願不願意勒緊本來就已經緊的褲腰帶,而支持縮減福利?富人肯不肯拿多點私房錢出來,拯救國家?軍火商可不可以不再操縱政府增加武器購買?一個宣揚個人主義和利己為中心的文化,可不可以為了整體的未來而犧牲一己的利益?看來答案是否定的。這就決定了美國在未來難於應付世界的新挑戰,而對美國最致命的挑戰,就是美元作為世界經濟和金融體係基石的崩潰。
如果這一情形發生的話,美國不光在世界經濟和金融上的壟斷地位喪失,而且其全球強大的軍事力量也會因此而轟然倒塌。
三十四
難以相信的是,美元在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的地位,也取決於沙特阿拉伯的態度。雖然沒有明確的條約,但是大多數曆史學家和國際政論家相信,沙特和美國之間有一個不成文的協定,即美國為沙特提供安全保障,沙特保證世界石油以美元定價。
在歐佩克內部,要求放棄美元的聲音,吵得最大聲的是委內瑞拉的查維斯和伊朗的艾哈邁迪內賈德。早在2005年,委內瑞拉已經把主要的外幣換成了一半歐元,一半人民幣,並將帳號從美國銀行轉到了歐洲和中國,隻留下了少數美元當零花錢。伊朗則大部分是歐元,但就在差不多時間,由於核子計劃的爭執,而把錢從歐洲銀行轉入到中國的香港和上海。當然,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借口不會是政治上的對抗美國,而是經濟上美元象一個沒有降落傘的跳傘者以自由落體的速度下降,而石油輸出國沒有理由將他們價值昂貴的黑金去交換一堆綠花花的廢紙。
當然在歐佩克裏,真正說話頂用的人是沙特的阿卜杜拉國王。沙特的原定計劃是在2010年推出一個海灣統一貨幣(Unified Gulf Currency),采取與歐元掛鉤,或者和一個一籃子貨幣掛鉤的形式,替代今天海灣各石油輸出國本身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形式。從當今發展的趨勢看,一籃子貨幣的機會比較大。而在這個籃子裏,以人民幣,日元,和印度盧比等亞洲貨幣的比重一定會占大頭。而海灣國家自身可能就可以以這個統一貨幣作為石油的結算貨幣。
要了解國際石油市場運作,必須明白今天的國際市場石油價是以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裏西德州輕油期貨價和英國倫敦伯令市場的北海原油期貨價為基準,而這兩個市場都是用美元定價。要想放棄美元和石油的掛鉤關係,就需要建立非西方的石油定價和非美元的期貨交易所。而通常海灣國家對亞洲的出口價是以杜拜輕油為基準,同時歐佩克自身也有一個原油參考籃子,在2005年6月15號後,包括了阿爾及利亞的沙哈拉油,印尼的米納斯油,伊朗的重油,伊拉克的巴士拉輕油,科威特的出口油,利比亞的伊塞德油,尼日利亞的蚌尼輕油,卡塔爾的海油,沙特的阿拉伯輕油,阿聯酋的姆爾班油和委內瑞拉的BCF 17油。
但是建立一個非西方的交易所是一個挑戰。伊朗曾經試圖開一個歐元石油期貨市場,但是由於交易量太小,加上美國和歐洲的抵製,和交易所的技術挑戰,並不是太成功。也許一個有效的做法,就是在香港(或新加坡,但是香港應是首選,因為中國的關係)開設一個亞洲為主的石油交易期貨市場,以歐佩克的石油參考籃子作為定價標準,而以人民幣作為交易的結算貨幣。當然現在中國也許不願意在世界金融體係上強行出頭,但是過了2010年,也許中國政府沒有其他的選擇。
當然即使石油由美元定價,也不排除交易雙方用其他貨幣結算,不過由於兌換率的風險,這種方法就會增加交易成本。比如說,由於美國對伊朗展開的金融和經濟戰爭,伊朗已經完全退出了美元係統,而依賴於歐元去完成國際貿易,這就增加了其成本開支。但是如果石油輸出國不再接受美元作為付款方式,即使仍然用美元定價,就會導致主要石油消費大國如中國,日本和印度,不再需要準備大量的美元儲備來支付石油入口,估計大約三分一到百分之四十的美元儲備就必須轉換成新的結算貨幣,而美國聯邦儲備局就必須把這些多出來的美元吸收回去,其結果就是大幅度的美元貶值。而這個過程,當然對所有現在持有太多美元的國家來說,這個過程太快,其影響會太大,會傾向於一個受控製和緩慢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美國經濟就不會遭受象1929年大蕭條那樣的沉重打擊,而會走一條類似日本那樣二十年後仍然無法複蘇的不死不活的道路。
而沙特阿拉伯是掌握美國命運的關鍵所在,美國和沙特的關係變暖,是從2006年11月美國副總統錢尼訪問沙特為起點。而這次訪問在於美國和沙特放棄前嫌,共同麵對伊朗的崛起。以色列同哈茲布拉剛結束的戰爭結果不盡人意,也迫使美國不得不尋求沙特的合作。而這個合作到底會持續多長呢?
想一想規模效應,你麵對的是多過十億的人,民主說法,十億個體的人,對比與三億從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你的說法靠石油不靠譜.
石油價格很大程度上是控製在美國人的手上,具體表現在
1。對產油地區的控製,
2。對原油到成品油的加工提煉過程中,產業的比例,技術的掌握。
3。對原油交易市場的控製
4。對成品油的消費渠道,消費市場的控製
5。對油品市場結算方式的控製。
對每一點都可以細化分析,個人並不認為,美國的國力是與原油價格成線性反比的關係。
通過以上的5個方麵,就有很多手段使美國在石油價格走高的過程中獲取利益。
摟主知識淵博,就想通過這一小點,說點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