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巨人經濟的文化“短腿”
【華語國際通訊社記者鄧妏荔華盛頓消息】據僑報記者餘東暉2007年12月27日華盛頓報道,當中國年輕人熱衷於過聖誕節,而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備受冷落,不得不由國家列為法定假日,喚起民眾重視時,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擺上台麵:經濟起飛的中國,何時成為文化大國?
聖誕節前夕,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席高占祥應國會圖書館亞洲館和美國亞洲文化學院的邀請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演講時就談到這個話題。
高占祥指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但文化建設成了“短腿”,文化發展相對滯後的狀況,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不相適應,同中國的國際地位不相適應。
高占祥說,國際社會有人把中國喻為“成長的巨人”。然而,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巨人”是站不穩、走不快、跑不起來的,若要再往前跑就會跌跟頭。
報道說,作為一位思想比較開明的原中國文化部副部長,高占祥並非無的放矢。文化建設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已成為許多中國高官的共識,隻不過他們通常是在退居二線後才出麵大聲疾呼。
原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曾透露,中國文化貿易處於嚴重入超狀態,對美國的圖書版權貿易逆差高達290比1。他說,人有“人緣”,國有“國緣”。“國緣”好的國家,在世界上影響力就大,被信任程度高,為了本國利益進行的國際運作,付出的“成本”就低。這位曾被稱為“中國政府公關總領”的前高官承認,中國文化傳播在世界上仍處於劣勢。
最近高占祥出版了《文化力》一書,提出“軟實力”主要源於社會文化力、民眾精神力、政治導航力,外交決策力四種資源,而文化力是軟實力的核心,未來的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文化力的競爭。
高占祥進一步強調,文化力是社會健康肌體的基因,沒有文化力的貫注和支撐,難有清明的政治,會產生強權專製或懦弱腐敗,會產生迷信與盲從,甚至會產生冷淡,無情和殘酷。
歲末,美國《新聞周刊》等西方媒體掀起了新一波熱捧中國的高潮,但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言猶在耳:中國不會成為超級大國,“因為中國沒有那種可以用來推進自己的權力,從而削弱西方國家的具有傳播性的學說。今天中國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
近兩年,中國的“軟實力”增強逐漸引起西方國家的關注,但這是一個與經濟成長、國力增強、政治改革、文化發展相輔相成的漫長過程,而即將到來的北京奧運會將是改變中國文化“短腿”現象的大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