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產階級

俺既不是無產階級,也不是中產階級,是有產階級中最低的一級。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丁仲禮講座:應對霧霾——源頭減排是關鍵(2014年4月12日)

(2015-03-05 21:38:46) 下一個

cs.kepu.cn/jz/zt/hjst/201405/t20140508_5972.html

講座提要:應對霧霾:源頭減排是關鍵。(本期講座部分素材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賀泓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躍思研究員提供)。

過去一年,北京平均20天一次霧霾迷城

應對霧霾要有減排清單

 

實習生 趙伊蕾 本報記者 楊傑 《 中國青年報 》( 2014年04月14日   05 版)
 

    “從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北京連續3天及以上能見度小於3千米的嚴重霧霾汙染事件共出現了18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說,這意味著,在過去的一年裏,北京平均每20天就有一次霧霾迷城。

    但是當整個社會都在追問為什麽天空不再透明時,卻少有人關注,我們的減排措施是否真正地落實到位?生產企業裏的治汙裝置又有多少在正常運轉?

    不久前,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上表示,2014年預計淘汰鋼鐵產能2700萬噸,水泥產能4200萬噸,平板玻璃3500萬標準箱,煤炭小鍋爐5萬台;燃煤電廠脫硫改造1500萬千瓦,脫硝改造1.3億千瓦,除塵改造1.5億千瓦,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600萬輛。這為不得不戴口罩的民眾勾畫了清晰的好空氣藍圖。

    但落實遠比規劃難,問題的關鍵在於監管。丁仲禮告訴記者,如果每年都能按照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減排力度落實,加之前麵已經完成的淘汰和改造工作,國內燃煤電廠的脫硫脫硝改造隻需要4年。“能否有一個落實清單,能夠看到哪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真正做了些什麽,哪些還隻停留在喊口號階段,否則仍然是一筆糊塗賬。”丁仲禮說。

    霧霾形成:內因是根本

    “現在很多人問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了霧霾,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地區間差別很大。”丁仲禮說。

    霧霾的成因受到兩方麵因素影響。一方麵是外因,即天氣條件。在靜穩天氣下,空氣不容易發生水平流動,汙染物難以擴散。這一外因屬於基本不可控因素。

    另一方麵,霧霾形成的內因在於汙染物的排放。“我們工業、交通會排放出氣體物質,這些氣體物質與大氣中的成分結合,通過複雜的過程轉化成的固體物質叫二次顆粒物。造成重汙染、重霧霾的汙染顆粒物大部分不是直接排放出來的,而是二次顆粒物。” 丁仲禮說。在北京,霧霾的最主要來源是燃煤和機動車排放。

    燃煤的主體有電廠、鋼廠、鍋爐、煤化工以及居民,排放的主要汙染物是顆粒物和二氧化硫。

    早前曾有媒體報道機動車對PM2.5的貢獻不足4%。對此,丁仲禮指出,4%隻是一次排放的比例,未包含機動車排放的氣體汙染物形成二次顆粒物對PM2.5的貢獻。根據北京環科院關於北京大氣汙染源排放清單數據,對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機動車排放所占的比重分別高達42%和32%。機動車的總量排放雖不及燃煤,但不能忽略的事實是,機動車在城市裏匯集,對於局部地區的空氣質量影響頗大。

    丁仲禮展示了這樣一組數據,中國東部10省土地麵積約92萬平方公裏,僅占全球0.6%,但是承載了全球7.3%的人口。年消耗煤炭約14.5億噸,全球占比高達21%,私家車擁有量約占全球的5.6%。“東部地區的汙染已經超過了我們的環境容量。”丁仲禮預測,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私家車保有量很有可能在五年內翻一番。由此,他提出:“即便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的排放也超過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

    “我國的東部地區是一種複合型的汙染,既有燃煤的汙染,也有機動車的汙染。”丁仲禮說,“尤其是冬季的取暖,京津冀地區每年的取暖就需要3000萬噸煤,而燃燒之後(產生的氣體)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被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氣體將轉化為“二次顆粒物”,並不斷形成累積,這也是冬季形成強霾天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我們不大力削減汙染物,霧霾必然會成為常態。”丁仲禮強調,“一方麵氣候條件在變化,以後北京會慢慢變得風小、氣候比較濕潤,將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外因不利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內因來解決,就是大力削減汙染物。”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也表示,氣候是不可控的,人可以控製的就是自己本身造成的汙染。

    源頭減排是關鍵

    刨除外因,控製內因是治理霧霾不可回避的事實。丁仲禮提出:“減少霧霾的必由之路就是源頭減排”。

    減少能源消費總量、調整能源結構、產業升級、“兩高企業”轉移、淘汰更新落後產能、治理汙染,這些都是“源頭減排”的方式。但在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建設遠未完成的情況下,上述計劃落實起來顯得尤為艱難。

    “我們國家還在城鎮化的過程當中,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在70%以上,我們實際的城鎮化率隻有發達國家的55%到60%。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是城鎮化,人口必然會向城鎮集聚。”丁仲禮說道,城鎮化過程中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

    同時,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丁仲禮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鐵路7.97萬公裏,人均0.06米,而全球平均水平為0.17米,是中國的2.8倍;中國的人均高速公路占有量隻有美國的四分之一,人均公路占有量還不到美國的八分之一。

    “我們國家的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還遠沒有完成,還需要大量的能源。中國如果要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能源消耗至少還要翻一番。”丁仲禮預測。

    能源結構的調整,似乎是一個更為緩慢的過程。“2012年煤、油、燃氣在中國能源消耗所占比例達到90%以上,與1965年相比,煤油氣以外能源所占比例增長隻有5%左右。”

    “源頭減排在中國唯一的一條出路就是化石能源的綠色利用,尤其是煤炭的綠色利用。”這是丁仲禮給出的答案。

    丁仲禮告訴記者,綠色利用的概念就是真正實現脫硫、脫硝、除塵,提高油品質量、汽車質量,還有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治理。“技術都是現成的,就是看能不能真正落實起來。”他說,“當然我們還要解決秸稈的燃燒、廚房的煙氣問題,這些技術會慢慢推向市場。源頭減排在技術上是做得到的。”

    讓治汙設備運轉起來

    盡管化石能源的綠色利用並不存在技術障礙,但目前汙染企業的治汙裝置運行情況卻並不樂觀。

    “很多時候企業裝了治汙裝置來應付檢查,卻並不運行。”王躍思說。有數據顯示,如現有裝置全部運行,二氧化硫和粉塵能下降60%左右,二氧化氮下降35%左右。

    “隻要把這些治理汙染的裝置運轉起來,大部分汙染都可以降下來。”丁仲禮說。

    王躍思表示,實際上中國現在治理汙染不在於製定多少標準和政策,而在於執行和管理。“現在工廠偷排偷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脫硫脫硝設備的低效是業內的現實問題,很多環保的設施放在那裏不用,甚至沒有用過,這種現象不占少數。”王躍思坦陳。

    “我們國家可能有50%的電廠配備了脫硝設備,但是我們有70%在運行嗎?我們的鋼廠可能有40%配備了脫硫脫硝設備,但基本上都沒有在使用。”王躍思說,“所以實際上我們各級地方政府首先要強調的,是把現有的設備開動起來,管理起來。”

    王躍思一再強調,“技術是現成的,先把管理搞上去,監管是最難的。”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建一個脫硫脫硝除塵的設備可能需要1000萬元,每年運行需要300萬元,但是如果工廠違法排放,每年罰款交30萬元就可以了,那誰願意去開動設備呢?“現在的違法成本過低,隻有執法嚴格才行。”

    王躍思告訴記者,管理的問題也在影響著預警。中國現在的霧霾預警不準確,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方麵用來計算的預警模型是靠外國的經驗建立起來的,不太適合中國的現實情況;另一方麵,即便中國有了自己的模型,預警依然很困難,原因出在汙染源清單上。現在的汙染源清單存在弄虛作假的問題,如果按照不真實的汙染源清單計算,即便算得準確,也難以保證預警的準確。現在的預警尚不能告訴公眾該怎樣去保護自己,“隻能預測明天可能有霾,沒有給出解決方案,這樣的預警隻能說做到了一半。”

    本報北京4月13日電

(原文見zqb.cyol.com/html/2014-04/14/nw.D110000zgqnb_20140414_1-05.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西雅圖聽雨 回複 悄悄話 祝樓主和全家中秋節快樂!
易今 回複 悄悄話 霧霾---一種自然氣候現象,與現今環境中人為造孽的毒塵是兩碼子事嘛。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連這都混為一談嗎?無語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