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89年的“六四”以來,本人已對所謂“國家大事”沒有了興趣,凡事以“莫談國事”為戒,以從我做起為訓,努力作一個“安分守己”的良民。但是,從台灣大選民進黨獲勝到陳水扁就職的這段時間,出於對形勢的關心,又漸漸開始注意政局了。幸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上有了許多論壇,可以通過這些論壇對某些熱點進行追蹤。
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各種各樣的觀點和論爭,伴隨主旋律的和弦及其中夾雜的某些“不和諧音”頻頻在耳邊回旋,雖不曾繞梁三日,但也是餘音不絕。
接受了諸多的信息後,自己總是在不斷地過濾,不是為去偽存真,而是為吐故納新。於是,一邊過濾,一邊思考,一邊寫下此文,以供各位網友批判。
一、“民運”和“新左派”
“民運”應是“民主運動”之略,如有人以“人民運動”釋之則為謬誤。因為民運人士的主流大多是“六四”的領導和推動者,他們以“民主自由”為口號,讓我很容易地想起在“六四”運動後期在天安門廣場豎起過的“女神像”。這塑像雖不是”自由女神”,也應稱為”民主自由之神”。況且大多數民運人士都在美國,不由得使人聯想到“自由女神”。民運人士們大多是假“民主自由”之口號,以反對大陸共產黨政府為目的,往往持有“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反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擁護”的信念。比如他們有希望美國批準PNTR時增加人權條款的,有支持“台獨”,“藏獨”的,有對陳水扁的就職演說予以支持的,等等。這些恐怕不能代表大多數大陸人民的意願,故“民運”不能說是”人民運動”。於是,我就對“民運”有些不解和憂慮:其所主張的“民主”是什麽含義?如果“民主”的對象不是廣大人民,不代表廣大人民的意願,它是否還稱得上“民主”。其次,民運人士以海外為“根據地”,當然乃條件所限,但如果不在大陸進行一定的活動,恐怕今後難以成事。況每每借美國之音,BBC等媒體之口闡述自己的觀點,未必能讓多數人民所了解,甚至還會引起某些人的反感。想當初,共產黨能將國民黨打敗,主要原因一是爭取到眾多的支持者,二是堅持不懈地與國民黨鬥爭,甚至有的不惜“拋頭顱,灑熱血”。這兩點如果民運人士們不能做到的話,所謂“民主”則會遙遙無期。
“新左派”是在網上看到的名詞,未必是得到認可的名稱。所謂“新左派”多以馬列毛的理論為基礎,對當前的世事予以評論。以近期某一戲劇的編劇所言為代表,以抨擊目前的“假社會主義,真資本主義”為主流,並有反對“美帝”,“日帝”和“聯俄”之主張,還有為文革鳴不平之輩。但尚未達到“民運”的“聲望”和規模。他們對下崗工人”,貧困農民似有關心,並有提出“無產階級是革命的領導階級”的理論。但是,所謂“無產階級是革命的領導階級”之理論,在共產黨的革命中卻沒有體現,我們看到的領袖“毛周劉鄧”都是純粹的知識分子,而按照毛的理論,知識分子隻是革命的爭取對象,但為何恰恰革命的領導者卻是知識分子。看來無產階級隻是“先鋒隊”而已,不能成為領導階級。“新左派”尚處於理論階段,多數目前並不以反對共產黨政府為目的。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觀點,但似乎尚未形成派別。大陸人民多年受到共產黨的教育,產生一定的思維定勢,對不同觀點往往會有很強的排斥心理,即所謂“非左即右,非右即左”,還有“牆頭草,隨風倒”。而馬列毛的所謂”一分為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僅僅被用於對平常事物的分析,不同的觀點會落得個“批倒批臭,遺臭萬年”的下場。本人試圖在下文中分析某些論點,並提出自己的見解,並不是為批判什麽,隻為拋磚引玉。
二、“六四”和共產黨政府
民運人士一提到“六四”就會說共產黨政府屠殺了多少多少人並以紀念死難者為每年紀念活動的主旨。而共產黨政府的官員們則反駁說“天安門廣場上沒有死一個人”。如果僅僅注意到了“屠殺死人”就隻停留在表麵現象了,而沒有深入到本質。即使真的沒有死一個人,也不能說明動用軍隊去對付人民是自稱“人民政府”不得已而為之的。關鍵問題是“人民政府”應該怎樣對待人民,如果它把用於防止外敵的軍隊指向人民,這個政府就不再是“人民政府”了。而某些人士則辯解因為許多人被利用了,情勢急轉直下,所以不得已動用軍隊。這實際上是一個騙人的借口。你既然是“人民政府”,”代表人民的利益”,就應當有能力讓人民理解你的所為,並對人民的反對意見予以接納,以改進自己的不足。而所謂的“人民政府”在學生絕食和市民大遊行時做了什麽嗎?什麽也沒有,甚至連在自己控製的媒體上正麵闡述自己的觀點都沒有,反過來倒是這些“黨的喉舌”一段時間內變成了“人民呼聲”。為什麽?根本原因就是那些“人民政府”的高官害怕人民,害怕自己的統治受到威脅,但又心懷不軌,深知自己不可能接納人民的意見,所以最後隻有靠軍隊來控製局勢。等到人民被鎮壓下去了,那位“鄧大人”就哆哆嗦嗦地出來講話了。把本來要給政府提意見的人民壓了下去,還要人民“反思”。所以說那時的共產黨政府已經是站在人民對立麵的統治階級了,完全從過去的“領導人民鬧革命”變成了“壓製人民鬧革命”的反動政府。
至於民運人士把“六四”稱為爭取民主的群眾運動,也隻是他們的一廂情願而已。也許有一部分“先知先覺”的人士確實是要民主,但大多數的人民群眾尚無此覺悟,而隻是希望共產黨政府能夠改正錯誤。為什麽?首先運動的起因是人民日報“426社論”把學生遊行悼念胡耀邦說成是“動亂”,而並不是因為在中南海門前靜坐示威的部分學生遭到暴力。大多數的學生隻注意到有人在中南海靜坐被打被抓,而並不清楚他們的目的是為“資產階級自由化”平反。其次,從“426社論”引起更大規模的學生遊行,到天安門廣場絕食後,普通市民的心態是政府應該出來說話,勸說學生。有人說不是有陳希同等政府官員出來勸了嗎?但是請注意,如果政府的最高領導層不予表態,是很難說服學生的。大多數學生的目的是要政府認錯,並希望同最高領導人對話。又有人說李鵬不是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學生代表了嗎?但是也請注意,這隻是一次共產黨政府還有如此庸才的“大曝光”,並沒有使學生看到政府有誠意接受人民的意見,改正自己的錯誤。
還有某些人認為趙紫陽是“改革派”,學生支持他。而實際上想一想當初“打倒官倒”等口號是矛頭向誰的,就會明白大多數學生最初是沒有支持所謂“改革派”的。之所以後來學生轉為支持趙紫陽,完全是因為他到天安門廣場看望了絕食中的學生。“打倒李鵬”的口號,也是李鵬接見學生代表後而出現的,而不是因學生反對所謂“保守派”而來的。至於普通市民的支持也大多是出於對共產黨政府改革引起的“官倒”等社會不公現象而來的。
到運動後期,在天安門廣場立“女神像”,高呼要“民主自由”並不是大多數學生和群眾的舉動,所以稱“六四”是為爭民主而發生的人民運動是過於牽強的。倒可以說,經過這次運動,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那時共產黨政府的腐敗和與人民為敵的本質。
三、民主和多黨製
談到所謂“民主”,共產黨實行社會主義製度,不是說人民當家作主了嗎?既然人民當家作主應該說享有民主的權利了。為何並未如此?這實際上是少數人利用所謂理想和理論來達到欺騙和愚弄人民的目的。問題在於革命的領導階級並不是真正的無產階級而是少數自稱“無產階級”而實際上是非無產階級的利益集團或個人。當他們領導革命去推翻舊政權時,他們與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而當他們得到政權變成統治階級之後,他們的統治使人民不滿,人民出現反對意見時,他們就要從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出發,就會與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馳。用馬列毛的理論來分析就是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所存在的固有的矛盾。
因而聯想到現在的“民運”和“新左派”,他們的“民主”和“為了廣大人民”是否真如他們所標榜的那樣美妙?是否他們達到了自己作“統治者”的目的也會反過來鎮壓人民?我的腦海裏不由得出現許多問號。看一看現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實行的所謂“民主”,就會明白被作為一個美好口號來喊的“民主”究竟是什麽貨色。確實,西方式的”民主”有公民投票選舉議員和總統,有議會製,有反對黨,但是請注意,這些表麵的民主製度並不是為了廣大人民的,他們大多代表了社會上各大利益集團的利益,如大壟斷集團,大財團,所以政治家在西方人眼裏被看作是肮髒的,因為他們會受到利益集團的收買和雇傭,從而為他們賣命。因而西方搞政治的人大多不是清白的,身上多少會散發銅鏽味道。好在西方的製度是各政黨輪流作莊,沒有“終身製”,因此當某一黨執政出現問題時,就會被選下來,這一點確實是民主的。所以談“民主”歸根結底是政治製度的民主,而不是真正人民要享有民主。因為根本上統治階層和廣大人民是對立的,人民對統治階層或服從或反對,西方的“民主”對人民而言就是不滿意政府可以發表反對意見,可以投反對票,僅此而已。
既然是政治製度上要民主,就自然想到“多黨製”的問題。有人說要民主就一定要實行多黨製,這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絕對地將民主與形式上的多黨製等同起來。如果多個黨中隻有一個黨能夠成氣候,其他黨隻是作為陪襯的話,那麽就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多黨製。所以,實行多黨製就要有相當基礎的政黨作為前提,使執政黨有力量相當的反對黨。但從目前情況看,大陸尚未有明顯能與共產黨抗衡的政黨出現。這一方麵是共產黨對新生力量的壓製,另一方麵是尚未出現有一定理論基礎,並爭取到一定數量的支持者的政黨。
有些人認為共產黨內部的分化會是政治製度走向民主的契機,但這要看共產黨將來如何分化,是共產黨分派還是共產黨瓦解為其他政黨。如果共產黨僅僅是內部分派,就很難形成真正的政治民主。期待共產黨內部自我完善和改革實際上如同讓一個人自己給自己作手術,基本上是不現實的。隻有靠外力來推動政治製度的民主化。
還有人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人民素質有待提高,所以實行民主不是時候。這恰恰是共產黨不進行政治體製改革的借口。實際上,鄧小平時代的改革開放已經使中國的經濟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改革都是依照資本主義的模式進行的,美其名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按照馬列毛的理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當經濟基礎發生變化了而上層建築還是老樣子,必然會產生矛盾,進而所謂“腐朽”和“沒落”的政治製度就要被新生的能夠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政治製度所代替。
四、“台獨”和武力統一
我不想在此分析“台獨”的成因和發展,因為我看到許多分析得相當精辟和透徹的文章。目前大陸大多數人主張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因為“台獨”勢力在不斷壯大,有人形容“台獨”是一個人身上的“毒瘡”,不早日去除則後患無窮,此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注意支持“台獨”上台的人當中是有許多不同想法的。大多數人主要還是擔心一旦台灣與大陸統一,台灣的經濟和民主會倒退。即使實行所謂“一國兩製”也不會保證將來共產黨政府會有何舉動,這種擔心在香港回歸前的“移民潮”上有很明顯的體現。人民當然願意在一個繁榮穩定和政治民主的社會生活。如果大陸人設身處地站在台灣人的立場上想一想,你願意和有一個曾經用軍隊鎮壓過人民的政府那一方統一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此,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漸漸轉向“台獨”也就不足為怪了。
而以陳水扁為首的民進黨的“台獨理念”與此有很大不同,因為他們是從統治者的角度看問題,他們要權利,要總統的寶座,而且要使自己統治的“國家”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地位,以滿足他們的權利欲。因此,他們就要利用和引導台灣人民走向“台獨”。即使大陸共產黨政府垮台並實行政治民主,他們也不會希望與大陸統一。因為他們深知自己的政治實力很難對大陸十二億人民產生影響,一旦與大陸統一,他們充其量隻能當一個地區的首腦,隻能類似美國一個州的州長,那麽其權利欲就會大大不能滿足,他們就不能象一國之主那樣隨心所欲。所以說他們是死硬的“台獨”分子一點也不過分。
在陳水扁520就職演說後,越來越多的大陸人民認識到其“台獨”本質,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呼聲越來越高。而共產黨政府對陳水扁當政後的“台獨”走向應當說也是相當明白的,那麽明明知道解決台灣問題靠和平方式不行,武力解決宜早不宜遲,為什麽遲遲沒有動武呢?這還要從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的著眼點來分析。首先無論武力解決是成功還是失敗,所引起的後果都會對共產黨政府不利。如果武力攻台成功,美國從其軍事和政治利益出發,一定會以台灣“民主”受到侵犯為由而予以幹預,這樣對共產黨政府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相當不利,不用說讓了許多步而得到的WTO入場券化為烏有,而且還要消耗軍力把守台灣,這無疑會牽製大陸的軍防力量,從而造成美國乘虛而入,以武力迫使共產黨政府下台,而美國則趁機扶持一個傀儡政權;如果武力攻台失敗,造成“台獨”,共產黨政府則更加失信於民,其政權就更加不穩。而美國也會對中國在各方麵製裁,民不聊生,最終也會使共產黨政府垮台。因此,目前大陸政府之所以對“台獨”僅僅實行“文攻武嚇”,原因之一即在此。
有人說大陸政府在和平統一上表明了相當的誠意和善意,而且將“一個中國”原則的底線都退到了“可以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麽,大陸政府是否真的放棄“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了嗎?其實沒有,至於大陸有人將“一個中國”原則解釋為“可以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上是大陸為了促成台灣進行和談的政治手腕或者很可能是共產黨內部有人想利用兩岸和平談判的機會達到政治製度民主化。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如果放棄“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原則,統一後就要更改國號和組成新政府,就一定要有台灣的政黨參政,這實際上就形成真正的多黨製,這對共產黨政府是極大的威脅,他們很可能被其他政黨所取代。所以,我認為不論共產黨政府還是陳水扁政權都沒有和平談判達到兩岸統一的誠意與善意。他們一個不會“急統”,另一個也不會“急獨”,雙方從維護自己統治地位的角度考慮,就目前的形勢,一定都希望維持現狀,以談判拖延時間。
五、WTO和強國
中美,中歐達成WTO的協議和美國給予中國PNTR,許多國人都覺得是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的好事。共產黨政府也說是“雙贏”,江澤民還在美國國會批準了給予中國PNTR後致電美國總統克林頓表示“謝意”。本人並不否認中國加入WTO與國際接軌,無疑會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但是值得思考的是,現在大陸政府實行的開放政策是否對中國提高整體國力有利,是否對將來中國成為世界強國有利。僅僅看到目前經濟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所麵臨的困境,民族工業所受到的衝擊,基礎科學研究的日益薄弱,高科技人才的不斷外流,有限資源的瘋狂浪費……等等這些負麵因素視而不見,則是非常短視的。
本人是經濟和貿易的外行,所以不想在此班門弄斧。希望能有高人借此題目繼續發揮。本人所疑慮的是,一旦中國離開了美國等外資這個“經濟後盾”,今後是否有能力自給自足?是否經濟高度發展就表明這個國家綜合國力(包括政治和軍事)也提高了?“落後就要挨打”是僅僅指經濟上的落後嗎?是否按照經濟發展的規律,經濟發展的過程總是直線上升的?是否大量引進外資比進行技術引進再利用見效快?是否見效快就一定會使得生產技術永遠保持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得到的各項貸款和優惠是否對中國現在和今後的發展有利?中國用什麽來還貸款?
這些答案可能有些到將來才能看到。但是,我要在此以一個比喻來表明的觀點是,如果因為要生火沒有了柴禾而去砍樹的話,以樹為柴可能火燒得更旺。但是,如果隻砍樹而不栽樹,樹總有一天要被砍光的。
六、結語
在網上看到許多觀點和論爭,感覺這是一件好事,說明這一代知識分子在思考。過去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應該成為這一代知識分子擔負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重任的座右銘。如果每個有時代責任感的知識分子都把國家民族的命運與個人的命運聯係起來,這個國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我不同意知識分子不能成為“革命”的領導力量的說法,恰恰相反,在二十一世紀信息時代,善於思考和行動的知識分子將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真正希望。
2000年6月12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