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
丘腦、
大腦功能紊亂及病變而發生的
感覺、
記憶、
思維、
感情、
行為等方麵表現異常的病。
精神病指嚴重的
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誌、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顯得古怪、與眾不同;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對自己的精神症狀喪失判斷力,認為自己的心理與行為是正常的,拒絕治療.
精神病是由於人體丘腦、大腦功能的紊亂,而導致患者在感知、思維、情感和行為等方麵出現異常。常見的精神病有多種類型,如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礙、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等。不同類型的精神並具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壯年時期發病,有的間歇發作,有的持續進展,並且逐漸趨於慢性化,複發率高、致殘率高,如不積極治療,可出現精神衰退和人格改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難以完成對家庭和社會應擔負的責任。但是,如果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學習和工作。
致病因素有多方麵:先天遺傳、個性特征及體質因素、器質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等。許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覺、錯覺、情感障礙,缺乏自知力,不主動尋求醫生的幫助。常見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鬱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執性精神病及各種器質性病變伴發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屬應和精神科醫生配合治療。
還有不少人愛把神經病與心理疾病特別是精神病等同起來,總愛用嘲笑的口吻說:你有神經病。其實神經病是指中樞神經係統和周圍神經的器質性病變,並可以通過醫療儀器找到病變的位置。常見的神經病有:腦炎、腦膜炎、腦囊蟲病、腦出血、腦梗塞、癲癇、腦腫瘤、重症肌無力等。患者應去神經科尋求診治。
精神病的飲食療法,精神病食療
精神病食療——精神病專欄
食療,又稱食治、飲食療法,係利用各種食物經過特定工藝加工製成食品,通過食用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西醫和中醫均有食療。西藥食療通過膳食補充或控製各種營養素攝入,達到治療營養缺乏性疾病或與營養有關的疾病的目的。而中醫食療則是利用食物或藥食兩用藥物按照中醫理論嚴格配伍,並用特定炮製工藝製成食品,通過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而達治療疾病之目的。中醫的食療比西醫食療內容更加豐富,範圍更加廣泛它不僅包括西醫學中的營養療法,還包括諸如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積、補精益氣等治療作用在內。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自身健康逐漸重視,對藥膳食療的追求已作為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今天,藥膳食療從理論到實踐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1973~1984 年每年平均有兩本藥膳食療專著問世,1985~1995 年平均每年有十本專著問世, 1998 年我國召開了首屆國際藥膳食療學術研討會,是一次全麵總結近50 年的藥膳療領域新成果的盛會。
精神病的治療主要采取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工作治療,娛樂治療,心理治療及各方麵疏導,以消除或減輕病者的種種障礙。另外飲食療法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下麵給出一個精神病的飲食療法。
原料:豬心(半個)遠誌15g柏子仁15g合歡皮15g茯神20g鉤藤15g石菖蒲12g蓮子芯20粒鬱金10g天麻6g天竺黃6g石決明20g
製備: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武火煮滾,後用文火煲1小時30分。
主治:精神分裂症、
抑鬱症、
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