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連傑變身慈善大俠: 被硬逼著在商場上學做老板

(2008-06-01 09:57:12) 下一個
<>  
2007年06月22日 13:47
雷曉宇
    “要不是我有一個堅強的宗教信仰支撐,在中國做慈善,我早垮掉了”

    “他完全不像是北京什刹海體校出來的小孩、一個習武之人。他非常睿智——這是我所能找到的最合適的形容詞。”

    李連傑壹基金的義務谘詢律師盛軍這樣形容他的朋友。

    “每一次和他見麵,我總有一種錯覺:其實平時他根本沒在拍戲,似乎他所有的時間都在做這個(壹基金)。他是目前為止我見過的最有使命感的人。我很少見到一個人——一個忙碌的人、一個需要分心做很多事情的人,能夠對某個事情如此專注、如此用心。很可能有一天,他會像U2主唱波諾在美國那樣,成為中國名人慈善的標誌性人物。”

    假使真有這麽一天,那麽李連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將是值得被談論的,就像現在人們津津樂道於波諾2005年發起的Live 8慈善演唱會,繼20年前又掀起了一輪非洲世界扶貧熱潮一樣。這一切到底是怎樣開始的呢?

    歡迎來到李連傑壹基金

    2007年4月19日,李連傑和中國紅十字總會共同創立的“李連傑壹基金計劃”在北京和平賓館舉行了正式啟動儀式。這一天是李連傑小女兒的7歲生日。和父親一起親曆2004年底東南亞海嘯之後的半年時間裏,她都不敢在浴缸裏洗澡。她怕水。

    這項籌款計劃的宗旨是“向有心靈心理創傷和疾患的青少年提供各種形式的幫助;向在各種災難和突發事件中遭受創傷的人士提供盡可能的人道援助”。所謂“壹”的意思,就是1+1+1,每個人每個月發短信捐一塊錢,大家就是一家人。

    活動現場像個明星集會。劉德華、周潤發、吳宇森這樣的演藝界名人在VCR裏發言表示支持,徐靜蕾和周迅則在現場宣布了給壹基金短信捐款的手機號碼。李連傑連連鞠躬,“從現在開始請您記住,我不光是叫李連傑,我的名字是捐贈號碼999309(諧音是“救救救,善緣久”)……”事後,紅十字總會籌款宣傳處處長、壹基金管理委員會董事王舒儂感歎說:“這幾個明星一倡導,我就去電腦上看點擊率的狀況——數字馬上飆升。”壹基金的短信捐款通道比同期的其他名人慈善基金(比如李亞鵬、王菲的“嫣然基金”,李宇春的“玉米( 1609,-3,-0.19%)基金”)開通要晚兩個月,但是迄今為止,它的點擊率是最高的。到5月底,短信捐款數字是37萬人次(所有善款數百萬元)。

    在做慈善這件事情上,明星的影響力、號召力、調動社會資源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當然,最大的明星是主人李連傑。他為了做壹基金這件事情,“把前半生的人脈都用盡了”。

    問題在於,一向低調內向的李連傑(從影27年,至今和女明星拍親熱戲還臉紅),為何突然高調?他連自己監製的影片都不願意掛“李連傑”三個字,而是用鮮為人知的本名“李陽中”,為何這一次願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個慈善基金?

    這兩年比前20多年拍戲還累

    “其實我也很不情願放這三個字。我在美國的律師也反對。我在美國的慈善基金叫什麽?One Foundation,夠了,不需要Jet Li。沒辦法,這一次是完全特殊的遊戲,所以必須用一個特殊的名字。”李連傑說,一旦機緣成熟,他一定會去掉這三個字。

    所謂“完全特殊的遊戲”——中國的“李連傑壹基金”和美國的“One Foundation”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李連傑壹基金”並不是一個法人。中國尚未批準公募的個人慈善基金。按照2004年出台的《基金管理條例》的規定,個人申請成立慈善基金可以掛靠在民政部這樣的政府機關下麵,也可以選擇半政府性質的公益組織作為業務主管單位。不過,中國紅十字總會並沒有業務主管單位的資格,而名人基金的審核又特別嚴格,所以,從2005年4月開始接觸,一直到2006年12月正式簽約,壹基金在法律程序上的努力曆時一年半之久。

    最終成立的壹基金並不是一個法人機構,它隻是中國紅十字總會架構下獨立運作的一個籌款計劃(盛軍打了個比方:前者相當於聯合國,下麵有很多常設機構和特設機構,壹基金就相當於一個特設機構)。壹基金負責籌款,所有籌得款項直接進入中國紅十字總會的國家賬戶,壹基金不負責管錢,但是有權監督款項的使用。

    為了成立壹基金,李連傑做了很多前期準備工作,請谘詢公司做調查報告、去國外考察,專門在上海找到曾經幫他進行過個人投資法律谘詢的盛軍,希望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他感慨說,這兩年比前20多年拍戲還累,“人間百味,惟善最苦。”

    盛軍說,李連傑不是泛泛地了解,而是真正坐下來要求一條一條地解釋法律。“太多名人做慈善心血來潮、虎頭蛇尾,一個轟動效應之後,來了很多錢,但是難以為繼。”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名人。“對於個人慈善基金,我們國家目前采取的是比較初級的行政管理手段,”盛軍說,“美國是門檻低、監控嚴,我們正好相反,門檻高、監控鬆,嚴進寬出。其實,我不怕你管得嚴,因為我本來就很陽光,就怕你連設立都不讓我設立,這樣打擊了很多企業家、名人做慈善的積極性。”

    專業慈善人士李連傑

    從很多角度來看,李連傑的商業頭腦已經“美國化”,或者說,國際化了。

    除了和律師、中國紅十字總會的謹慎合作,他還邀請了一家“每個月收費50萬美元、位列全球500強的”谘詢公司義務為壹基金做了一份中國慈善市場調查報告。這份報告讓有5年專業慈善工作經驗的王舒儂驚豔:“我也參加過清華大學的NGO組織培訓,見過不少報告,但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一份。對我來說,這個報告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培訓。”

    今天看來,這份報告就是壹基金的一個工作藍圖。這份報告係統分析了目前中國人對於慈善的概念、興趣、承受能力和捐款能力,回答了這些問題——什麽樣教育程度、什麽樣年收入的人,單身還是已婚的人,哪一個年齡段的人,他們對慈善事業是最熱心、最有能力去主動捐助和幫助他人的?他們最大的擔憂是什麽?

    “市場調查還為壹基金做了一個1年、2年、3年的方向規劃:我們怎麽樣落實班底、怎麽樣管理團隊、怎麽樣按照一個國際企業的管理規格去架構、在遊戲規則之內怎麽樣去完善、怎麽樣從娛樂引起別人的關注逐漸去建立起社會的責任……希望從娛樂新聞的關注過渡到嚴肅主流社會媒體的關注。”

    明星李連傑成了一個專業慈善人士。他對《中國企業家》說,“我最開始就有一個概念:每一次災難來的時候,我們都受到強烈的畫麵和文字的渲染,良心發現,經過號召我們就捐錢了。然後,5天10天以後,錢送哪去了?不知道了。兩個月以後,這事大家都忘了,回到自己的世界去忙了。可是人類世界有春夏秋冬,就會有自然災難,不能老是這樣,得可持續地做。”

    於是,李連傑跟盛軍探討的最多的問題是“怎麽樣有一個製度,能夠長久地保證透明、公正、可持續、符合法律法規地來運作一個機構?”。“這是他最大的一個關注點。他所有的措施和行動都是圍繞這個點來進行的。”盛軍說。

    盛軍給李連傑的回答是,第一加強內部管理,第二加強社會監督,必須保證公開透明,“不要因為環節上的疏忽造成不必要的誤解——這對於一個公益慈善組織來說是致命的。”

    壹基金的管理架構是這樣的:李連傑壹基金、他在美國的One Foundation、中國紅十字總會各出兩名人員,組成壹基金管理委員會,李連傑擔任主任,其餘5人為董事。每一個申請的項目和預算,都要由管委會集體討論通過,才能簽發文件撥款。

    壹基金的運作模式

    李連傑對於壹基金的管理製度非常自信。

    “我們是雙保險。紅十字會那邊不能擅自動用這筆錢,因為我要以基金的管理委員會名義監控它。我也不能,因為我根本沒有銀行的簽字權,錢在中國的國家銀行裏。但是我還擔心我們這個力量不夠,所以我要用所有的法律和約定鎖住。第三,我要用會計師行(德勤)監督賬目——看到國內那麽多上市公司都出問題,所以國內的審計公司我並不信任。第四,我還要組織大量公眾人物做義工,他們的無形資產的分量無疑會壓垮任何圖謀。此外,我還要動用所有能動用的力量,比如媒體。”

    和紅十字會方麵的主管見麵的時候,李連傑常常開玩笑說:“你見到我又高興又不高興”。“意思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到來,紅十字會可能會有一些實惠,比如能夠籌到他們籌不到的資金,比如幫助他們在中國的慈善市場重新定位——至今還有很多人認為紅十字會不過是一個獻血的地方。但是不好的消息就是:他們要更加清廉透明地去執行,因為已經把他們納入最高的一個曝光率裏麵了,他們沒法有任何的私隱。”

    壹基金管理委員會並不參與日常運作,但是將來會增設一名委員會秘書長,他將兼任壹基金總經理,負責召集管委會會議和日常內部管理;他將主管三個工作部門:宣傳推廣部、市場部和內務部。

    其中,內務部門主要負責義工團隊的管理。“現在的義工主要是明星,他們主要是屬於宣傳的範疇,能夠迅速使一個企業或者事業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是以後,明星要逐漸淡化、往後站(雖然8月份他們還準備舉辦名人賽車活動),讓更多的普通人義工參與進來,這就需要一個完善的義工管理。”壹基金的宣傳總監範娜說。

    “除了監督性、和紅十字會的公開化合作,互助性也是壹基金創造性的遊戲規則。”李連傑說,“一個永久義工的捐款是999元人民幣,不能說騙人家出了錢就算了。好比商品的售後服務,做慈善也有一個善後服務。你讓他捐了錢一定要不斷地給他信息,我們又做了什麽,還需要你來做什麽,這樣他以後才可能繼續支持你。”

    市場部則主要麵向企業,籌集企業捐款。“慈善也好,公司也好,律師也好,電影也好,都要讓人家來了解你的理念,不能等人家送錢過來。”盛軍說,“可能有些公司的高管,他們會因為喜歡李連傑的角色和電影而捐款,這樣壹基金的理念反而變得狹隘了。隻有當他對明星李連傑並不感興趣的情況下仍然願意捐贈給壹基金的時候,才是從個人情感變為製度信任,壹基金的捐贈麵和社會參與度才真正提升。”

    今年6月3日淩晨,雲南普洱地震,李連傑第二天就聯係了中國紅十字總會(壹基金管委會迅速決議),由雲南紅十字會代付10萬元(壹基金隨後就撥款捐贈),買了糧食馬上送到災區。李連傑說,這10萬元所有的收據(諸如大米分到哪個村子,多少戶)以後要轉給中國紅十字總會,然後再轉給壹基金,最終會在年終報告公布出來。

    而且,壹基金還會有義工去災難現場——李連傑說,“作為一個企業,你必須跟蹤到每一個市場末梢。”

    慈善情懷

    但是,李連傑和他的壹基金究竟能夠走多遠?李連傑今年44歲,他不可能武打一輩子。如果有一天,李連傑不拍電影了,不能維持他巨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了……甚至,有一天李連傑不在了,壹基金會怎樣?對於去國已久的李連傑,他的慈善情懷、思維方式和專業精神都在麵臨考驗。

    李連傑坦言,“隻要國家有一個新的管理條例,壹基金就可能會死亡,或者,也會繼續前進。我沒有設立一個很清晰的目標,我隻是希望去做,希望在中國整個經濟騰飛的過程裏,硬件要跟上,軟件也要跟上。希望在這個民族崛起的時候有一個彼此關懷的胸懷,甚至哪天別的亞洲國家出事了,我們也可以伸手,這才可以稱得上大國風範。”

    “我本來很喜歡他演的方世玉,但接觸到真人才發現,他實在不像一個明星,”王舒儂感歎說,“他的思考和行動都遠遠超越了一個明星的概念。在我心目中他是一個慈善家和專業的慈善事業管理者的形象,他做的事情是能推動中國慈善的專業化和基礎環境建設的。”

    質疑和困難一直就沒有停止。就在壹基金發布會的第二天,有媒體報道的標題是“李連傑2億豪宅被疑貪汙善款”。

    “壹基金哪天才成立,我拿什麽去貪汙啊?”李連傑說,“我跟很多朋友說,我李連傑今天站出來做這件事,第一,我還蠻有名的;第二,我的錢還夠養家糊口的,我沒有必要出來騙每個人一元錢。我說我不是為了名不是為了錢,這個會有很多人相信,因為我沒有必要騙您5000萬人一人那一元錢,為了這個我卷了鋪蓋走人?我還真不值得丟這個人。以後就別在地球上混了!我還不如去拍個電影,我拍個電影也不止嘛。我好心地想,起碼這兩個顧慮沒有了——但是沒想到還是有。”

    “要不是我有一個堅強的宗教信仰支撐,在中國做慈善,我早垮掉了。”他說。

    2005年,海嘯過後,李連傑去中東參加籌款活動。和他坐在一起的有李光耀、比爾·克林頓、維珍CEO、CNN老板、沙特銀行總裁及阿聯酋的王子。克林頓告訴他,當全球的媒體對20多萬人的死亡大肆宣傳報道的時候,人的本性善良都能體現出來。在那種情緒多過理智的情況下,大到一個國家、財團,小到個人,很容易就說我捐多少捐多少,但是當感性過去,冷靜下來,那個企業或者國家並不見得有能力執行自己的承諾。所以,真正能夠到位的現金和關於善款的報道是與之不符的。

    “克林頓最後給我的忠告是:做善事需要極大的勇氣,你要有勇氣,你還要堅信自己的信念。”這倒是很像《笑傲江湖》裏風清揚在思過崖對令狐衝說的話。

    此李連傑非彼李連傑

    “我三四歲的時候最喜歡鐵做的刀。十幾歲的時候最喜歡年齡很大的女人,覺得很有安全感,令人向往。等到我三十幾歲的時候,喜歡的又是另外一種女人、另外一種成就感,還有對於權力的欲望。現在我44歲,我反省生命,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又不一樣。”

    當一個中年男人坐在你麵前這樣剖析自己的時候,他實在很像古龍小說裏的人物,血濃於水,冷若冰霜。

    在36攝氏度高溫的橫店《功夫之王》片場,李連傑每天要工作12小時,早上七點半開始化妝,晚上七點半收工。他的工作內容包括和武術指導套招、和成龍大哥來真格的、因為大汗淋漓而頻繁補妝、不時叮囑助手上網查看壹基金的手機短信捐款流量。當然,他還要抽空接受我的采訪。

    “我不希望壹基金老是上娛樂版。”他說。

    采訪結束以後,編輯問我,他是你心目中的那個大俠嗎?我的答案是:此李連傑非彼李連傑。他演過英雄,可他不是英雄,他演過大俠,可他不是大俠,他演過壞人,可他不是壞人,他和很多在故鄉以外的地方求生存、經曆過成功和內心風暴的人一樣,聰明、世故又平靜。

    《中國企業家》:早在20多年前,你已經是個“大俠”了,為什麽現在你才開始做行俠仗義的事?你早幹嗎去了?

    李連傑:27年前,我是一個孩子,希望不斷創造財富,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證明給全世界我李連傑與眾不同,讓母親驕傲。36歲之前,我所有的信念的中心都是在“我”,以自我中心為出發點。同時,因為你不斷創造,可能對推廣武術、推廣中國文化也間接地有影響,但這並不是第一主觀願望。

    十年過去了,這兩者之間有個調換。你問我之前幹嗎去了?其實那時候根本顧不上考慮他人。我的想法還是在一個形式化裏——大家都做善事,就去做吧。1993年華東水災我也捐款了,但那隻是形式的做,不是發自內心底的、自願的、無悔的、心甘情願的做。2000年我在美國創立基金,開始有意識地學習、低調地幫助人。其實之前我已經捐了1000多萬給寺廟、醫院、佛學院,更偏重於宗教本身。

    《中國企業家》:海嘯是一個轉折點嗎?

    李連傑:其實從緣起來講,我做慈善不光是因為一個海嘯。麵對死亡,可能很多人會反過來說,我趕快享受吧,就跟明天不過了似的,趕緊花。我不是這種及時行樂,而是及時行善,是因為有這十年不斷地積累,宗教上不斷地思考人生。經過1997年到2004年,我的想法到那份兒上了。

    經過海嘯,我更關注大陸地區,以這裏成為我構想的再一次起點的發源地。這是一個大的轉變,但是我心理上的轉變其實早就開始了,海嘯隻能說是一個時間上的緊迫感。以前心裏說慢慢做慢慢做,等做到某一個階段,我就轉換。但是當你經曆了海嘯,你就更加清楚認識到佛教所說的無常。真的,沒有人保證我李連傑一定可以活到55、65、75歲。食物中毒、天災人禍、拍戲意外、飛機失事,沒有任何人知道。所以應當好好珍惜活著的時候——我既然沒死,活著,就要盡可能地幫到更多人。反正也沒什麽好怕的。中國人說,死都不怕了還怕什麽?

    《中國企業家》:一個70多歲的人看破一切不稀奇,可你還這麽年輕,為什麽就能看淡名利?

    李連傑:在36歲的時候,我就過了一心想掙錢的階段,我知道這輩子我餓不死了。那什麽才叫做夠?我有過那種“不知道為什麽而奮鬥”的感覺。我36歲開始反省:李連傑,你在亞洲算蠻有名的,在這個行業算不錯的,但是離開亞洲會怎麽樣?還有全世界更多有名的明星,那麽多有名有利的人,你是不是要以他們為目標,追上他們呢?當你追上他們以後,還有更高的行業、世界上更成功的人,你如果把成功作為目標,還有更成功的,那是無止境的。

    那時候在香港,我的生活圈子可以接觸到很多有錢人,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我見過很多70多歲的老人,他們還是放不下,還要收購這個電訊公司那個電影公司,還在那兒吃著漢堡包著急。這樣的生命,他自己覺得值得那就是值得的,但我能感覺到他心裏還有痛苦。堵車的時候他痛苦,飛機誤點的時候他痛苦,領導人的午餐會沒去他還是痛苦。普通人為幾百塊幾萬塊著急,他為幾十億幾百億著急。一個70多歲的老人,如果幾百億的身家他還覺得不夠的話,那他還是真的不夠。人隻要有貪念,有欲望,就有痛苦的心態。

    《中國企業家》:我聽片場其他人都叫你“老板”,這有什麽來曆嗎?

    李連傑:1992年,我第一次做老板拍電影的時候,我不喜歡訓斥別人。6點上班,我就會5:45坐在那裏,等著所有人進來。他們看到我就會很不好意思,趕緊往裏走。第二次,你又坐在那裏。第三次,看你還坐在那裏,他們就說:李老板呐……但是我又沒有罵人,隻是坐在那裏。後來就傳開了,15年過去了,整個行業的人都叫我老板。

    《中國企業家》:你是一個什麽樣的老板?有沒有專門補習過商業的專業知識?

    李連傑:對我來說,資本主義,不,市場經濟的思想還是根深蒂固的。你要知道,一個人從小要在香港這種文化裏生存,你一定要創造財富給投資你的人,最後,不管他喜不喜歡你,他都喜歡錢,所以他才會繼續投資你。所以一開始你的人際關係並不好,不熟悉文化,不懂語言,被人歧視,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咬緊牙關創造盈利數字,不斷地提供給老板。這是很本能的東西。我不能說百分之百,但是投資在我身上八九成都是賺錢的。

    我從小沒有文化,商業的知識是被硬逼著在商場上學的。比如說,在香港很少有演員知道一個電影有多少成本,電影如何賣到發行商手上,這個發行商為什麽要買這個電影,為什麽這個演員值這個價錢,那個導演值那個價錢?我把電影當作一個商品來看,為什麽有這樣的成本,可以銷到多少國家,有多少客戶,他們是什麽年齡段,什麽文化段?等到這批人從23歲到了28歲,他們轉胃口了,你就要想怎樣培養5歲、8歲、12歲的年齡段,讓他們接受一種新的文化……這是一個基本的市場意識。

    《中國企業家》:你是否了解“李連傑”這三個字代表一個什麽樣的品牌?

    李連傑:無可否認,他在全世界範圍中代表一個中國人。他的無形資產很難計算。

    我們現在的義工有周潤發、成龍、陳可辛、周星馳、劉德華……這麽多人加在一起有多少無形資產?但大家還是老在問,你捐了多少錢?你捐十萬了嗎?你捐八萬了嗎?我現在常跟身邊的人開玩笑,按照資本市場計算,李連傑每小時價值多少?如果你動用他一天的工作量你要付多少錢?你們沒有想過。但是他心甘情願為慈善付出多少時間?價值是多少?你們也不去想。你們隻會想,他兜裏拿了多少錢出來,現金是多少,這個才是錢。在中國的國情裏,慈善還是一個娛樂的東西,很卑微的價值。

    其實在資本市場裏,也不光是這麽計算錢的。在那邊,每一天每一小時的價值是可以計算的。我們的社會還不熟悉這種計算成本的方式。說得最不好聽,我去外國講45分鍾課是多少錢?我在這裏講,不停地講,還有很多冷言冷語,我都笑一笑。

    《中國企業家》:你用什麽心態麵對冷言冷語?隻是笑一笑?

    李連傑:我常常用《霍元甲》裏麵的邏輯來想這個事情。很簡單,你說我東亞病夫,我是不是?如果是,你沒錯,我還要謝謝你提醒我有病。如果我不是,你說了等於沒說,我就笑一笑。如果我有病,卻不承認,還不肯治,還覺得沒事,那我才真是有病。

    做慈善,質疑永遠會有。我如果十年後再做,也會有聲音說:李連傑老了,沒電影拍了,他沒辦法,隻有靠做點慈善吊著名氣。我現在做,好在我在商業市場上還有價值,起碼這個顧忌沒有了。

    我的助手有時候回來跟我抱怨,我跟他們說,你不要去責怪外界的任何因素,永遠要像佛教徒一樣,往裏找原因,再去證明給別人看你的誠意、你一步一步實現的過程。人家罵,你就要聆聽。你要記住顧客就是上帝,他願意捐不願意捐,他都是對的。

    你要非常有耐心地麵對這一切。我是有宗教情懷的人,如果沒有這個堅強的宗教信仰,我做慈善,我會垮掉。唉,這是個麻煩。為什麽我不在外麵的社會生活,被人尊重成一個演藝界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和精英去探討生命哲學,而在這裏被質疑,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很多雞毛蒜皮的事情大肆地被玩成一個遊戲。為什麽我還要做?就是因為這個地方生過我養過我。就是因為這樣,才需要人做,國外已經很成熟了,不會被誤解了,所以也不需要我這樣的人來做了。

    《中國企業家》:會道德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嗎?

    李連傑:微笑和道德是陰,商業和製度是陽,這是壹基金的兩條線,都要。

    《中國企業家》:壹基金關注的是心靈關懷的項目,這是不是有些吃力不討好?

    李連傑:2003年,我聽到一個數據:全中國25萬人自殺,我完全不明白。為什麽我從小沒飯吃,那麽窮的孩子都活下來了,現在這麽好的生活,為什麽那麽多人自殺?啤酒、別墅、男人、女人都有。我調了很多案例去看,發現是全中國的平衡出了問題。

    假如說中國有100個慈善機構都在關注蓋多少學校、醫院、老人院,但是否有人關心過學校裏的學生是否健康成長,是否將來能夠做國家棟梁?老人們住在老人院裏是否開心?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硬體、一個軟體。你光蓋了多少個學校,要什麽都有,但是活在裏頭的人是不是真的開心?我是關心這個層麵。

    很痛苦!因為所有市場調查的結果都說你不要做這個項目,因為這是最難做的。兔唇、斷腿,治好了是立竿見影的,很容易找個數據推出來,就有交代了,但是心理問題很難有數字依據。但是我還是要做,難做不代表不能做。也許開始幾年很困難,但是還是要做。

    《中國企業家》:除了明星和企業,壹基金還有很多大學生義工和短信捐款的普通人。你們對於這些市場怎麽看?

    李連傑:以我們目前的國情,我希望能夠從明星、名人、公眾人物開始,因為他們能夠引起社會和媒體關注。我根本不認為壹基金是一個娛樂的基金,但是要從這個起步。

    長久來說,我很關注大學生,第一批就發展了北京9所大學、1200個大學生義工,他們不需要給錢,隻需要在同學中傳遞“有愛分享”的壹基金理念。將來他們有機會進入社會了,再把這個交給下一期的同學。他們賺錢的時候再拿出錢來。學生之間的波動是很重要的持續性。從北京開始,希望各城市各大學慢慢都開始推廣。幾萬個、十萬個年輕人都開始認真做的話,那麽幾年以後又是十萬年輕人,有上十年二十年,中國人就能培養出一個習慣——原來幫助別人就和早上喝過一杯咖啡再去上班一樣自然,變成一種關愛的文化,變成中國人一種大國的溫暖、大國的風範。這群大學生是善良的種子,希望每個人都來澆水。

    《中國企業家》:在你做慈善的過程中,有被忽悠過嗎?

    李連傑:我和現在所有做善事的人的疑問是一樣的,錢到底去了哪裏?美國的慈善法是非常嚴厲的,你要做任何的慈善基金,特別是跨國的基金,美國的錢捐到中國,你必須證明錢的落實。回饋數據要詳細到:你花了100萬,運作費用不能超過10%,剩下的90%都必須在具體的項目上;報告要證明你的交通費、住宿費、郵件費,而且是明細,政府會監管。我們還是比較粗疏:隻告訴你這錢用來捐了5萬本書,沒有細節到每本書多少錢,哪裏買的,買書的交通費多少,多少人參與,具體過程。我現在要求紅十字會的回饋報告都是這樣,要非常清晰。
 
來源:中國企業家
相關新聞
 ·慈善大俠李連傑 ·高僧澄清外界誤解 李連傑打的不是少林拳(圖)
 ·雙J敏感問答 李連傑:有心就有可能再合作(圖) ·雙J聯手用了15年 李連傑:打的確實很過癮(圖)
 ·李連傑豪宅外觀裝修完畢 工人嚴防陌生人(圖) ·李連傑滬豪宅外觀裝修完畢 現裝修地下部分
 ·李連傑滬豪宅外觀裝修完畢 現裝修地下部分 ·李連傑談往事:拍《少林寺》片酬1元一天(圖)
 ·李連傑:曾九名保鏢不離身 是香港政府派給他... ·李連傑稱曾九名保鏢不離身 是香港政府派給他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