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病從口入”係列5

(2008-05-15 15:35:42) 下一個

百草園    食物中毒與食物汙染(三)       園丁

另一類食物中毒是因食物本身有毒

毒蕈中毒依然時有發生,主要是因為食用蕈與毒蕈有時很難區別。由於毒蕈種類繁多,中毒症狀也千差萬別。多在幾小時或十幾小時內發生,一般都很嚴重,需送醫急救。莫隨便吃有懷疑的菇類,是預防的關鍵。

木薯、苦杏仁等含氰甙,分解後釋出氫氰酸,與細胞色素氧化酶結合而阻斷細胞呼吸。症狀表現如紫紺、流涎、口澀、惡心、嘔吐,瞳孔散大、反射消失,陣發驚攣,可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白果(銀杏)生吃或一次吃大量會中毒,引起急性消化道和神經症狀,機理未明(不是氰化物)。

馬鈴薯含有微量龍葵素,發芽及基部綠色部分,龍葵素大量增加,食後可引起咽喉及胃部燒灼感,繼而急性胃腸炎症狀及神經症狀,嚴重的可致死亡。龍葵素屬弱生物堿,久煮或加醋可破壞。

芸扁豆(菜豆)含皂甙和紅細胞凝集素,汆水或一般炒煮都不足以破壞,可引起急性消化道中毒和神經症狀及全身症狀。宜久煮或燉吃。

生豆漿: 大豆含有胰蛋白酶抑製劑及鞣酸、低聚糖、植物雌激素等物質,影響消化吸收,又對胃腸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多可自愈。

河豚魚中毒仍偶有發生。導致神經傳導阻斷,麻痹,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鯖魚類中毒Scombroid poisoning,是因為這類魚(多為海產的青皮紅肉魚)體內特別是內髒含有較高的組氨酸,久置或腐敗時轉化成組織胺,引起像過敏一樣的症狀,如潮紅、風疹,惡心、嘔吐,氣緊等,多可自動消失。在美國東岸和夏威夷時有報道。

 

有些食物隻是對某些人不適合,如牛奶,有人(尤其東方人多)因先天性的小腸缺少乳糖酶,喝牛奶不消化,會引起腹瀉。有些人因基因缺陷致缺少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吃了蠶豆發生“蠶豆黃Favism――一種溶血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預防 應該是老生常談。以下是容易疏忽的幾點:

·處理有傳染性的細菌或病毒性食物中毒病人吐瀉物時,手或食具遭汙染。

  ·生、熟食物,清潔與不清潔食物或食具如刀、砧板、碗、筷相互汙染。

  ·生、冷熟食,或食物煮好後暴露於室溫下空氣中太久。

  ·冰箱內食物太擁擠,冷卻不夠,或存放時間過長。

·熱櫥溫度低於60攝氏度(140華氏度)。

·食物複熱不充分,原盛具沒有清洗或熱燙。

­·一次大量吃加工、醃製、或加有防腐劑的食物。小量輪流吃,可以避免蓄積中毒。

 

食物中毒的治療 一般輕症的急性食物中毒,常可自愈。以下幾點提供參考:

 ·不要急於止瀉,以免細菌或毒素留在體內,加重全身中毒。

 ·防止脫水,及時補充水分很重要。可以喝溫水,加點鹽(約1%)更好,因為吐瀉會丟失鹽分;也可以喝菜湯或其他飲料,但要避免牛奶――會加重腹瀉;母乳無妨。避免含咖啡因類飲料――有刺激性。

 ·恢複後,飲食應先液、稀,後清淡,避免油膩和酸辣刺激食物。

  脫水嚴重,瀉下帶血,或出現明顯的神經、循環、呼吸症狀,要及時送醫。毒蕈、魚、貝類或河豚魚中毒,要立刻送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