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鼓巷的下午
南鑼鼓巷的名字第一次聽說,Y說是北京正在興起的休閑場所。像三裏屯,後海之類的地方已經很不新鮮了。Y是大學同學,身在北京的文化傳播領域,又單身,對那裏好玩那裏新潮很是消息靈通。她建議在荷花市場的牌摟下見,說可以延平安大街走到南鑼鼓巷。北京冬日的下午,灰蒙蒙的,襯著老四合院灰色的院牆。 不太冷。標準的北京冬日的天氣。荷花市場的牌樓下三五成群的人們在下棋,紮堆兒聊天,非常老北京的感覺。我喜歡在這樣的天氣這樣的氛圍裏閑庭漫步或無所事事。用北京話叫賣呆兒。
Y建議在南鑼鼓巷找家咖啡館或茶館坐下之前多走幾步去趟中央戲劇學院。當時正在招生,說不定可以見到帥哥美女。帥哥美女我喜歡, 於是同去。北京電影學院門前聚集著成群的人,有學生模樣的,也有家長模樣的,好像在等發榜的樣子。我們在人群裏左右張望,看到一兩個有"藝術家氣質"的,可絕色的沒有, 令人失望。沒勁。也許今天是導演係發榜?
踱回到南鑼鼓巷南端。我們計劃從南向北先走一趟。南鑼鼓巷南北走向,長約800米,東西各有8條胡同都是從南向北。網站上說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近幾年,它成為許多時尚雜誌報道的熱點,不少電視劇在這裏取景拍攝,許多國外旅行者把其列為在北京的必遊景點。其實,明清以來,這裏一直是“富人區”,居住過許多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從明朝將軍到清朝王爺,從北洋政府總統到國民黨總裁,從文學大師到畫壇巨匠,這裏的每一條胡同都留下曆史的痕跡。http://www.bj.xinhuanet.com/bjpd_sdwm/2006-08/15/content_7781820.htm.
走在這樣的巷子裏,仿佛自己已經活了幾百年。又仿佛自己是回到陽間的如花,隻是時間在倒流。巷子裏青磚鋪地,青磚泛著新近被整修過的氣息。兩旁的四合院也都是青磚建造。麵對巷子的門臉和窗子大都有原木的裝飾,古色古香。某些轉角處的房子在裝修,有一棟在加木質的飛簷。融合在古典氣息裏的還有現代元素。麵街的房子都是小商店,有T恤店,印著很前衛的圖案;有首飾店,賣手工做的耳環,飾品;還有北京傳統小吃店... 最多的是咖啡館,茶館和酒吧。
真的好喜歡這裏的咖啡館。麵街的門臉有的是棉布的門簾;有的是木質大門,帶著銅的大大的叩門;還有的是居家的模樣,木頭的窗格精致地漆著紅的或綠色的油漆。走進去都別有洞天--木頭的桌椅或布料的沙發錯落有致的擺放著,燒蜂窩煤的爐子在煮咖啡或茶。客人們可以三五成群,也可以選個角落,伴著茶香,讀一本書。
Y和我最後選中了一家。推開沉重的木門,裏麵的暖氣迎麵撲來。像走進塞外的龍門客棧那種感覺,把寒風和塵土關在門外,裏麵有些暗,人頭攛動。有些人的目光漫不經心地掃過我們。 所有的的桌子都滿了,隻有紅磚砌的吧台前一張矮桌,兩張有木頭扶手的沙發椅一邊一個,空著。我們坐下來。有幾個大學生模樣的男孩女孩穿著居家的衣服在吧台裏忙碌。我們一人叫了一杯咖啡和一杯奶茶。
Y在Amsterdam的一所學校讀的碩士,傳播係。當時還去荷蘭找她玩兒來著。她去年年末和一個朋友成立了自己的傳播公司,專門進口海外的電視節目,然後賣給中國的電視台。據說生意很好。最好的是她不用上班,有很多自己的時間。然後又聊各自的生活,前幾天在上海的聚會,同學的變化。
南鑼鼓巷是消磨冬日下午的絕好去處。我們坐了大概兩三個小時。沒人來催我們走或是點更多的飲料。有時有客人走進來,如果沒有空座位,服務生就會迎上去,告知情況,請他們去別家。喜歡這裏是因為享受老北京那種奢侈的,又有些頹廢的悠閑。還喜歡它近乎做作的西式小資情調。這兩者大多時候沒有契和點的,但在南鑼鼓巷,他們有美妙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