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人之家

生活總是忙忙碌碌。偶爾放慢些腳步,看看兩邊的風景,心情竟也變得悠閑起來。
個人資料
正文

生酮飲食是怎麽回事?

(2015-12-11 06:33:38) 下一個

最近微博和微信上,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 似乎很火,尤其是關於它可以抗癌、甚至治愈晚期癌症的傳言,令人心動,也令人迷惑。那麽,生酮飲食到底是怎麽回事?它與癌症又是怎麽扯上的關係?它抗癌的功效,可信嗎?

正常人的飲食,每天總熱量的攝入一般為25-30千卡/公斤體重,三大營養要素的比例一般為:澱粉類(碳水化合物)55-65%,脂肪類20-30%,蛋白質10-15%, 也就是常說的“食物金字塔”。

生酮飲食則不同,它是一種低卡路裏(比每日正常熱量需求至少低20%)、足夠蛋白質(1克/公斤體重/天)、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脂肪與碳水化合物比例為3:1)的飲食。這種飲食結構將誘發身體產生類似於饑餓狀態下的代謝改變。正常情況下,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吸引後直接轉化為體內的葡萄糖,為身體各器官的正常功能運轉提供“燃料”和能量,尤其是腦細胞。而當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極低且總熱量不夠時,身體誤以為我們處於“饑餓狀態”,肝髒將動員體內的脂肪,將其轉化為中長鏈脂肪酸和各種酮體,代替葡萄糖來為各器官提供能量。血液中血糖濃度將降低,而升高的酮體水平使身體處於"酮症(ketosis)”的狀態,這也就是“生酮飲食”名稱的來源。
 

生酮飲食的醫學應用最早始於1920s年代。科學研究發現,通過肝髒由中長鏈脂肪酸轉化形成的這些酮體,可以自由通過血腦屏障,影響線粒體生物合成、氧化磷酸化等代謝作用,減少神經細胞的易激惹性,穩定神經突觸功能,從而在腦部發揮類似於抗癲癇藥物的作用,幫助控製難治性癲癇的發作頻率。因此,生酮飲
食作為癲癇的輔助治療手段(不是主要治療手段,不能替代癲癇藥物的使用),已廣泛應用於兒童難治性癲癇,這一效應也獲得了臨床人體對照實驗的證實。成人難治性癲癇,則一般采用的是經過改良的Atkin飲食(也是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但總卡路裏的限製不如生酮飲食嚴格)。

近年來,也有動物和臨床實驗開始探索生酮飲食在其他神經係統疾病治療中的輔助作用,比如自閉症、阿爾采默氏病、糖原貯積症等等。

隨著對腫瘤能量代謝及分子生物水平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癌症也是一種代謝疾病,提出了癌症起源的"代謝學說",認為癌症細胞中控製能量代謝的線粒體發生了結構和功能上的改變,導致癌症細胞發生能量代謝障礙,葡萄糖成為快速分裂的癌症細胞的最主要能量來源。當身體中的葡萄糖不足時,正常細胞能夠轉為利用脂肪和酮體來做為能量來源,這一點在腦組織中尤為明顯,可以預防低血糖對腦功能的損傷;而癌症細胞由於線粒體的障礙,不能利用酮體來提供能量,從而使腫瘤細胞的分裂和血管生成受到抑製,並誘發腫瘤細胞的凋亡。

根據這一學說,有科學家提出了對腫瘤進行"代謝治療(Metabolic therapy)”的理念,通過對病人實行嚴格卡路裏限製的生酮飲食,控製血糖在一定水平以下,並使身體形成“營養性酮症(Nutritional ketosis)”,在腫瘤組織誘發代謝性氧化應激反應,選擇性地使腫瘤細胞而不是正常細胞對傳統的化放療更敏感,從而達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這一假說的提出,為腫瘤治療的研究提供了新思維,但目前研究尚處於初始階段。已有部分動物模型顯示生酮飲食可以延緩腫瘤的進展和轉移,但目前的研究僅限於一兩種惡性腦腫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 對其他惡性腫瘤的研究還鮮有見到。臨床方麵,僅有數例個案報導,離正規臨床對照試驗還有相當大一段距離。機理方麵,也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來探討,“代謝療法”是作為其他治療方法的輔助存在,還是也能獨立治療腫瘤?

並且,這一方法也有其局限性,生酮飲食對人體也並非毫無副作用。動物實驗顯示,必須做到嚴格的卡路裏限製,體內血糖水平足夠低,才能夠產生抑製腫瘤細胞生長和血管形成的作用;否則,即使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少到無,也沒有效用。用到人體身上,病人是否能耐受生酮飲食所造成的嚴重低血糖?長期的嚴格卡路裏限製,是否會造成病人體重下降及營養不良?醫學界已有共識,通過合理充分的營養,維持病人的正常體重和保持肌肉容量,對於癌症病人非常重要,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一般身體狀況和生活質量,也有利於他們更耐受常規的癌症治療,更好地與疾病做鬥爭。而生酮飲食會不會適得其反,反而對病人的身體造成損害?在大規模地將生酮飲食應用於臨床之前,這些問題都需要先獲得解答。

正如癌症發生的“細胞凋亡”學說促進了眾多誘導凋亡的化療藥物的出現,“血管形成”學說促進了抗血管生成藥物的研發,對腫瘤基因突變的研究開辟了腫瘤的基因靶向藥物治療,“免疫學說”引導了腫瘤的新型免疫療法,“代謝學說”也為癌症的治療提供了代謝療法的新方向。

各種不同類型的腫瘤,發生在不同的個體身上,原因各不相同,注定了癌症的治療也必須是個體化的,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絕對療法"、"神奇配方"。對於近來紅火於網絡的生酮飲食,我們應該謹慎評估,不能過度解讀,無限延伸推廣其意義。
 

參考文獻:

1. Metabolic therapy: a new paradigm for managing malignant brain cancer. Seyfried TN, et al. Cancer Letters 356 (2015): 289-300

2. Cancer as a metabolic disease: implications for novel therapeutics. Seyfried TN, et al. Carcinogenesis 35(3): 525-527, 2014

3. Ketogenic diets as an adjuvant cancer therapy: history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Allen BG, et al. Redox Biol. 2C: 963-970, 2014

4. Toward a cancer-specific diet. Brozzetti F, et al. Clin Nutr. pii: S0261, 2015

5. Roles of calorie restriction, Ketogenic diet and intermittent fasting during initiation,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of cancer in animal models: 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v M, et al. PloS One. 9(12):e115147, 2014

6. Treatment of glioma patients with Ketogenic diets: report of two cases treated with an IRB-approved energy-restricted ketogenic diet protocol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chwartz K, et al. Cancer Metab. 3:3, 2015

7. The ketogenic diet. Www.uptodate.com(a online resource for medical professionals)
 

(本文為丁香醫生約稿,經編輯做一定改動後,已發表於丁香醫生。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公共平台轉載請與作者聯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