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人之家

生活總是忙忙碌碌。偶爾放慢些腳步,看看兩邊的風景,心情竟也變得悠閑起來。
個人資料
正文

“看見”平凡的人

(2015-11-11 18:20:19) 下一個

 

上交一篇最近的讀書筆記,省得有人說我隻會看武俠,“都多大年紀了,還好這一口?”其實,武俠中也有故事、有曆史、有善惡、有人性不是?
--------------------------------------------------------------------------------------------------
最近在讀柴靜的《看見》,寫她在中央電視台做《新聞調查》的六年,工作的情況,調查采訪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和在這些新聞報道中留給她強烈生命印象的人,以及隨著這些采訪報道、這些感動思考,她自身成長的過程。

這樣一本生動紀實的書,沒有刻意地選擇標誌性事件,沒有高大上的時政新聞,更多關注的,是新聞中一個個普通的人,有街頭的流浪少年,有小縣城裏內心閉鎖的學生,有吸毒賣淫的人群,有殺人犯的雙親,有心理扭曲而虐貓的人,有釘子戶與拆遷者雙方的較量與衝突,有與外界格格不入卻支教山區留守兒童的老外,有農村裏遭受家暴的婦女們,有文革中莫須有地冤坐了二十幾年牢如今一身殘疾的老人......這些平凡小人物的真實感受,這些蘊含在真實的市井人性中的沉重與力量,每每讓我感動,讓我思考,讓我愧疚,讓我心有戚戚焉。

曾經,我也是想做記者的。一腔熱血,激揚文字,針砭時弊,改進社會,做個不合時宜卻又對推進社會不可缺少的理想主義者。高中時卻鬼使神差地進了理科實驗班,算是斷了做記者的緣分。而我對人的關注,卻並沒有消退。做新聞、做記者,關注的是人的社會層麵、精神層麵,而做醫生,換了個角度,關注的是人的身體層麵,又何嚐不與人的心理、精神、社會息息相關?

還記得中學時,我們非常優秀的語文老師曾告誡我們:“高考時作文千萬不要寫你們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那點小感受!誠然,世界上沒有兩片葉子是完全相同的,但誰又會對這片葉子與那片葉子究竟有什麽不同感興趣?立意一定要高,寫大的有意義的東西!”這是應試教育的無奈,也反映了社會的現實:主流世界關注的更多的是高大上的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和人物,卻不在乎一個個平凡普通的人,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感受。

來美國以後,第一次去家附近的高中,迎麵牆上的一幅大標語讓我頗受震動:“Do not be afraid to be different!" (不要害怕與眾不同!) 這麽明顯的文化的不同。我們,強調的是與主流的一致,強調的是整體、是統一,小人物、小個體,在社會的洪流中不值一提;而他們,強調的是個體,鼓勵的是不同。

任何國家、任何社會,都由一個個平凡普通的人組成。王小波曾說過一段話:當你有單位、有家庭、有認識的人的時候,也就是當你具有某種身份的時候,你被尊重;但在一個沒人認識你的地方,你可能會被當成東西對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當成人,不是東西,這就是尊嚴。

隻有組成國家、社會的一個個平凡普通的人的生活被關注了,感受被重視了,能夠安居樂業了,有尊嚴了,國家才能夠有尊嚴,社會才能夠進步。

希望能夠看到更多關注普通人的書籍和新聞,我也將一如既往,用我的筆,記錄身邊一個個平凡的人那些觸動我的瞬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