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
2024 (1)
我們已經回不去了,我說的不僅僅是回國
疫情已經兩年多了,而我自己有三年沒能回國看望老父親和其他家人了。看到世界大多數國家開始逐步放開,今年回國探親的希望一點點在心裏升起,然而現實不是我們草民能控製的,看到最近國內的抗疫大戰的陣勢,心中的希望又一點一點地熄滅。我們什麽時候才能安安心心,愉愉快快地和國內的親人相聚啊?——這大概沒有人能回答。
由於疫情,我們回不去了,這破壞了我們心中親情的連接。但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這些年來我們心中對那片土地的情感也在一點一點地變化,這,一部分源於疫情,而大部分不是。
今天看到一則消息,說今天是汶川地震十四年,而當初做深度報道的記者已經大部分轉行了。“那時的傳統媒體,雖一樣麵對桎梏,尚有勇氣嚐試突破,或有耀眼時刻。歲月蹉跎,14 年過去,很多當年趕赴災區的記者或已轉型或已離開,但他們拍攝的每一張照片,寫下的每一段文字,都無不忠誠地記錄著那段沉甸甸的曆史”。這段文字告訴我們:經過十四年,真正的媒體人被泯滅了。
這些話聽起來和我要談的東西風馬牛不相及,但記者們心路曆程和我們的心理情感的轉變幾乎連在一個根上。
我還清晰地記得當初汶川地震時,海外華人踴躍相幫的情景,幾乎每個華人超市或華人集聚地,都有誌願者設置的捐贈點。那時候我女兒還小,我捐款時,她拉著我的衣襟小聲說:“多捐些吧,這次地震挺厲害的。” 那時,人們的心是熱的。
在文學城網站上,經常看到不同派別的人打架,口無遮攔地互罵,特別是一些關於中國的討論。其實,除了極個別心理陰暗的人,我們每個海外華人何嚐不是希望中國好呢?即使不提什麽祖國、文化這樣的空洞口號,至少我們希望自己親人能過得好。然而,就像十四年掃蕩了記者們尚存的全部勇氣和熱忱一樣,回想十四年前的我,女兒,我們大部分海外華人,那時候我們尚有一顆赤誠的心,而現在隻變成了苦澀。
隨著“厲害了,我的國”的崛起,我們從“海外僑胞”變成了“邊緣人”,再逐漸變成了“反麵人”(至少在小粉紅口中是這樣的)。即使這樣,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剛在武漢爆發時,海外華人還是激情澎湃地出手相助:捐款、捐物、捐口罩,人人都希望伸出援助之手,盡微薄之力。
但是當疫情席卷全球,而國內得以控製之時,我們便不是“我們”了,我們成了
“萬裏投毒你最快”的“投毒人”。換一句話說,我們雖然依然和他們一脈相承,但是他們不再視我們為“我們”了。
曾經的一段時光,想起回國,心裏是暖暖的。除了可以自由地飛去飛回之外,家人、親戚、朋友的生活質量都在提高,人們交談的氛圍也相對輕鬆自由,加上好吃好玩的東西又不斷地向你招手,真是身心愉悅,心有所往。
但是漸漸地,即使在疫情發生之前,也會感覺到氛圍的變化了,增加了壓抑感。疫情的發生,又使我們漸行漸遠。現在,由於疫情政策的阻隔,我們回不去,但終究有一天我們還是能夠回去的。但是,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的人能回去了,心情呢? 能回到從前嗎? 回不去了。
討厭自以為是趙家人的真假三毛 五毛
討厭自以為是趙家人的真假三毛 五毛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2-05-15 10:48:13
理你這種人, 真跌份。 姐走了, 你自己在這裏撒野吧。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2-05-15 10:46:38
回複 'oculus' 的評論 : 嗬嗬, 咱們倆誰是有組織拿錢辦事的, 誰死全家。 誰罵人造謠也死全家。
微信支付並不是什麽高級東西, 恰恰反映了中國金融市場沒有信用製度, 健康良好的金融係統是建立在信用卡支付係統。手機支付在非洲最普遍, 就知道非洲沒有穩健的金融係統。
北美小鎮 發表評論於 2022-05-13 16:29:57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2-05-14 11:33:57
但對於一個長期的問題,就需要文化底蘊支撐。你可以說是因為無奈,但也可以說是堅持的毅力。
這種文化現象對於美國人,或者在美國生活的人是難以理解的,因為美國至今還是速食文化的水平。
其實如今在微信的時代,視頻是很普通的事情,可以隨時與國內的親友“見麵”,沒有多餘成本,通訊工具進步了很多。想想當年剛來美國的時候,一分鍾的電話兩美元,是留學生出不起的,隻有在類似生日之類的日子才會與國內通話。
時代還是進步了,半瓶水滿還是半瓶水空,這是世界觀問題。
又希望有根。
回不去了。現行中國的政策
不會顧及外籍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