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走於江湖

(2008-01-29 01:49:43) 下一個
當你從外麵關上家門的刹那,你已經在某種意義上行走江湖了。
 
深入人心的海盜形象,是早已被模式化了的一布障目的獨眼和斜著劃過臉麵的深深刀疤,這不僅是要說明海盜的凶殘,而是更多地提醒你行走江湖是要付出代價的——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別對我說經曆各種場麵的段譽為何能保全金身,那不過是金庸老先生等以文字為生的一廂情願和理想——當今的偶像劇的賣點不就是臉蛋和身材嗎?如果讓FRJJ那樣的熟肉鋪子去演小龍女,你還會忍著不吐嗎?《武林外傳》裏的郭芙蓉,由最初整天嚷著闖蕩江湖的魯莽曆練為安心日常起居的家婦,此種心態變化是多少人生的感慨啊!
 
江湖是什麽?
 
廣義地說,有人的地方就可以稱之為江湖,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每個個體也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江湖人。出了自家小院,便有了行走於江湖的身不由己——在江湖上行走就要邂逅不同的人。隻要有人的地方也就有了差異,有了差異也便有了江湖之爭。
 
行走江湖,並非都是髯發長長或裙裾飄飄,那種外形的瀟灑隻能滿足視覺的暫時需求;重重拿起輕輕放下才是真正的灑脫和飄然。有人本色行走,有人掩麵遮目,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風格,何必拘泥於固定的模式。
 
既然江湖險惡,便也就有了各種版本的傳說。英雄不問出身,但真正的英雄卻非隻是曇花一現,所謂的精英也並非隻是紅袍加身的榮耀。如果你羨慕教父般執掌一方的權勢,也別忘了江湖自有的規矩。彼此共榮有進有退也是行走江湖的策略——馬龍·白蘭度演繹的老教父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除了逼真地將江湖的凶險再現到了銀幕上之外,他和另外幾個霸主分割地盤的鏡頭,也是可圈可點的故事高潮。行走江湖,更多的靠俠氣而非霸氣。武俠小說能讓人上癮的原因或許也就是因了主人公的豪爽和仗義,武俠二字也便成了讀者拆解不了的心結;行俠仗義,更成了初入江湖之人的向往。
 
除了俠氣之外,“劍下不殺無名之鬼”的坦蕩也是俠士的另一個符號。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雖憑空招惹了些許無聊風騷,卻始終傲然於狗苟蠅營者之上。而大丈夫知錯就改,亦無損於俠士的英名。山外青山樓外樓,英雄好漢在前頭。
 
行走江湖,令人欽佩的不是能力的大小,而是心襟的坦蕩。特立獨行者,天馬行空般不受羈絆,憑的就是寬容和自律。俠士的範兒,要的就是這份坦然與瀟灑。當千帆競過,何必感慨英雄氣短;當浮華荒涼,又何必驚詫於美人遲暮。
 
隻是正義並非因為有了俠氣便能張舉,鄙弊也並非俠氣就能根除。除了公序良俗外,強製意義的法律才是保障秩序的法寶。
 
行走江湖,不把自己當做獨孤求敗的天下無敵叟,該不會有高處不勝寒的淒涼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