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提紅樓夢,細細讀過的人,都會家珍般述說喜與不喜的人物,原因不一,但都各自陳述著道理。原因很簡單,曹雪芹將每個人物賦予鮮明而複雜的品格,血肉人性,讓人且愛且恨,無法統一定論。即使同一讀者,讀過每一遍,還會有新的感知,喜好移位也並不奇怪。
小時候讀紅樓,關注的多是釵黛,曾欣賞寶釵的識大體、寬容、沉靜;不喜黛玉的小性、多疑、悲悲戚戚。可是,經過一點人生,見過一些世事,嚐過愛怨之後,反覺自己感受有誤。
黛玉是哭哭啼啼的,話語也免不得時而刻薄,現在說就是很“作”,但細細看她"作“,確有著合理的情景,即符合她寄人籬下的處境,也符合她當時小於賈府各個姐兒年齡的特點。更關鍵的是她”作“的,都是不知情的時候,待到感情被確認,她便比寶釵還要釋懷。因為年少入賈府,才會有跟寶玉的兩小無猜,才會對理解她懂她的寶玉愛到心碎。(而寶釵入府,是以後的事,而且本身就比黛玉大了兩歲,十幾歲的少女,兩歲的成熟度相差很多,何況入府更晚了些)。顰兒多疑和小性都是因為愛的糾結,說明她專注於感情,所以,隻要感覺到別人的真心,黛玉自會解開心中千千結,一心一意毫無芥蒂地用愛回報,去維護,去交心,不但對寶玉如此,後來對寶釵,對湘雲,因為情誼確認,也轉而視為知己,心存感激。黛玉對下人紫鵑、襲人、平兒敬重有加情同姐妹,沒有任何小姐的架子和身份,可見她隻問情,不在乎其他。黛玉的悲劇源於自身,為情所困為情而死,其實算死得其所的。
寶釵則不然,她一如既往地知情達理。這個知情達理,分寸拿捏得相當準確,她對人對事的態度,全部按自己的身份出牌。對寶玉,她不是愛,而是一個可能夫婿的選項,感情距離因此把握得精確得當,不越雷池,也不失時機。她的知情達理,還可以解釋成不為任何事所動,即便對她自己的母親兄長,她也是按分寸行事,絕不會因母親受了夏金桂的氣而失了小姐的身份去幫忙,更不會為了一個可憐的丫鬟香菱受淩辱而得罪猥瑣的哥哥嫂嫂。對自己的丫鬟,她親善而不親密,言辭裏從來都是俯視的親切。對其她姐妹,她都隻是關愛有加,卻不會引為知己。寶釵的悲劇也源於自身,沒有深切的愛,當然得不到真情回饋,寶釵注定孤獨一生。
對比之下,黛玉才是真情之珍品,癡心忠誠,理解感情,心無旁騖甚至不問世事不食人間煙火般地地牽掛眷念所愛的人,不屈於周圍的壓力,黛玉從沒在乎寶玉是否仕途通達,前程錦繡;而寶釵,幾無真情,從來沒有感情的巨大波瀾,對哪個人都沒有情真意切的好惡,她的不取舍,可以理解成理智的冷漠,也可以理解成感情的虛偽。她世俗,以世俗的禮儀規範刻意自己和周圍,用仕途經濟規範他人,當然包括寶玉。愛,對寶釵,可有可無。
王熙鳳是讓最多人痛恨的,都認為她對下人狠毒,而且不擇手段地謀財害命。表麵上她確實心黑手也黑,可是這種心狠手辣實際就是能在社會上呼風喚雨的男人風格,她的治家作風就是男人的治國作風:對手下人,親(平兒、襲人、鴛鴦等)疏(思琪/死棋等)有別,獎(小紅)懲(焦大)分明,決不姑息,對敵人或威脅到自己生存的人(張華、尤二、多姑娘、賈瑞等)不擇手段置於死地,以絕後患……君王難道不是如此治國維護自己統治的麽?她在賈府的位置決定她必須這樣做,以前理家的王夫人與之相比,沒有不狠,隻有更狠,王夫人製裁害死丫頭比鳳姐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更加老道,不行於色,之後還可以慈善家的姿態,假惺惺地體恤憐憫死者,其實在她,製死幾個丫頭不過跟碾死幾個螞蟻一樣。王熙鳳沒有陰險狠毒如王夫人,還體現在她仍然心存仗義,感情豐富,她對好友可卿可謂掏心掏肺傾情奉獻,對她敬佩的姐姐妹妹關懷備至,基本不存任何私心(連最後的偷梁換柱實際都是為家族考慮),對她鄙視的人幾乎不加掩飾(趙姨娘、尤氏、她自己婆婆),對丫鬟也並不刻意顯示自己的尊貴,給了萍兒一嘴巴還會當所有人的麵道歉(想一想,王夫人的一嘴巴是要人命的)。
鳳姐實際是紅樓夢裏可看性最強的一個人物,她的悲劇是鋒芒必露,仗義執言,伶牙俐齒,心狠手辣,但是卻沒有足夠的陰險狡詐、兩麵三刀、左右逢圓和含而不露,所以才失寵甚至送命。
世間都是寶姐姐,過於世故,讓人膩味;都是林妹妹,就青麵獠牙了。
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