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雨軒

朝宜調琴暮宜鼓瑟;舊雨適至新雨初來。
正文

經濟的眼光看曆史(二十三):縉紳文化和家鄉父老

(2008-05-06 18:29:51) 下一個

誰是誰非任評說

說到家鄉父老,現在中國人都是字麵的理解,但是當年項羽的無顏見江東父老,可不是今天這樣簡單的理解,在中國古代社會,父老是有特別的意義的。

中國的家鄉父老實際上是特指鄉間各個宗族的族長的,在中國古代的社會是很強的宗法社會,宗族中有自己的家法,中國的政府和皇帝也是承認這些私法的效力的,同時中國能夠統治這樣大的帝國,本身也要利用宗法和家族進行基層管理,而由於有宗法存在,古代法律中的罪責株連也就有特別的意義,所以各個宗族均要嚴格管理控製自己的子弟。

而作為族長,就需要有帶領大家的能力,在曆史上這些族長們形成了中國的縉紳階層,他們與中國的上層政治是緊密相關的,因為這些人中很大比例就是告老還鄉的官員以及當朝官員的親屬,他們在做官時見過大世麵,同時他們也培養和資助族人子弟成為未來的官員,包括讀書,也是組織子弟一起學習,經常是家族的祠堂平時就是家族子弟的學習場所。對於貧寒讀不起書又非常出色的孩子,他們還提供金錢上的幫助,相當於家族獎學金了,當年的嶽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才的。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過去的告老還鄉製度,造成了從鄉間到城市再到中央的一個重要的人才和物資的循環,鄉間的士子科舉做官,到老了還要歸於鄉裏,他告老還鄉的同時,他的見過世麵的孩子家人也一同回來了,他在外麵做官積攢的財富也帶回來了,而現在我們就沒有這樣的循環,鄉間的能人和物資隻有向城市和中心城市集中的過程,沒有返回鄉間的過程,從而造成我們的鄉間越來越貧困化,這樣的貧困不僅僅是財富,更關鍵的是人才,美國的農場主是富裕的和有才幹的,這樣的社會不均,會造成極大的不穩定因素。

這些縉紳在中國的鄉間形成了一個非常穩定的階層,保證了鄉間的穩定,也是最基本的基層組織,他的職能、作用等等遠遠比現在的村委會公平、合理,有他們的存在中國的鄉間是非常穩定的,這樣朝廷的官吏人數就大大地減少,每個縣的朝廷命官沒有幾個,費用降低到了最小。

中國縉紳得曆史,在很多曆史時期也是中國士族的曆史,在宋以前,中國的士族是很強的,比如唐朝的大姓崔、盧等等,這些士族成為社會的貴族,與皇家世襲貴族不同的是他們要推舉自己的能幹的代表人參與社會活動,士族之間也是激烈的生存競爭的,以前的推舉孝廉的製度就是這樣情況的體現,當年的袁紹、曹操等人也是出身於這樣的士族。

在社會上士族成為了皇權的一種有效的製約,隋末的大亂就與士族的造反有關,而東晉和南宋能夠偏安,也是離不開江南士族的支持,但是曆史到元朝,蒙古滅南宋最困難也與士族的抵抗有關,所以蒙古大力打擊這些士族,朱元璋登基後極度的加強皇權,甚至把這些士族殺光,差一點的也登記造冊,增派徭役,最後破家,朱元璋打擊士族的結果,就是明末天下大亂時沒有士族來勤王,而滿清過江也沒有士族來組織有效的民間抵抗,滿清占領天下後,也是大力打擊漢族士族的勢力,同時發展滿蒙貴族為新士族,但是這與漢族有民族矛盾,這樣的民族矛盾不但成為不了社會的穩定器,還給社會帶來了新矛盾。

到了民國後,由於不斷的人才、財物從鄉間流入城市,士紳已經離開了鄉村,中國的鄉間變得徹底的貧困化了,同時到了城市的縉紳們成為了新政權的掠奪對象,現在他們已經不能成為一種特別的力量了,而當權者多為兵痞流氓出身,根本沒有為一個國家的責任感也沒有社會責任,與中國的南北朝和五代時期很類似,隻不過那個時候中國的社會經濟領先世界,否則中華民族就會和其他的文明古國一樣,隻留存於記憶中了。

有這樣的縉紳階層的存在,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在於他們是國家凝聚力的基礎,這些縉紳在他們所在的鄉土有超越物質的利益所在,他們才最熱愛他們的鄉土和國家,而他們不存在了,造成現在的中國人是哪裏掙錢去哪裏,當然國外比國內好,所以中國的成功人士均以能夠定居國外為榮,甚至國家領導人的家屬子女也是如此,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國家是不存在的,中國造成這樣社會的原因是應當反思的,一個高端人群都在想著到外國生活的國家和民族,談什麽愛國和凝聚力都是空談,這樣的國家和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一個國家和社會,沒有貴族的存在,就沒有維護這個社會的最核心的力量。美國這樣的國家,他們的高端人群和貴族世家也是很厲害的,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中國人在國外可能事業很成功,但是無法進入他們的上流社會,中國人的上流社會應當在中國!曆史上的上流社會就是中國的縉紳階層,現在中國需要的也是要有這樣的階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