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雨軒

朝宜調琴暮宜鼓瑟;舊雨適至新雨初來。
正文

經濟的眼重看曆史(三十):對於嶽飛的反思(上)

(2008-07-25 22:24:39) 下一個


誰是誰非任評說

嶽飛的問題近來熱起來緣於我們修改曆史教科書,把嶽飛從民族英雄的行列中剔除了出來,具體的解釋說嶽飛是由於抗金,現在金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但是具體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遠遠不像大家想的那樣的簡單。

嶽飛的問題,實際上是很複雜的,首先就是嶽飛是否能夠在戰爭中取勝,由於嶽飛的撤軍和當時戰場的優勢,大家都一致的認定勝利就是唾手可得,但是如果你了解軍事的運輸和作戰半徑的限製,就知道問題不簡單了。

我以前就說過,北伐與南征的問題,古代作戰一樣有一個重要的作戰半徑的問題,這樣的半徑可以以一頭牛拉一車糧食和草料,這些糧食和草料足夠拉車的牛和趕車的車夫走多遠,以這樣的距離除以二,就可以大致知道作戰半徑在哪裏了。

而南宋如果討伐金,金的起源在白山黑水之間,在黑龍江流域,在隋唐征服高麗的戰爭,導致隋朝的滅亡和李世民的重大挫敗(當時的高麗比現在的朝鮮對於我們不可同日而語,邊境威脅非常大,為了與朝鮮的國際友誼,史書上說的少,說直接了就是鮮卑人政權,鮮卑人怎樣威脅中原,大家就清楚了,朝鮮的含義是朝貢的鮮卑人,他們的朝貢,是五代以後的事情了),均是由於這樣的供應問題,所以宋軍在朱仙鎮可以大勝,但是戰線再一拉長,是否能夠取勝,就很有問題。

而且宋軍以步兵打騎兵,問題就更大,戰線一旦拉長,戰略縱深有了以後,騎兵的機動穿插的優勢就顯現出來,很容易被騎兵突襲後方,尤其是突襲後方的運輸補給線,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戰例,比如官渡之戰。在古代北京到濟南的路程人至少要走10多天,但是騎兵可以2天內到達,這樣宋軍就必須分兵把守後方,兵力分散繼續攻擊的能力銳減。同時戰爭還在平原地區,騎兵的快速機動就更加可怕,因為騎兵很容易利用速度優勢在局部形成以優勢兵力的戰鬥。

對於這樣的戰線和運輸補給,嶽飛是想學霍去病等人的做法的,所以有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詩句,這詩句可不是簡單的豪情壯語,是有實質內涵的,但是對於理學發達的宋朝人而言,這樣的野蠻舉動是不能接受的。

另外的一點就是農耕民族對於遊牧民族的征服是一個蠶食的過程,是一個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漢朝對於匈奴的戰爭取得勝利,是漢武帝耗費了文景之治二代人積累的財富和他本朝增加巨額稅負的財富,同時付出了漢朝一半的人口後換取的,南宋在趙構登基後,是一個北宋滅亡後新建的王朝,並且多次被金劫掠,財力遠遠非漢武帝所能夠比擬,應當是根本沒有能力支撐這樣的消耗戰的。

而且還要說的就是北宋的開國皇帝和他的弟弟,都是在多國混戰中統一天下的一等一的馬上皇帝,戰爭水平和經驗遠遠超過南宋的趙構,即使這樣他們北伐遼國的時候,也是討不到什麽便宜,北宋也是簽署了賠款的條約,這些也是經濟因素造成的,但是中國的古代文化中對於經濟因素的考慮和探討特別少,經濟根本沒有形成學科,所有社會問題更多的是儒家思想和經驗積累,理論知識是沒有的。

還有一點宋與漢不同的地方,就是漢武帝時期漢朝統治已經經曆高祖、呂後、文帝、景帝再到武帝多代,統治根基極其堅固,而南宋就不同了,是北宋滅亡後新創的王朝,皇帝也不是馬上取得的皇權,支持皇帝的是地方豪強們,這些地方豪強們需要一個領袖來抗擊金對於他們自己的地盤的經濟利益的劫掠,所以在金兵南下的時候,他們可以支持趙構,但是要北伐收複失地,在經濟上沒有他們的好處,利益上要他們支持付出,這樣的事情就會有豪強的一致反對,漢武帝能夠征集到的戰爭資源,南宋的趙構是絕對做不到的,漢武帝能夠做到的耗費中國一半的人口,到了隋煬帝時期就已經造成隋朝的滅亡,而隋朝時馬上得到的江山,隋文帝統治20年太平盛世,隋煬帝征服南陳時是軍隊的統帥,所以趙構的權力遠遠比不上楊廣,所以即使不說嶽飛的沒有勝算,也是速勝不可能,消耗戰南宋沒有這樣的經濟支持是打不起的,長期戰爭對於宋是極為不利的,因為農耕民族與遊牧漁獵民族的戰爭成本也是根本不同的,宋朝與金的議和和撤軍,本身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但是我們就是講理論的時候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是一到具體事例,就全都是在上層建築層麵上說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懶風 回複 悄悄話 分析的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