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here

春風至人前,禮儀生百媚
正文

轉“新都市主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2008-03-04 13:24:44) 下一個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116/03201934883.shtml

 科技的發展為人類帶來了全球氣候變化這一大問題,同時,人們也指望著科技為人們找到應對這一問題的辦法。混合動力汽車、風力渦輪機、乙醇工廠、海藻生物燃料等新興替代性能源眼下都很吃香。無論是商界還是決策者們都試圖找到既能提供生活便利又能綠化生活的科技新手段。但其實,更深層的問題是:我們該怎樣以及在什麽樣的場所生活。當下全球占主導的開發模式——大型住宅和散亂分布的、過度依賴汽車的郊區模式——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相當大,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相當大。

  綠色科技的應用可能會有助於改善這種局麵。邁阿密建築師安杜勒斯·杜安尼眼下正為綠色的人居環境籌劃著藍圖。他與妻子兼合夥人伊麗莎白創立了他們的建築事務所DPZ,他們一直被視為是“新都市主義”的奠基人,即反對郊區蔓延化,青睞中等密度的城鎮和鄰裏開發模式。在那裏,住宅、辦公樓、購物以及休閑設施都隻要走幾分鍾的路程就能抵達。而汽車——大多數美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件,同時也是排放碳化物的主汙染源——在他們所設計的社區中隻是個人選擇問題,而非絕對必需品。現年58歲的杜安尼說道:“這比使用汙染較小的汽車,比如混合動力汽車,更有環保作用。因為這意味著你沒有開車的必要。”

  而對多數住在都市裏的美國人來說,不開車簡直沒法活。但經常開車的人需要付出很多代價。首先,健康方麵的隱患:美國人平均每天隻步行四分鍾,這部分是因為,很少有什麽地方是步行可以方便抵達的。正是長期久坐導致最近幾十年來美國的肥胖症患者急劇增加。其次,開車占用大量時間:開車越頻繁,呆在汽車裏的時間就越久,而隨著交通狀況惡化,情形更是如此。據統計,美國最辛苦的開車上班族(extreme commuters)——每天需花費三小時或更多時間往返工作的人——的人數已攀升至350萬,是1990年的兩倍。而其實,開車帶來的最惡劣的影響是環境方麵的,它影響到所有人。作為美國化生活方式核心要素的汽車隻要一天還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碳減排就很難實現。“引起全球變暖的正是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杜安尼說道,“無論是對人類還是對大自然,這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本著“新都市主義”的原則,杜安尼已經在美國規劃設計了不少城鎮,如佛羅裏達沃頓郡的海濱鎮和馬裏蘭州的肯特蘭,走進這些新都市主義社區的街道,你會發現仿佛回到了幾十年前的時代,回到了麥氏豪宅(McMansion由McDonald’s麥當勞和Mansion豪宅兩單詞組成,泛指市郊麵積偌大、風格浮誇的房子)和SUV(運動型多功能車)被發明之前的時代。那裏的住宅顯得更有人性化,原因部分在於:“新都市主義”的設計方案創造出了生機勃勃的可步行抵達的公共空間,這個空間將人們的飲食、工作和休閑都融為一體了。在杜安尼看來,美國人均住房麵積激增,從1972年的1385平方英尺增加至2000年的2140平方英尺,而同時,居住在房子裏的人數卻減少了,這其實是美國人以主城區的戶外公共空間為代價所帶來的結果。“麥氏豪宅急劇增加的同時意味著社區公共空間的萎縮,”杜安尼說道,“我們應當給予人們一個外部實現空間,而非將之私人化。”

  當然,障礙是存在的。美國人都說他們討厭長距離的開車上下班,然而,很少有跡象表明美國人願意放棄當前這種以汽車為依賴工具的生活方式。而其實,“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在發展中國家已是屢見不鮮,比如在中國,隨著汽車擁有率越來越高,人們迅速拋棄了傳統的密集型鄰裏人居模式。“例如,當我們打算為中國客戶設計一個帶有典型中國傳統特色的社區時,他們會說:‘不,我們想要加州橘子郡那樣的模式。’”杜安尼說道,“中國人迫不及待地想要過上早該被拋棄的那種美國式生活方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