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群狐朋狗友酒足飯飽來K歌,往往你會發現有的人一唱,大家就喊狼來了,可那主還以為自己的聲音能媲美天籟。此為自我感覺良好。這種截然不同的感覺哪裏來的呢?這也不能全怪他,問題在於那個唱歌的人聽自己的聲音,曲調都跟 Sir Elton John 差不多。在說英語的時候,類似的事情經常發生。
這裏我想談的是,我們在說英語的時候不應該過度相信自己聽到的,或自己發出的聲音。舉個例子,上周末打羽毛球和一個新來的印度裔小夥子聊天,我問他叫啥,他說扒拉的,我重複一遍,他哈哈笑起來,告訴我不是扒拉的,而是扒-拉-的。我一個音一個音的重複,我覺得我已經說得很準了可最後也沒搞定。他說那你就叫我Baz 好了。
記得網上某人寫過一篇文章,談論到人的語音定式與發音的關係,我也懶得找了。基本思想就是每個人從小接受母語語音的訓練,結果是在大腦的某處形成語音定式。當你聽到一個音的時候,大腦的第一動作是與存儲的語音音素進行比較,找一個最靠近的音,然後大腦告訴你,就是它了。這個時候,你覺得你發出來的就是那個音。其實這是你的錯覺,因為你的庫裏根本就沒那個音,比如th。我很讚同這個觀點,我兒子就是典型的例子:一張白紙可以寫最新最美的文字,畫最新最美的圖畫。我可以感到這一點。他聽到一個音,發出來的就是那個音。而我卻做不到。
另外,當我們在說英語的時候,從不同的英國人那裏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反饋。我們不應當誤讀這些反饋。據我觀察,經常同外國人打交道的,比如大學教師,傳教的,他們往往容易聽懂/猜出你的英語,可是一個幾乎沒有機會和外國人打交道的人跟你溝通可能就會有問題。所以不要以為你老師能聽懂你的英語,你就覺得你的英語過關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你的英國朋友幫助你。給他/她發音直到他/她滿意為止。如果你找不到這樣的朋友,也沒錢上college 學,那就整個錄音機,把自己的音錄下來,跟標準音反複比較直到你分不出哪個是你的哪個是標準的為止。當然說總是比做要容易,可做總比不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