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緒所致

(2007-11-07 10:02:13) 下一個

我天生就是一個受情緒影響很深的人。天氣的好壞,瑣事的繁雜,怦然的心動,都會讓我瞬間激動起來。老公很是受不了我。他經常用我看7遍泰坦尼克號次次淚流滿麵來調侃我,說實話,甚至有時候,就算是有些煽情的動畫片也會引發我一陣酸楚。所以,我一般都是一個人看電影,然後再笑話自己感情過於豐富。

這兩天心情不爽,因為事情多,一時也沒按原計劃發作,壓抑了許久,終於找了個縫隙迸發出來了。我有一個毛病,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數女人都有的毛病,心情不好的時候,一旦想到一件委屈難過的事,就能在迅雷不及掩耳的時間內,把從記事起所遇到的所有委屈痛苦都回憶起來,仿佛是地主家的仆人,召之即來。隨後,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被一件件揪出來批鬥,越批越不爽,索性,加點渲染,加點猜測,得寸進尺的把這些陳年舊委屈裝扮起來,組成一台大戲,你方唱罷我登場,沸沸揚揚,曆曆在目,於是最終,陪上了出嫁時都沒有的幾滴眼淚,抽抽泣泣嗚嗚,硬是自導了一步悲劇片,扯過兩張紙巾後草草收場。

我又有個特點,喜歡在結束的時候自我批評和檢討,這又當老師又當學生,聽起來容易讓人聯想起《大腕》裏李成儒的經典片斷。或者,更幹脆一些,祥林嫂一樣的瑣碎,聽起來倒是又有點讓人同情和憐憫。

我認為,發泄情緒的初衷有兩點,一是泄憤,二是博取同情。泄憤不必多說了,小到不爽了罵上一句媽媽的,大到處心積慮設局下套,然後隔岸觀火的,完事了,心情就爽了,一切又和沒發生過一樣了。而博取同情就不同了。要想方設法讓聽眾進入你安排的角色,前因後果,娓娓道來,觸景生情,同仇敵愾。每一階段都要用心把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什麽時候聽你故事的人說了:就是,你真可憐。你就成了一半了。可是,也不是每次都能奏效的,三句五句翻來覆去沒完沒了的抱怨,是個人都得崩潰。

至於這情緒問題,我還是改改得好,這年頭,人都忙了,都累了,誰有工夫聽你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iketoread 回複 悄悄話 講得挺好的, 有時間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