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我絕對不反對改革,公平怎樣衡量?就是要以最廣大民眾的認可為標準。但我呼籲一定要重新樹立起以公平為核心的價值觀,任何改革都應當以公平為前提。”
《新世紀》周刊:最近有一種說法是出現了倒郎風暴,很多經濟學者出來對你有批評,有些言辭還很激烈,你對此怎麽看待?
郎鹹平:我一直以來對於學者都是相當尊重的,對他們提出的理念,我不會忽略,都認真傾聽過。但我必須把這麽多年的學術積累,用我認為適當的方法闡述給社會大眾聽。與他們分享什麽才是正確的治國理念。我不會跟進行人身攻擊的所謂學者辯論,誰對誰錯,社會大眾會做判斷。當然,我也是有一些失望的。所有的批評者都是在看了、聽了我的言論和觀點之後而發的,所以似乎都是明白我在說什麽。但是,當我仔細讀完這些批評後,卻發現少有人真正把握我的思想核心,因此他們要麽攻擊一點,不計其他;要麽大而空洞,上綱上線。坦率地說,是一場文不對題的批評。
《新世紀》周刊:對於這場爭論,你覺得已經超出了學術的範圍?其他學者的意見沒有一些可取之處嗎?
郎鹹平:當然已經不僅僅是學術問題的討論了。我也必須對後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經濟學家表示一些肯定。肯定什麽呢?當時國有企業確實沒有效率,國家的包袱確實重,對於很多年輕人的父母那一代,能夠吃一碗餃子就挺高興,買一盒火柴,有一半以上可以劃得著就很高興。當時我們改革開放的結果是使我們的民生改善,我們的生活必需品變得比以前充足了。這些經濟學家是有貢獻的,而且當時全國的百姓還是很滿意這種開放的形式。但是二十多年下來,我們的基尼係數已經到了 0.5。基尼係數是用來衡量所得收入分配的指標,國際標準為0.4。一般超過0.4就是危機,因此我反對各種形式傷害剝削大眾的例如國企負責人MBO那樣的“偽改革”。
《新世紀》周刊:你好像反對最激烈的就是MBO等“國企改革”。
郎鹹平:美國的職業經理人的信托責任是資本主義的精神之一。而我們的國企改革是怎麽體現這一點的呢?就是把西方資本主義一些表麵的現象拿進來,把它摻和在自己的想法中胡亂進行改革。我甚至不敢想象,我們這個社會連一點起碼的是非判斷標準都沒有,國企老總可以這樣不負責任。你們有沒有想到,國企老總做的不好,反而可以將國企納為己有,而那些做得好的國企老總呢?他們是不是就活該做得好呢?我們這個社會為什麽連最起碼的判斷都沒有了?我接到幾千個投訴,就有八個大字的感覺--“觸目驚心、痛心疾首”。我舉個例子,某地方的國企,經營沒有效率,因此進行了簡單的民營化。這個民企老總買了國企之後,賤價買斷職工工齡,把下崗的職工一下子全部推向社會,由誰負擔呢?由失去了國有企業的政府和我們社會大眾負擔,他們拿著國有資產,賺取所有的利潤;還有更過分的,把國有資產全部鏟平,就地建高樓,賺的錢呢?全部歸自己,這就是我說的改革的利益歸於自己,改革的社會成本由全社會來負擔的現象。
《新世紀》周刊:很多人說你是“反改革”,說你忽略了鄧小平提出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道理,你覺得是這樣嗎?
郎鹹平:這類批評對我來講,已經是司空見慣。我絕對不反對改革。鄧小平說過一句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是非常鼓舞人的,全國老百姓是一致支持的。而且我提醒大家,“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後麵是有潛台詞的,就是,可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可是其他人不能變得更貧窮,這就是原則。
我們引進西方思潮,但是我們把西方的信托責任也引進來了嗎?甚至讓我們覺得可笑的是,你拿了不屬於自己的國有資產,還敢上台來大談產權改革的經驗。我們這個社會連一點最起碼的判斷標準都沒有。看看我們的工人呢?為了工廠辛苦打拚30年,到了最後工廠成了你廠長的了,而我下崗了。你說工人如何能夠想得通?這一種讓全國的老百姓來負擔社會改革成本,而讓少部分得利的國企改革,不但是我不能接受的,你們也不能接受,因為它嚴重地違背了鄧小平的改革理念。
《新世紀》周刊:你最近強調公平很多,請完整闡述一下你在此刻強調公平的思路是怎麽樣的。
郎鹹平:現代資本主義精神的基礎是法治化和信托責任的建立,保證起點的公平。現代資本主義的福利經濟學中“帕累托改進”,講的就是一部分人財富增加不能建立在對他人的掠奪之上。但公平概念在現代社會中、特別是現代資本主義精神中的重要地位,卻是得益於社會主義的開山鼻祖馬克思。原始資本主義是沒有考慮公平問題的,隻是在馬克思主義的衝擊下,才逐步引入公平的概念,並在法律中得到具體的體現和實施。中國現階段忽略了公平,隻追求效率。因此,我呼籲一定要重新樹立起以公平為核心的價值觀。任何改革都應當以公平為前提。公平怎樣衡量?就是要以最廣大民眾的認可為標準。隻有民眾認可的改革,才是公平的改革和成功的改革。
《新世紀》周刊:你最近一直強調民間的聲音和觀念很重要,有人質疑這和你強調的大政府主義有衝突。
郎鹹平:強調民間和主張大政府主義根本是兩個層麵的東西,不存在什麽對立的關係。社會到了一定的程度會僵化,需要反思。以前我用案例的方法來提出這種思維,但是很多人已經不再關注具體的問題,進而關心製度的變革。對於醫改、教育改革的關注就是如此。我非常喜歡網絡,網絡上一樣有很多深入分析中國社會現狀的人,他們經常能夠提出很多精彩的見解。有人罵我、批評我,有人讚同我,而網絡給不同觀點的人提供了空間,讓大家在一個平台上表達自己的意見。我們以前的思想太僵化太慣性,對於這麽複雜的經濟現象,我們需要各種不同思維的衝擊,隻有網絡才能讓整個社會的民眾參與思考和討論,我認為應當鼓勵這種攻擊。一個人提出的想法是對是錯,需要大眾的判斷。社會在不斷進步,社會公平在民間。
《新世紀》周刊:有哪些例子令你感覺到民間的深刻、理性和建設性?
郎鹹平:我注意到有人提出一個非常有洞見的觀點,這篇文章就是《中國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什麽》。作者楊先生明確提出:公眾日益增長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給短缺低效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公眾需要一個高效廉潔、平等參與、公平透明的公共領域。由這個事情我更加深深體會到,其實社會上還是有人認真研究社會問題,我希望所有人都把注意力轉到這個範疇,真正解決社會固有的一些嚴重問題。
《新世紀》周刊:有經濟學者盛讚現在是五千年最好的時代,而你覺得有很大問題,你的判斷是因何而來?
郎鹹平:問題恰恰就在這裏!現在大量的所謂經濟學者隻是局促在經濟範疇之中兜圈子,無論是凱恩斯主義還是私有產權改革,其實都不能解決社會進一步發展所麵臨的問題。可以問一下很多商人和企業家,他們每天在經營問題和經濟層麵上花的時間不足30%,其他大量時間花在搞關係和保護自己利益上麵,睡覺的時候,都怕有非市場因素來幹擾他們做生意。不適合的社會環境會抑止經濟增長,社會問題是不能夠用單純的經濟手段來解決的。我對中國五年多的研究,越來越感覺到,異常經濟現象的社會原因才是最關鍵的。例如有人偷錢,有人偷竊國有資產,有人悍然剝削中小投資者,這些壞的經濟現象背後,都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例如監管不嚴、社會道德標準失範。這才是我為什麽頻頻對於社會問題發言的主要原因。
我呼籲大家全社會睜開眼睛看看,呼籲所謂的學者跳出象牙塔,不能對社會各種不正常、不健康的現象假裝視而不見。全社會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一定要替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合理良性的環境。而不能僅僅局限在經濟範疇裏麵解決這個問題。我本身是財務專家,我何嚐不希望就是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裏麵把研究做得精致痛快?但是我不能自欺欺人,就像看到有人盜竊而不能不大聲喝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