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某種程度上,我一直是一個怒氣衝衝的人。我看不慣很多事,而且動不動就想表達一下自己的不滿。但是,另一方麵,我所接受的且欣賞的理念是寬容和理解。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我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的直接結果,就是自己看不慣自己。從廣博的角度來講,如果所有人都互相看不慣,瞧不上,那麽你掐我我掐你,總有一天大家死光光,所以說寬容是美德。從自私的角度來講,天天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順眼,總有一天自己先把自己給氣死了。
質疑一切是一個良好的學術態度,但並不適合生活。
更何況,很多時候,隻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很多事情都不是那麽的不可理喻,難以體諒。我知道這話說的特俗,你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不過真的好使。最俗的話就是被人重複最多的話,被人重複最多的話總是有用的(比如說自我安慰或者自我欺騙,但這不是我今天要說的)。
在我以一個小移民的身份在多倫多上高中的時候,我接觸的都是跟我一樣,隨著父母移民的孩子。他們有的家裏很是厲害,不過大部分人是跟我一樣的知識分子家庭,技術移民出身。他們節儉,他們努力,他們勤奮,與此同時他們也同樣的討人嫌。那時候我特別看不上他們,我覺得他們很懦弱。在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嘲笑或者譏諷的時候,他們從來不懂得自己保護自己,隻是一聲不吭的挺著。我覺得他們太故步自封,每天都跟與自己同樣的人呆在一起,從來不敢涉足自己的小圈子以外。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的英文一直水平一般。我那時候老覺得自己特聰明,所以我不愛跟他們玩。他們也不愛跟我玩,他們覺得我太得瑟。
後來我高中畢業了,上了大學。在大學我接觸了很多留學生。這些與那些小移民來自於同樣的地方的孩子們,過著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他們同樣拉幫結夥,但是他們過得可瀟灑多了。一開始我特別羨慕他們的瀟灑,我覺得他們燈紅酒綠,精彩得很。他們一擲千金,天天晚上不是出去喝茶就是唱K,一逛街就大包小裹地往回抗,一天能花掉我一個月的生活費。但是,在與他們相處一段時間之後,我也開始看不慣他們。我覺得他們沒責任感,幼稚,不懂事,一天到晚的混吃等死,壓根不如那些勤奮紮實的小移民們們可愛。所以我也不跟他們玩了。不過他們也不跟我玩了,他們覺得我假清高。
再後來我很久沒有接觸任何人。
再後來我又交了很多新的朋友。他們有的是留學生,有的是移民。我的留學生朋友們,大部分都瞧不起移民。他們的想法,跟我當時的想法差不多。與此同時,他們也覺得那些移民太自以為是。我一個朋友憤憤不平的說:“有什麽了不起的,不就是來得早點嗎?真當自己加拿大人了?再說當加拿大人有什麽好的?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的,假清高!”
我的移民朋友們,大多說又瞧不起留學生。沒有意外的,他們也是覺得這些小留學生太奢侈,太幼稚,太沒責任感,外加──太得瑟。
換句話說,我頭一次發現,自己擁有著一切被雙方所瞧不起的東西:假清高和太得瑟。我突然覺得很納悶,我看不慣這個又看不慣那個,人家也同時看不慣我呀。也許“看不慣”這種東西,本身就是一個主觀的,無謂的大笑話。作為這樣一個矛盾的人,我不禁覺得這整個兒的事多少有點好笑
人性就是喜歡抱團的。抱團給我們生存的優勢。在我們還沒有文化,剛剛學會用工具和生火的時候,我們就學會了,隻有一個部落的人團結起來互相幫助每日相處,才不會被野獸吃掉,在冬天凍死,諸如此類。除了我們天生的向心力,我們還有排斥力。部落和部落之間因為爭奪這樣或者那樣的資源經常發生衝突,而這個本性在幾千年以後,如此高科技,如此文明的社會,仍然沒有改變。我們仍然喜歡抱團,喜歡跟與自己有共同點的人相處,這讓我們有安全感。與此同時,我們也同樣的喜歡排斥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哪怕隻是看起來不一樣。
是的,隻不過是看起來不一樣而已。雖然說,人和人之間有性格上的區別,有長相的區別,有愛好理想口味以及這樣那樣的區別,但是追根究底我們都是同一種東西。我們所努力的目標,大同小異;所走的路,也殊途同歸。所以,種族歧視這種事根本上來講,就是一種人類的弱點。而在國外,小移民和小留學生的互相排斥,也不外乎這弱點的一部分而已。
在一個主流社會由大英帝國白種人組成的地方,華人其實是一個很小的百分比,占有著很少的資源和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進行的自我排斥,實在是有一點點的無稽。如果說,本質上人類都是一種東西,那麽華人與華人之間的差異就更加的小。作為曾經接受過同一個類型的教育的我們,生活模式遵照同一種文化的我們,身為外來者居住在這樣的一個國家,我想不通為什麽互相之間還要看不慣。
小留學生和小移民都是人,都是中國人,文化背景都是相同的,別管家庭背景怎麽樣。換句話說,在他們剛剛出生的時候,他們互相之間也沒什麽區別。假如把小留學生在十多歲丟在加拿大,逼迫他經受文化的衝擊,父母的感情衝突,生活的逼迫,教給他哪裏買菜最便宜,怎麽才能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東西,他也會成為一個徹底的,所謂的“小移民”。同理亦然。所以,每當我的朋友們向我抱怨,我總是很鬱悶。我在理解他們的看不慣的同時,也理解不了為什麽他們克服不了這種“看不慣”。)
小留學生裏麵的確有借錢不還,拿別人的錢花天酒地,兩麵三刀,人模鬼樣,自我感覺良好,混吃等死,毫無前途的人。小移民裏麵也有天天拿自己當盤大菜,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天上地下就他最聰明就他最有前途,看見比他厲害的人就想方設法給人家下絆兒的。這是渣滓,渣滓在哪裏都是有的;人品不好的人在什麽種族,或者什麽小團體,都會出現。你把這種人丟到任何一個地方,讓他或她以任何一種麵貌出現,丫都是一個渣滓。這不是那個種族,或者團體的問題。這是一種個體區別,而我們要理解這種個體區別,不要將它擴大到整個團體。不然的話,不但我們一天到晚的毫無進步,而且還會把自己氣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