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第六次世界華商大會,將於今年9月在華商們的母親國隆重召開了。屆時數千海內外華商才俊共聚一堂,這是何等歡喜。“華商攜手新世紀,和平發展共繁榮”。這不僅是全球商界翹楚們的一次盛會,也是中華民族的一件盛事。但是海外華人華商的現狀如何,我們將從12個方麵做一介紹。
1,海外華人究竟有多少?
東南亞各國是中華民族群最集中的地區。據台灣報紙報道,截至1999年底,中國大陸及台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外的海外華族人口總數已達3455萬餘人,其分布以亞洲地區為最多,共約2678.8萬多人,占77.63%。其次為美洲地區,約有601.3萬多人,占17.43%;歐洲有96.8萬多人,大洋洲有65.5萬多人,非洲有13.2萬多人。
在亞洲的華族人口,新加坡約占80%,馬亞西亞約占30%,泰國約占10%,在印尼和菲律賓所占的比重很小。
近20年來,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華裔人口增加很快。華裔人口在美國的少數民族中數量是最多的。根據人口普查資料,1990年美國華裔人口已達160萬,自1980年以來10年間增加了一倍;至1999年底美國華裔達306萬人。
華族人口遍布全世界168個國家和地區,在亞洲的科威特、伊拉克和孟加拉,美洲的尼加拉、阿魯巴和烏拉圭,歐洲的荷蘭、波蘭和盧森堡,大洋洲的諾魯、索羅門群島及塞班島,非洲的加納、坦桑尼亞及莫三比克,天涯海角,處處有華人的足跡。
2,何謂“海外華人”?
“華僑”、“華人”、“華裔”各有所指。關於海外華人的稱謂,一般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海外華人如同上述是指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以外的華族人口,所以有“海外華人3000萬”這句口頭禪。
西方學者和中國大陸的人說海外華人,往往是指中國大陸以外的所有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的海外同胞,因此大約就有5700萬多人,這是廣議的說法。
海外華人90%以上已經加入其所在國的國籍,他們因此成為有別於保留中國國籍的“華僑”的“華人”;所以對海外華人一般又聯稱“華僑華人”。在海外出生的華僑華人的子女為華裔,但往往又用“華裔”統稱所有的華族人群。
3,何謂世界華商?
這是對具有華族人特質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的泛稱。一般地,國內所稱的“海外華商”僅指中國境外的華商企業及企業家 。顧名思義,世界華商是指在世界範圍內從事各種經濟活動的那一部分華族群體,其核心部分是指具有華族人特征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泛泛地說,世界華商也泛指包括華族經濟界和非經濟界的各種機構、團體和人士。
1995年開始在北京連年出版的《世界華商經濟年鑒》認為,世界華商主要包括三個方麵,即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華商,比較集中的東南亞各國的華商,散布在北美、澳洲及世界各地的華商。
我們說到“海外華商”,當然是指中國境外的華商,或僅指中國大陸以外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
4,海外華人資產究竟有多少?
海外華僑華人大量聚居在東南亞各國,海外華商的資本和企業在東南亞國家也比較集中。1995年8月中旬,澳大利亞外交與貿易部發表了一份長達350頁的海外華人經濟網絡研究報告,稱逾七成的東南亞上市公司由海外華商的資本控製。略同時期,日本東京的富士通研究所調查了亞洲5個主要國家的上市公司,發現其資產額中的絕大部分為華人所有。
除了上市公司的資產統計之外,分布在亞太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經濟細胞主要是成千上萬的中小型商貿企業,它們為當地社會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就業機會。
另外有一些研究和報道,涉及全球華人資本或資產的總量問題。進入90年代以後,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和美國俄亥俄大學海外華人問題中心等估計,當時中國境外海外華人的資產約在1.2萬億至2萬億美元之間;據2000年9月台灣的報紙報道,一項關於海外華人狀況的研究估計當時海外華人的一年總所得約有2.65萬億至3.09億美元,其經濟總量相當於一個台灣或接近一個韓國,其資產總額可達2.5萬億美元。
這些估計雖然隻是一種推斷的結果,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顯示海外華人資本具有相當可觀的經濟實力。
有研究者分析,海外華人資本由兩大類組成。
第一類是華人在當地積累起來的資本。早期移居各國的華人並沒有攜帶任何資本,他們中的一些人經過多年的艱苦勞動,甚至經曆幾代人的努力,才得以積累今日的資產。因此,他們的資本積累過程與所在國家民族資本的積累過程是一致的。特別是在50年代以後,東南亞各國原來的華僑已經陸續成為所在國的公民,他們的資本自然成為該國民族資本的一部分。
第二類華人資本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中國國內一些企業家,包括香港、澳門的華人企業家,在海外開始有少量的投資。60年代以後,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中國企業家在海外的投資額大量增加。這些華人的投資是一種資本輸出。它們在投資接受國內,很自然地被看作外國資本,而不是該國的民族資本。但是,其在海外建立的合資或獨資企業是在投資接受國注冊的,它們的生產總值同樣被計入投資接受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它們以各種形式與投資接受國內民族資本相結合。所以,這一部分華人資本也成為當地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5,世界華裔網絡有何特色?
當代世界華商的經貿網絡,主要是以東南亞地區的華商網絡為基礎而發展、擴大起來的;而東南亞地區的華商網絡的形成,更集中地體現華商網絡的基本特點,它是依托於華族移民的族群關係,隨著地區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包容於各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區域經濟和整個世界經濟之中,而擴散到全球。
東南亞地區的移民多來自廣東、福建兩省和江蘇、浙江一帶,那裏方言眾多,移民們來到移居地後形成了以方言和地域為主體的群體,結成商幫,主要有廣東幫、潮洲幫、福建幫、客家幫和海南幫,還有晉幫、徽幫、寧波幫等。並在幫內建立了以血緣、地緣為紐帶的宗親會和同鄉會組織,以便於他們互相幫助,同舟共濟。各幫移民很會經商做生意,各幫的商業活動也側重於一些地方和某些物產。例如米業,早期是由潮洲人在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操縱和控製。華商間的業緣和物緣關係得到發展。
華人企業通過網絡尋求的是市場優先效益,這就是為什麽華人企業在規模、資金、技術甚至服務都無法與美、日企業抗衡的情況下,仍能保持企業高效運傳的原因。世界華商經貿網絡在全世界的拓展,順應世界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趨勢。華商經貿網絡及其在全世界的擴展,主要不是通過某種製度結構來體現,而是以族群聯係和人際關係為基礎,進而通過對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各種資源進行整合而形成的。華商網絡具有網狀開放性和共通性的特點。
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曾把華商企業之間的關係比作當今電腦的互聯網網絡。認為無論在形態上還是在特征上二埂都十分相似。互聯網電腦網絡中沒有統一的控製中心,任何一位入網成員都可以獲得最大限度的獨立和自由,網絡的價值來自於信息市場的擴大;在華人圈,企業網絡也可以無限擴大,沒有權力中心。他說:“那是很隱形的、複雜微妙的網絡。華人家族企業其實就是宗族和同鄉之網,許許多多小網交織成一大麵鋪蓋全球的網絡”。作為華商網絡形態之一的華商社團,日益呈現國際化、經濟化的發展趨勢。華人社團、華文學校、華文報紙,曆來被稱為海外華僑華人社會的三大支柱。進入70年代以後,海外華人經濟活動迅速發展,海外華人社團組織也迅速增加,目前總數已發展到1萬個左右,其中工商社團有1000多個。
進入60年代以後,隨著海外華人分布範圍的擴大以及華人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世界性的華人社團組織相繼成立。這些社團目前已多達70多個,其中近70%是80年代以後建立的。近10年來,各種國際性的宗親或同鄉懇親聯誼會紛紛召開。潮汕人的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創始於1980年,每兩年在世界各地召開。2000年11月世界客屬第十六屆懇親大會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龍岩市舉行,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個客族社團的代表參加,其中境外代表1700多人。
由新加坡總商會,聯合香港中華總商會和泰國中華總商公共同發起的世界華商大會,從1991年開始,每兩年一次相繼在新加坡、香港、泰國的曼穀、加拿大的溫哥華、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以及即將在中國南京召開。世界華商大會把世界華商的國際網絡聯係推向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