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人民幣為何成不了全球貨幣

(2009-09-19 13:47:50) 下一個

美國《商業周刊》9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元"如何能成為全球貨幣?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上升,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美歐金融聲譽的敗壞,越來越多的人猜測中國人民幣在未來的角色。北京最近對本國貨幣采取的新舉措以及中國人民銀行高級官員發表的聲明使這一討論進一步熱烈。
一種貨幣成為全球貨幣意味著什麽?為了取得國際地位,必須有世界交易商、投資者以及中央銀行對它的強烈需求,把它作為與外國進行貿易結算的交易中介、主導國際金融業務的計價單位,以及中央銀行用作外匯儲備的儲藏手段。經濟學家們一致認為,支撐一種貨幣國際化的有三根"柱子":一是該國的經濟規模和貿易額,二是其資本市場的廣度、深度和流動性,三是貨幣本身的穩定性和可兌換性。
中國當然滿足其中的一些標準。論經濟力量,中國始於21世紀初的飛速增長已經幫助這個國家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它前麵隻剩下美國和日本了。但是,國內生產總值大並不一定意味著國家富裕或者經濟健康。盡管中國在絕對經濟規模上居全球第三,但是它在個人平均收入水平上仍然遠遠地落在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後麵。
而且,盡管人們對中國未來的增長潛力持樂觀的預期,但該國的經濟仍然為巨大的不平衡和中期風險所困擾。其中任何一個或者多個問題的進一步發展都可能會令中國經濟的上升踩上急刹車,並相應地將人民幣推到一個極度動蕩的路徑上。
除了先天的經濟力量外,一種國際貨幣的所屬國還應該提供開放而先進的交易所,供外國交易商交易多種貨幣主導型的金融產品。它同時還應落實監管和宏觀經濟保障措施,以便將貨幣的動蕩和與匯率相關的風險降到最小。
與其他更發達的資本市場相比,很明顯中國的資本市場還處於初始階段,而且要發展到有相對廣度和深度的市場需要花費十到二十年的時間。
其次,由於監管障礙限製對本國資本市場的進入,中國同國外市場的交流以及向世界的開放程度仍然非常有限。再者,低效、高交易成本、監督管理架構脆弱等因素也成為了中國資本市場融入國際金融體係的障礙。以股票發行為例,中國仍然實行著一種以監管評審為基礎的審批體製,而大多數成熟的資本市場都奉行以登記注冊為基礎的體製。
根據中國證監會2008年出版的發展戰略報告,中國大致需要十年時間來建立發育良好的資本市場。人民幣完全的國際化因此也不可能在2020年之前實現。
雖然人民幣動蕩並不劇烈,但是它缺乏成為全球貨幣的最重要的先決條件,那就是自由的可完全兌換性。盡管在1994年,人民幣在貿易結算和外國直接投資方麵實現了可兌換,但是直到現在,它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無法進行全部的有價資本交易兌換。雖然在未來幾年人民幣有機會發展為區域性的貨幣,但是從近期看,中國仍然不具備挑戰美元霸主地位的條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