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23億與420億:北京奧運的成本

(2008-08-10 13:01:16) 下一個
第29屆夏季奧運會開幕,中國最初的口號是要將其創辦成曆史上最好的一次奧運會,這種美好的願景與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現實的差距注定了它要承受更多的關注和爭議。近期,關於奧運成本的問題再度浮出水麵,有媒體質疑中國為一場僅持續兩周的體育秀支付了過高成本,而有些中國國內媒體則針對性地批評了這種對中國的偏見。其實,任何判斷都應該基於客觀的事實,那麽,奧運的成本到底如何呢?
據北京奧委會的資料顯示,此次奧運會預算支出為23億美元,由於市場開發的成功,盈利目標將為1600萬美元,由此中可能成為奧運會曆史上盈利最多的國家。但是,美國《華爾街日報》一篇名為“為奧運算算賬”的文章,提到中國為奧運會的投入“總計420億美元”。23億與420億,這是個巨大的差別,直接影響對奧運會奢侈與否的判斷,但其實,關鍵在於雙方認定的計算範疇不一致。
在《華爾街日報》方麵引用的奧林匹克研究中心的估算數據中,奧運的成本包括了基礎設施建設、環保投資、奧運場館建設、運營成本以及安全保衛成本,這5項的成本估算分別為265億美元、107億美元、25億美元、17億美元和5億美元,其中的基礎設施與環保投資占據了相當的份額。對此,北京奧組委專家張清表示不能把奧運會籌備之外的城市基礎建設、改善交通和環境的費用全算在奧運會預算中,因為即便不舉辦奧運,按照北京的十一五規劃,相關的城市建設、交通和環境的改造都是要進行的。如此一來,剔除掉了將近400多億美元,420就是20了。
然而,借用會計上的說法,這20多億美元的預算隻不過是一種賬麵成本,根據奧組委發布的信息,奧運場館的建設總支出控製在130億人民幣,按照現行匯率,也就是19多億美元,如果按照奧組委的算法,那麽中國隻需要提供出部分奧運硬件以及小部分運營資金,就可以成功舉辦一次奧運會,難道曆史上最成功的奧運會這麽容易?結合中國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麵的現實情況,20多億美元實在是難以讓人信服!
其實,將奧運的運作看成一個項目,其最真實的成本還應另外考慮那些看不見的成本。這樣綜合考量的話,奧運的成本又豈止20億美元?根據《華爾街日報》援引成本數據的框架,我們認為在以下方麵都應考慮隱性成本。
首先,在奧運場館建設成本方麵,本次奧運會建造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鳥巢、水立方等等,這些雖然是“必須”的建設,但它們通常隻是為了單一的奧運而建立,賽後如何能持續經濟地利用是非常困擾的問題,奧運會的曆史也表明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對體育場館等的需求主要來源於成熟的職業聯賽、廣泛的文娛及商業展覽、以及一定的旅遊經濟,但在中國,職業聯賽的缺乏、居民收入水平的相對偏低以及文娛及商業展覽的非廣泛性,對奧運場館的需求是相對缺乏的。
另外,北京奧運會的許多相關設施的建造規模都比曆屆奧運會的大得多,比如北京的奧林匹克公園麵積比雅典奧林匹克中心大五倍,是紐約中央公園的三倍,過大的規模不僅加大了後續利用的難度,也加劇了相應的維護成本。同時也像人們經常強調的,奧運不應該隻是競技體育,更應該是大眾體育。經驗研究表明,大額的公共補貼被用於主辦大型體育賽事,而這對於公眾參與的激勵是很小的,所以綜上所述,這些“必須的建設”投入得是不是太過了?
其次,在環保投資方麵,政府為了盡快達到奧運承諾書所要求的環境標準,采取的短期措施蘊含了很大的隱性成本。雖然在中國現在的環境下,環保治理是必要的與必須的,但環境的改善其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的揠苗助長必定會付出一定的代價。
以提高空氣質量為例,北京及其周邊六省區市協同實施的加強機動車管理,在7月20日至9月20日期間對北京市機動車和外地來京車輛實行單雙號限行,重型卡車禁止進入北京,由此導致的運力資源的短缺大大提升了運輸成本,根據某在京物流公司負責人估計,供不應求導致運貨費用增加了5~8倍,有的甚至達到10倍之多,而相應的,眾多在京店鋪也會多備存貨,儲存成本也急劇上升。
但這個管製的領域還廣泛存在於如建築、鋼鐵、市容整治等其他領域,企業的強製被遷徙和短期停產也對經濟造成了短期衝擊,而過多華而無用的市容治理用也認為是資源的浪費。諸如此類的成本並不會在奧組委的賬麵上出現,但它們確實是為了奧運這個短期目標的順利實現而新增的,並且奧運結束後,一部分管製措施將撤銷,回複其原有狀態,類似的交通限行措施帶來環境的改善影響隻在短期存在,而另一部分將因為短期的應急式措施的性質承受更大的改造或者補償成本,也就是說,即便撇開那107億美元,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支出是因奧運而生,該納入奧運成本組成。
再次,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麵,由於奧運,政策會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傾斜。一般意義上,基礎設施是指為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一般條件的公共設施,包括公用事業、公共工程、城市環境和交通設施等,按照十一五規劃和城市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即便沒有奧運會,這方麵的支出的確也是巨大的,但是由於奧運,支出的分配會有所不同,大部分的基礎設施建設都要以奧運建設為中心,占去了蛋糕中的大部分。
在“十一五”規劃中,北京是計劃在2004-2020年間投資1500億元人民幣打造道路、地鐵、機場等的交通基礎設施,現在一個奧運會相關的投入已經達到1800億人民幣,也就是說這其中肯定有一部分要加入奧運投資成本的,而不能像奧組委專家張清認為的全部剔除,因為由於奧運的存在,實際短期的投入已經比計劃增長太多。
另外,在安全保衛方麵,由於近年來恐怖主義的泛濫,這方麵開支的增加也是無法避免的事實,在奧組委列出的預算中,3億多美元的支出是遠少於希臘奧運會的相關項的,但這並不意味奧運安保實際成本的降低。現在的北京被形容成一座封閉的城池,北京外圍道路上數以百計的車輛檢查站,對外國人和市民的多重身份檢查等等複雜的程序,除了令人們感到自由受限之外,整個經濟運行的交易成本也大大增加了,而近兩天來雲南的公交車爆炸事件再次說明了隨後的安全保衛投入會在更廣的層麵鋪開
最後,在更廣泛意義上,奧運會的成本還涉及到了如火炬傳遞、各地喜迎奧運的相關慶祝活動的等,雖然傳遞奧運精神和表達喜悅是理所當然那的情感宣泄,但設計曆史上最長的火炬傳遞路線、對傳遞路線涉及的省份的部分產業生產限製、毫無新意地重複慶祝等等,其實都產生了相當的成本,雖然在政治上是理所當然的正確選擇,但不計成本地舉辦一個“曆史上最好的奧運”,恐怕也是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所難以承受的。而近期,有關奧運會的承辦目標被改為“要成功舉辦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奧運會”,這大概也算得上是成本收益衡量後比較準確的定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