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國國際形象的根基是什麽

(2008-07-01 13:01:43) 下一個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間,中國的國門越開越大。開放的目標是接軌,接軌的目標是轉型。中國曾經因開放而強大輝煌,但後來閉關守國,傳統國家不斷衰落,等到西方列強用強權打開國門的時候,中國人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任何力量來抵禦西方的入侵了。
經過世紀之久的革命和運動,中國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而改革開放表明中國再次準備好通過改變自身,通過和外在世界整合而崛起。開放後,中國一直在各個層麵改變著自己,不僅改變已有的製度,而且也改變個人行為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不僅努力向外在世界學習,而且對外在世界對中國的反應非常敏感和在意。從高層領導到普通百姓,一直在關注外在世界尤其是先進的西方世界如何評介中國。
對外在世界的這種積極態度不僅反映了中國人的好學精神,更重要的是表明中國的改革和建設不再是閉門造車。也正是因為內部的發展一開始就具有了國際內容,中國在很短的曆史時期裏就成為了世界共同體的一員,並且在這個體係內開始扮演重要角色。
情緒化反應有損國家形象
今年的奧運會更是給予中國人一個機會來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麵呈現給世界。奧運會對於中國的意義遠遠超出了狹義的體育。在這裏,中國既是參與者,也是表演者,更是組織者。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奧運會,中國的運動員也一直是奧運舞台上的表現者。現在隨著這個世界舞台來到中國,除了中國的運動員,中國民眾也變成了這個舞台上的表現者。
更重要的是中國也是這個舞台的組織者。如何為世界各國運動員提供一個好舞台變成了中國的責任。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或許是中國人的積極心態。
但是一些西方人並不理解中國,他們經常把中國的行為理解成為中國“太想表現自己了”。於是乎,一些人竭盡想象力,把從前所發生的一些負麵形象(例如希特勒時期德國所舉辦的奧運會)和中國的奧運會聯係起來。
國家形象遭到破壞,中國人自然要表達憤怒。因此,中國和外在世界的一部分反華力量在過去的數月內似乎形成了互相抗議的局麵。一方麵是西方的反華和對華不友好力量抗議和試圖抵製中國的奧運會,另一方麵是中國人民對這些損害中國形象的行為的抵製和抗議。
在中國的反製過程中,憤青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憤青的優點是對事物的敏感。憤青的抗議的好處就是把問題提出來,讓各方麵注意。但也不可否認,憤青也容易導致情緒化。
有人把憤青比喻成一頭易動怒的雄獅,對周邊的環境具有過分的敏感,每每感覺到有不友好的舉動,都要大吼一聲。
中國憤青的行為並不難理解。盡管中國的開放已經三十載,但很大程度上,人們對外界的認識還停留在烏托邦的階段。中國人好讀書,無論是學者還是普通百姓,大都從書本或者媒體了解外在世界,很少人去理解書本上的西方和現實的西方之間的巨大差異。
平常把西方想象成太好了,一旦一些西方人詆毀中國,就很難接受。憤青的目標是為了維護國家形象,但一旦過於情緒化,反而有損於國家形象。
呈現自我才會被人接受
政府對西方勢力的反應更為重要。盡管政府沒有像憤青那樣情緒化,但每逢西方的不友好行為和小動作,也是必有回應的。當然,對事關國家利益的事情,政府必須要做出反應。但如果對西方的每一種觀點都要回應,不僅顯得中國沒有包容性,在客觀上也會導致負麵的效果。
要意識到,如果這麽大的一個國家每每對西方少數人的詆毀做出反應,會在西方造成什麽效果?一是成就了“敵人”,二是為西方媒體進一步詆毀中國提供新的素材。
前段時間,針對西方的批評和攻擊,中國有關方麵試圖邀請西方的公關公司,來為中國做形象設計。
政治公關在西方一直很重要。中國有關部門想到這一點,也無可非議。在媒體全球化時代,國家的形象包裝非常重要。但也必須意識到,形象的包裝隻是個技術問題,對一個國家沒有本質性的意義。
正如在經濟領域,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產品的包裝,而在於產品本身的質量。
塑造中國國際形象不是要再次呈現給外在世界一個烏托邦式的中國,而是一個真實的中國。在塑造中國的國際形象問題上,這次四川大地震的經驗不可忽視。
為什麽西方媒體一改前段時間對中國大力詆毀的立場,而正麵評介中國甚至羨慕中國呢?問題再也簡單不過了,是因為中國呈現給外在世界的是一個真實的“自我”。
在這次救災過程中,從政府到普通百姓,“以人為本”成為了中國人的行為準則。當中國人把“人”字放大到足夠大時,西方大多數人就開始理解中國,接受中國。
應該思考形象根基問題
塑造中國的國際形象也涉及到中國人心態的調整。要意識到外在世界是多元的。無論是西方還是整個外在世界,在中國問題上存在著多元的利益。
西方世界作為整體,既不會成為中國人所想象的朋友,也不會成為中國人所想象的敵人。對華友好的和不友好的、朋友和敵人都會長期共存。
不管喜歡與否,這是現實。今天是這樣,明天、後天也會這樣。這就要求人們調整心態,用多元的心態來看問題。很多問題的存在是常態,沒有任何人和任何方法可以加以改變,那麽就要改變看待這些問題的態度。
毫無疑問,塑造國際形象的核心是改善自身,是自身的進步。再者,改善自身並非為了應付外在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善自身更不是要放棄自己的一切,把自己變成他人。
中國國際形象的根基是自己的文明,塑造國際形象也就是在各種場合(包括奧運會)把中國文明的底蘊發揮出來。
中國是世俗文明,具有其他文明所不可比擬的開放性。在曆史上,中國文明很少有排斥其他文明的時候,善於吸收其他文明的長處是中國文明的特性。現在也一樣。
為了外在世界的積極評介而放棄自己,這不是中國文明的主軸。一旦當中國轉型成為其他文明的時候,那麽中國人的生存就會失去了意義,中國對世界也不再具有意義。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劇,中國也正在加速轉型,全方位地融入世界。國家的國際形象自然變得重要起來。在這個時候,人們更應當思考國家形象的根基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