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世界最長跨海橋杭州灣大橋正式通車 (圖)

(2008-05-01 12:49:22) 下一個


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儀式1日下午在位於橋中央的海中平台附近橋麵舉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的大橋建設單位代表、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大橋建設者、大橋設計單位代表、大橋股東單位代表和寧波、嘉興市民代表為大橋通車剪彩。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15時40分宣布,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長跨海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鄭家埭,跨越杭州灣海域,止於寧波市慈溪水路灣,全長36公裏。作為國道主幹線——沈海高速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大橋將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120餘公裏。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中國自行設計、自行管理、自行投資、自行建造的特大型交通基礎設施。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公裏,設計使用年限100年,概算總投資約118億元。大橋於2003年11月14日開工,於2007年6月26日全橋貫通。目前依法通過交工驗收,經浙江省交通廳同意開始試運營通車。
杭州灣是世界著名的強潮海灣,氣象複雜多變,台風、龍卷風、雷暴及突發性小範圍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這裏海域寬闊,台風多、潮差大、流速急,一年中有效工作日僅約180天,建設條件十分惡劣。有專家指出,杭州灣跨海大橋稱得上是世界上工程難度最大的橋梁之一。在這樣的海域架橋,世界上沒有先例,沒有可供借鑒的橋型、技術規範和質量標準,更沒有相應的施工設備。寧波市常務副市長、杭州灣大橋工程指揮部總指揮王勇說:“一切都得靠我們自己解決,靠全體建設者的創新精神。”在這種條件下,大橋工程創造了多項世界或國內第一,體現出“中國製造”的水平。
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金建明列舉說,大橋在國內第一次提出了設計使用壽命大於或等於100年的耐久性要求;大橋50米箱梁“梁上運梁架設”技術,架設運輸重量從900噸提高到1430噸,居世界第一,刷新了目前世界上同類技術、同類地形地貌橋梁建設“梁上運梁架設”的紀錄;大橋深海區上部結構采用70米預應力砼箱梁整體預製和海上運架技術,為解決大型砼箱梁早期開裂的工程難題,在國內第一次成功實施了“二次張拉技術”,徹底解決了這一工程“頑疾”;大橋采用整樁螺旋鋼管樁,最大直徑1.6米,單樁最大長度89米,整樁螺旋鋼管樁長度在國內外橋梁鋼管樁中位居第一;大橋南岸10公裏灘塗底下蘊藏著大量的淺層沼氣,對施工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在灘塗區的鑽孔灌注樁施工中,第一次采用有控製放氣的安全施工工藝,此工藝在世界同類地理條件中屬首創。
據了解,大橋開工以來,共獲得了250多項技術革新成果,取得了以九大核心技術為代表的自主創新成果,攻克了在強潮海灣建設跨海大橋的技術難題,累計節約建設成本約11億元。目前已有6項關鍵技術通過了國家鑒定,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大橋工程經受了19次台風、天文大潮等惡劣條件的嚴峻考驗,工程施工未發生一起重傷及以上安全事故。僅用了3年零7個月就實現了全橋貫通,提前工期8個月全線試運營通車。
過去,寧波與上海直線距離不過200公裏,但陸路來往卻必須繞道杭州,時間、成本都增加不少。大橋建成通車後,上海、杭州、寧波之間將形成“兩小時交通圈”。浙江省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說,大橋的建設有利於推動長三角地區合作與交流,使寧波、溫州、台州等長三角南翼城市與上海的關聯度、緊密度得以提升,寧波將由長三角交通末端變成交通樞紐,進一步促進環杭州灣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對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並進一步促進長三角“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形成。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的另一亮點,是在國內率先引入了民營資本參與國家特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雅戈爾等浙江17家民企積極參與了投資建設。盡管幾經調整,民營資本仍占大橋投資的28.64%。為我國在特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實行民營資本與國有資本結合的投資模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