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央決策進軍西藏始末
(2006-09-06 13:19:12)
下一個
今年84歲的陰法唐和西藏有著幾十年的不解之緣。1950年,他作為18軍52師副政委率部入藏,並連續在西藏工作20餘年;1980年,他第二次進藏工作,出任西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雖然已過半個多世紀,但陰老仍將1950年和平解放西藏的決策和進軍過程深深印刻在腦海中。 建國前夕,毛澤東多次致電彭德懷、鄧小平、劉伯承,部署進軍西藏 建國前夕,中共中央已把解決西藏問題列入議事日程。1949年2月,毛澤東在西柏坡會見來訪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時說,大陸的事情比較好辦,把軍隊開去就行了;西藏問題也並不難解決,隻是不能太快,不能過於魯莽。這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麵的考慮:一、交通困難,大軍不便行動,給養供應麻煩比較多;二、民族問題複雜,尤其是在受宗教控製的地區……不應操之過急。西藏的問題比較特殊和複雜。陰老說,全麵了解西藏的情況,是很難做到的。他舉了個很形象的例子:有一次日喀則地區開會,各縣穿各自的服裝,結果是十幾個縣,一個縣一個樣。 8月6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說,聽說班禪到了蘭州,打蘭州時要特別注意尊重、保護班禪和甘、青兩省的藏族人,為解決西藏問題作準備。陰法唐說,毛澤東並沒有像有些媒體後來所稱,給1野下達進藏的具體任務。10月13日,毛澤東就西南、西北作戰部署致電彭德懷:“經營雲貴川康及西藏的總兵力為2野全軍及18兵團,共約60萬人。西南局的分工是鄧、劉、賀分任第一、第二、第三書記,賀為軍區司令員,鄧為政治委員,劉為西南軍政委員會主任。”毛澤東把解決西藏問題的任務明確交給2野。毛澤東用了“經營”一詞,耐人尋味。 後來形勢有所變化。國民黨軍隊集中了八九十萬人,固守四川。2野的任務加重。而西北戰事結束得早,新疆已和平解放。11月23日,毛澤東再就解決西藏問題致電彭德懷:“就現在的情況看來,應責成西北局擔負主要的責任,西南局則擔任第二位的責任。因為西北結束戰事較西南為早,由青海去西藏的道路據有些人說平坦好走,班禪及其一群又在青海。出兵當然不隻有西北一路,還要有西南一路。故西南局在川康平定後,即應著手經營西藏。”彭德懷隨即派人調查了解自青海、新疆入藏的情況,結果是從青海、新疆入藏困難甚大,難以克服。如入藏任務歸西北軍區擔任,完成入藏準備,需要兩年。彭即將此情況報告中央並毛主席。 毛澤東基於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此時對解決西藏問題已有新的考慮,從“暫緩”轉向“宜早不宜遲”。他接到彭德懷的電報時,正在蘇聯訪問,即於1950年1月2日從莫斯科致電中共中央、彭德懷並轉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進軍,既有很大困難,則向西藏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應確定由西南局擔負。”並指示“應當爭取於今年5月中旬開始向西藏進軍,於10月以前占領全藏”。毛澤東在這封電報中還提到:“西藏人口雖不多,但國際地位極重要,我們必須占領,並改造為人民民主的西藏。”“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是我黨光榮而艱苦的任務。”“入藏軍隊可定為3年一換,以勵士氣。” 西南局在接到電報的當天即在重慶召開會議,製訂入藏計劃,決定入藏部隊。劉鄧首長認為5兵團18軍軍長張國華有開辟新區的工作經驗,政治、軍事工作都幹過,確定他為入藏部隊負責人,由他在2野隨意選擇3個師。張表示還是帶自己的部隊。隨後劉鄧將進軍西藏的計劃上報中央。1月10日,毛澤東回電“完全同意”,並指示“經營西藏應成立一個黨的領導機關……這個領導機關應迅即確定,責成他們負責籌劃一切”。這就是不久之後,即1月24日中央批準成立的中共西藏工委。 18軍原準備“安家”川南,突然接到緊急通知,轉入進藏準備 成都戰役結束後,2野的部隊本已準備“安家”於雲貴川康等地方。陰老說,18軍原定去貴州,後改在川南的廬州、宜賓、自貢等地,較四川其他地區特別是貴州條件要好,大家都很滿意,有的部隊已向駐防地開拔,此時突然接到緊急通知:停止行動,原地待命,師以上主要幹部到重慶開會。2野首長曆來隻給兵團一級交待任務,這一次召集師一級幹部開會,必然有特殊情況。大家紛紛猜測:海南島、台灣……最後還是想到了西藏。陰老說,原本已確定去川南條件不錯的幾個地方“安家”,轉而改為進藏,對部隊的情緒影響很大,艱苦、生死、婚姻、家庭等等一下子都成了部隊麵臨的很直接很現實的問題。劉鄧首長在會上傳達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講進藏的意義,講大局觀,強調任務的艱巨性和光榮性。經過一段時間的傳達上級指示和學習形勢任務,如將革命進行到底、解放全中國及階級教育等等以後,部隊的思想逐漸轉變過來,情緒也高漲起來。 接下來,部隊轉入入藏前的準備工作階段。陰老說,進軍西藏前的準備工作較之進軍其他地方,要複雜得多。他說了以下幾個方麵:一、思想準備。傳達和學習中央指示,領會進軍西藏的意義等。二、政策準備。了解西藏的概況,掌握必要的藏語和民族宗教知識與政策。三、物資準備。衣食住行都在準備之列。每個戰士要背足半個月的糧食(包括蛋黃蠟、燃料等)和春夏秋冬的衣服及帳篷等等。四、軍事訓練。側重高原行軍和作戰。五、體育鍛煉。每個戰士須負重35公斤左右在高原上行軍,因而事先的負重行軍訓練是腿綁沙袋,背負石頭、鐵鍋、磨盤等等,馬匹也要進行訓練,保證人馬健康。 大部隊行動前,先派出了兩支先遣部隊。陰法唐所在的18軍52師奉命作為進藏先遣部隊,由師長率一個團先開往西康的甘孜,在那裏建一個進軍基地,並為後續大部隊掩護和參加修築公路,調查社會情況,做統戰和群眾工作。陰老說當年成都到雅安通公路,雅安到甘孜則須徒步行進。52師的先遣部隊於3月出發。南邊另一支先遣部隊則由53師副政委帶隊於7月出發,開往巴塘。大部隊在雅安至甘孜的公路修好後於8月底9月初出發。 我軍在求和不得、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應戰,於是有了著名的昌都戰役 解放西藏,部隊必須開進去,但這並非意味著使用戰爭手段。對此,中共中央有明確的態度。1949年3月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就提出爭取以北平和綏遠方式解決尚待解放的各地問題。1950年1月18日,朱德在政務院西藏問題討論會上講道,“西藏問題最好采取政治解決的辦法”,不得已時才用兵。劉少奇代中央起草的電報中也明確強調:“我軍進駐西藏的計劃是堅定不移的,但可采用一切方法與達賴集團進行談判,使達賴留在西藏並與我和解。” 中共中央為了和平解決西藏問題,一方麵采取各種措施,另一方麵也著手製定各項政策。中央要西南局和西北局分別提出有關政策。西北報了6條;西南報了4條,包括西藏回歸中國大家庭、實行區域自治、政治製度不宜改變等。中央認為西南局上報的4條較好,但作為談判條件尚有不足。後來在鄧小平的主持下又增補為10條。毛澤東閱後表示滿意,隻在個別地方加了一句話。這就是十大政策,也稱為十大條件,後來簽訂的17條協議就是以此為基礎的。 然而,對於中央政府的種種和平努力,西藏統治者不僅不響應,而且反其道而行之。他們擴充兵力,訓練軍官,購買武器彈藥,調兵遣將,把10個團擴大為16個團。藏軍大部分調到昌都周圍,以金沙江為防線,阻止解放軍前進。我軍在求和不得、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應戰。陰老說,不打不能和,打也是為了和,所謂“以戰求和”是最終目的。這一戰即著名的昌都戰役。 昌都戰役從10月6日開始,至10月24日結束,曆時19天,是一個幹淨利落的殲滅戰。 陰法唐說,昌都戰役前,我國駐印度大使曾接見西藏代表團,明確告其人民解放軍即將向西藏進軍,他們務必在9月20日前來北京談判。9月23日我大使又警告他們說,既定9月20日前去北京的期限已過,後果由他們負責,但仍然可以繼續前往北京談判。然而他們仍然遲遲不動,失去談判解決西藏問題的良機。毛澤東估計如果仗打得好,可能爭取藏方來談判。事實證明這個估計是正確的。和平有時候要用戰爭來贏取。 1951年春天,中央和西藏的談判結束。5月23日,雙方簽訂協議。5月25日,毛澤東發布進軍訓令。解放軍開始向拉薩和平挺進,進駐拉薩等國防要地。從此時開始,到18軍52師一個團進駐江孜、日喀則、亞東後,紅旗插上了喜馬拉雅山,18軍完成了曆時1年零9個月的進軍西藏的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