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晚的落幕,一些所謂的流行語被迅速推介而出。
我有理由相信蔡明那句嗲聲嗲氣的“為什麽呢?”,在其後的一段時間裏會改變人們的正常疑問,也會像兩位表現得呆頭呆腦的主持人一樣裝模作樣的來一句或者幾句:“為什麽呢?”
我也有理由相信鞏漢林那句“住在一起的不一定是夫妻”,也會如流感般大行其道。
我還有理由相信“火腿”也會如薩斯病毒暢通無阻!
人言流行的就是趨勢。我也希望通過這些流行來窺探春晚所暗示給我們,給這個社會的趨勢。我甚至希望能將它們放在顯微鏡下解剖,放在坩堝裏煆焙,好發現它們價值所在;用以證明它們確實符合我們這個社會的道德企求和倫理需要。
但我隻看到一種自欺欺人式的調侃以及對人倫的蔑視!
我不希望用諷刺鞭撻來為它們披上時尚的外衣假道而行。如果連這麽一句平庸的語言也能假以諷刺鞭撻,那麽,我更願意用“你吃了嗎?”來得更為直接。
誠然,流行語並非就是道德價值的最終取向,但不可忽視的是它卻有著不可低估的導向和潛移默化的功效!
我們需要流行語,但並不僅僅隻是平庸和低俗。
一個文明的社會必然離不開道德的支撐、倫理的維護,離不開對正義的捍衛和對良知的呼喚……
倘若流行語也是一種載體,那麽我們是否能讓他載一段我們的感恩和感動、不屈和抗爭?承載一下生命的希翼和理想的曙光?
“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
我也很喜歡
春晚的群星詩朗誦《溫暖2008--我們都是一家人》很感人,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