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齊的幾個女人(完)

(2011-01-19 10:34:15) 下一個

上回書說到,穆黃花日漸寵衰,輸在不通音樂上。穆黃花自己沒有藝術細胞,就在一眾使喚丫頭裏找了個聰明伶俐會彈琵琶能歌善舞的小姑娘,把家傳的煙視媚行本事教給她,一早就灌輸,她的使命就是奪寵。


這件事,穆黃花處理得是有些淒美的。五月初五這一天,按中國人的老例兒,喜歡用五彩絲線纏在手腕上,有個講頭兒,說是可以長命百歲。穆黃花就在這一天,把一直藏在身邊訓練好了的小姑娘獻給皇帝,說是為自己“續命”。皇帝不再喜歡自己了,那麽就希望喜歡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接班人,也和喜歡自己是一樣的。


穆黃花最後這一次不甘心的轉身,竟也妖嬈。留下了一個五彩斑斕的背影,便退出了曆史舞台。那個續命的小姑娘也能不負重望,她就是被後人YY一千多年的的馮小憐。


馮小憐長得大概也就一般,史書上沒有對其外貌的任何描述。從高緯的好色上看,太後屋裏的清俊小和尚都以為是尼姑要叫來幸一幸,皇後屋裏的丫頭們,但凡平頭整臉兒的也未必能躲得過他的眼,哪裏要等到被隆重地獻出來才得以垂青。當然,也許他冷落皇後太久了,二十七院的女孩子,忙活不過來。


資深狐狸精調教出來的人物到底不一樣,身懷使命的女孩子做事也一定特別努力。馮小憐一出手,就把皇帝迷得暈頭轉向,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連出門打仗都要帶著她,那真是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就因為這個,馮小憐枉擔了一個亡國禍水的名兒。誰讓寵她的是個亡國之君呢,曆史上這個位置的女人,個個背上都有一口黑鍋。後主高緯幾次因為馮小憐貪玩,貽誤了戰機。被直殺進來的北周給滅了。李商隱的那兩首北齊,寫的也就是這些事。其實北齊戰敗一定和馮小憐關係並不大,至少不如斛律光之死影響大,否則怎麽不見北周皇帝給馮小憐封個什麽官兒呢。


話說後主和小憐在一起觀戰的時候受了點驚嚇,患難夫妻,感情更深了,後主就在慌裏慌張從戰場往回逃的時候,讓人拿來皇後的朝服給馮小憐披上,立她為左皇後。雖然這個皇後立得有點像刑場上的婚禮,畢竟是對心愛女人的一個交代。他也確實是一顆心全在小憐身上。自己躲在首都城裏的時候,聽見太後來了,不去迎;聽見馮小憐來了,不顧敵軍就在外麵攻城,從北門上鑿了個洞跑出去接。最後首都城破,北周把宮裏的男女老少全都抓起來,後主還問:“能不能把小憐給我?”周武帝說:“現在天下我都不放在眼裏,一個老女人我還會在乎麽。”真的就給他了。


可惜後主同日死的願望沒有實現。北周殺高家人殺得很厲害,最後沒剩下幾個。隻緩了一口氣的後主也這場亂哄哄的所謂謀反中被殺掉了。身後剩下一個馮小憐,她的故事還沒有完。


周武帝對馮小憐免疫,就把她給了自己的弟弟代王宇文達。宇文達本來是個特別清心寡欲的人,一向對女人沒啥感覺,家裏姬妾總共三四個,還都穿得特別樸素保守。一見了馮小憐也不知道怎麽了,就跟馮淵見了英蓮似的,突然對女人產生興趣,也是給迷得七葷八素,寵得不得了。


這樣的盛寵,馮小憐還撒嬌,彈琵琶的時候因為弦斷,就寫了一首詩:


雖蒙今日寵,


猶憶昔時憐。


欲知心斷絕,


應看膠上弦。


這首詩和後來王維那首《息夫人》何其相似,看來王維也是小憐的粉絲。可無論息夫人也好,那位賣餅者妻也罷,人家都是跟了第二任老公之後百般地不樂意。一個是始終不開口說話,一個是吧吧掉眼淚。咱們的馮小憐,可沒有這麽本分。鮮卑婦女看起來都比較擅長拿捏,一旦不遂意了,要麽威脅出家當尼姑,要麽就懷念起前老公來,讓現在這一任吃吃醋,內疚一下,才更能激起鐵血男兒的百般柔情疼愛。


宇文達的王妃李氏,出自名門隴西李氏,是漢代悲劇英雄李陵的後代,哥哥叫李詢,也是北周的一個名將。李氏嫁給宇文達享了幾年的福,幾個侍妾老實八交,不通媚道,家裏處得安靜祥和,她哪裏見過馮小憐這樣的女人,那是專門培養出來就為了奪寵的。馮小憐在代王耳邊幾句話,李氏幾乎沒給整死。


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楊家。短短四年之後,楊堅篡位,改國號隋,隨後利利索索就把中國給統一了。而李氏的哥哥李詢,正是楊堅手下一員得力大將。


又一次改朝換代,馮小憐也又一次換老公。這次倒黴,正好就被賜給了李詢。也沒準是李詢特地向楊堅討的,就為了給妹妹報仇。馮小憐一到李家,直接就讓穿著布裙子舂米去了。


更倒黴的是,李詢的娘還活著,李家老太太說了算。這麽一個妖精放在家裏,舂米也難保不舂出事兒來,幹脆,就逼著馮小憐自殺了。


從五月初五“續命”,到舂米自殺,最多也就六七年時間,馮小憐和中原大地一樣,三易其主。倘若當初文藝女青年沒進宮,也難免顛沛流離吧?生在亂世,美人的命運,也許隻是具有代表性而已。


北齊的女人,由婁昭君始,至馮小憐終。北齊的男人,似乎不得不提一下蘭陵王高長恭,這些年他都被提到和衛玠的美貌齊名的高度了,其實高帥哥在高家並不是美得出眾,但有才有德的男人,哪裏用得著以色出名。


高長恭是老大高澄的第四子,母親是誰不知道,以高澄情欲之旺盛,大概不是正式姬妾之一,生了兒子把孩子留下,母親該幹嘛還幹嘛去了。高長恭長得清秀,聲音也好聽,會唱歌。那個傳說的打仗要戴猙獰麵具,是電視劇編導瞎說的。這件事的原型也就是那次芒山之戰,高長恭跟北周打仗,被北周包圍至城根底下,結果守城的人不知道高長恭是敵是友,不給開門,高長恭把頭盔摘下來,守城的看了臉知道是誰了,給開了門,救了500多將士的命,又一塊兒擊退了周軍,大捷。將士們一高興,寫了一首歌,就是《蘭陵王入陣曲》。


高長恭戴頭盔並不是因為自己太美啦,那年頭打仗都穿盔甲,不穿盔甲深入敵軍的隻有一個大瘋子高洋,史書上特別為此記了一筆。要是高長恭有那個閑情逸致去弄什麽麵具,也就不會得到史家那麽高的評價,以至於認為如果高長恭不那麽早死了,也許北齊也不至於隻有28年的壽命。


高長恭和他的二哥高孝珩,八叔高淯,是高家小一代(不能按輩論,隻按年齡歸堆兒)裏少有的不紈絝有出息孩子,手下用的人也都是有識之士。其中高長恭最有軍功,也清廉。可惜不幸,就是因為功勳太高了,又被侄子高緯所忌諱。叔侄二人在聊起芒山之戰的時候,高緯說:“入敵那麽深,一旦敗了後悔都來不及啊。”高長恭說:“因為是家事,所以當時沒顧上那麽多。”一句“家事”,高緯就不樂意了。這點兒隨他爹高湛,一旦當了皇帝就不願意別人把他親戚看。


高長恭也知道自己芒山大捷太出風頭,從此托病,不大入朝參政。後來亂兵四擾,他又擔心恐怕朝廷還是會要他帶兵出征,歎氣:“去年臉腫,今年怎麽就不犯了?”從這以後竟然有病從來不治,恨不得越發越大。這麽著還是沒能躲過禍,不久以後,被高緯賜了毒酒。


高長恭死後,妻鄭氏把他常戴的頸珠捐到廟裏,又被二哥孝珩贖回來,自己留著做個念想。小弟弟親筆給皇帝寫諫書討公道,而淚滿紙。


高澄的這幾個兒子,其實也各有各的精彩,不過北齊的故事,說到這裏,也就差不多了。您的茉莉香片,也該換一壺了吧。


(全劇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葉泥泥 回複 悄悄話 常君說的這段,屬於傳說,我沒有找到史料支持,所以不當曆史講:D 不過傳得很盛,就跟馮小憐裸體展覽,蘭陵王戴麵具一樣,不知道出處都是哪來的:D

再謝常君關注:D
changjia 回複 悄悄話 胡太後和穆皇後後來在長安豔幟高張,成為天上人間頭牌之二
再讚樓主文筆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