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中國 (一)
(2011-03-10 08:06:28)
下一個
說來話短,一切皆因前兒看考古雜誌,看見一個名詞Copper Age, 我想著這詞怎麽看著這麽眼生,一查,原來紅銅時代,介乎於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之間,東歐有,西歐有,埃及有,印度有,連美洲都有,雖然比較晚;唯獨中國基本沒經曆過。
也不能說完全沒經曆,紅山文化有煉紅銅的遺址,還有一點點工具出土物,因為規模太小,難稱其為紅銅時代。更主要的是,紅山文化時期是中國一個主要的玉文化時期。
看來從遠古時代中國就比較格色,別人看重金子,中國看重玉。以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出土的規模和精致程度,還把它們算成新石器時代實在太委屈了,就像把秦以後的中國還稱為封建一樣。所以有中國史學家說,應該在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之間加一個玉器時代。我很讚同。
說到紅山文化,話又有點長。先從咱們熟悉的中華文明的開端夏商周說起。
夏是個影子朝代,到現在為止,沒人知道她是什麽樣,甚至無法證明她的存在。二裏頭的挖掘,盼星星盼月亮,隻等那個文字文物的出現。如今隻當司馬遷沒騙人,夏就是中華文明第一個王朝。
夏商周斷代,把夏朝定為公元前2070年開始。中學曆史課本上說,從這時起,部落聯盟的禪讓製進化為世襲製,父傳子,家天下。其實這麽重大的一個劃時代的曆史事件,發生的時候也沒有那麽平靜。
大家都知道那一場大水,從堯的時候就開始鬧災,誰都沒轍,後來讓禹的爹去治,治了九年,人家那邊都傳位給舜了,他還沒治好,舜一生氣,就把他推河裏了。然後問群臣:“誰是個有德的,幫我治水?”大家就說禹是個好人。禹這會兒心裏肯定氣得不行,這麽難的一個大工程,治了幾十年沒人有辦法,前麵禹家的曾祖就沒治好,給正法了,這會兒剛又把他爹給正法了,又把大禹推上去,俺們禹家咋就這麽倒黴。於是做謙讓狀,說:“契、後稷、皋陶這三個人都比我有德,還是讓他們去吧。”
這三個人可都是中國曆史上的超重量級人物:契是後來商朝的祖先;後稷是後來周朝的祖先,堯舜時期任農業部長;皋陶也是堯舜時期的一個重臣,能說會道,很有勢力。
舜不容禹推托,大概也舍不得把那三個人推水裏去,就說:“大禹你別客氣了,你們家世代就幹這個的,肯定有豐富的經驗,你趕緊去視察水情吧。讓契和皋陶幫你。”禹沒辦法,硬著頭皮上。
後麵的事大家都知道,治了十三年,成功了。這期間老婆給生了兒子他也沒回家看,甚至都沒給兒子起名字。《史記》裏對這段的描述是“過家門不敢入”,司馬遷到底是牛人,一個“敢”字道出多少人間心事,人說,禹這是怕看見兒子就離不開家了。
因為禹治水太有功了,為了這個自己做出了那麽大的個人犧牲,從此在各部落中名聲大振。又跟能說會道的皋陶探討了幾次治國方針,倆人挺談得來,最後皋陶都服他,讓所有的手下以後都聽大禹的,誰不聽話就給誰上刑。
在皋陶的擁護下,舜把禹立為接班人,其實,我懷疑也是有點不願意的,因為在舜駕崩之後,禹為之守了三年孝,就離開了舜的大本營、舜的兒子所在地,自己另立山頭了,如果接班順利,他又何必出走?大禹一走,帶走了舜的主要勢力,眾望所歸,成立了王朝,稱之為夏。這一次禹雖然接班成功,但已經有些苗頭,接班人和王的兒子有些小小的權力之爭,父傳子的趨勢已露端倪。
與此同時,契因為幫著禹治水有功,被舜獎了封地,那個封地就叫商。
說到家天下,其實打黃帝時候起就一直是這麽傳的位:黃帝死了以後是孫子顓頊接的班;顓頊死了以後傳位給黃帝的重孫、顓頊的遠房侄子帝嚳;帝嚳死了以後傳給長子摯,摯無能,不能服眾,隻好把位子讓給異母弟弟,便是堯;前麵說到的契、後稷,也都是堯的異母弟弟。所以司馬遷一早就說了,黃帝元妃生的兩個兒子,“其後皆有天下”。堯雖然傳位給了舜,沒有血緣關係,但別忘了他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都先嫁給了舜,傳位給女婿,說到底,還是自家人。
如此說來,大禹的接班其實反倒是個特例,也難怪舜的兒子不樂意,前麵多少年都是黃帝的後代當首領,偏到他這兒不行了。當然,前麵的傳子傳孫不是製度,隻能說碰巧了,有德的都出在他們家。。。-_-
到了禹傳位給啟,這裏麵又有一場腥風血雨。別看遠古人不識字沒文化,心眼子可一點不比現在的人少。這會子先歇歇,下回書再敘。
謝謝藍山煙霞掃盲,這個“紅銅時代”的說法我也是查了才知道,大概這麽說是為了區別“青銅時代”吧,也許約定俗成將錯就錯了?我還不大清楚copper age煉的銅到底是摻的什麽金屬,呈什麽顏色,還需要細致研究。。。
實際上並沒有“紅銅”這種說法。
純銅呈玫瑰紅色,在空氣中極易在表麵形成氧化銅薄膜而呈紫紅色,故稱為“紫銅”。
銅可與許多金屬元素形成合金,依顏色分類,主要有黃銅和青銅兩大類。古代煉製的青銅主要是銅與錫的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