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背圖批中國流年(六)

(2011-04-19 17:11:07) 下一個











第十九象 壬午 離下艮上 賁


第十九象 壬午 離下艮上 賁

讖曰:
眾人嚚嚚 盡入其室
百萬雄師 頭上一石


頌曰:
朝用奇謀夕喪師 人民西北盡流離
韶華雖好春光老 悔不深居坐殿墀


金聖嘆:「此象主神宗誤用安石,引用群邪,致啟邊釁,用兵西北,喪帥百萬。熙寧初,王韶上平戎三策,安石驚為奇謀,力薦於神宗,致肇此禍。」



這一象說兩個人王安石和王韶,“頭上一石”、“韶華雖好”點明名字。看起來金聖歎是不太待見這兩個人,說“誤用安石,引用群邪”。不過從近代以來史家基本對王安石的評價還是不錯的,雖然變法的時候確實好多文人政客都倒黴了,包括廣受大家喜愛的蘇東坡,變法的實際操作中也引起不小民怨,但是變法還是有很大積極意義的,比如任用王韶,鞏固了邊疆的統治。


話說中國跟土蕃在唐朝時戰時和地打了很多年,前麵有一象也專門提到,後來曾經約定,在甘肅一帶劃界,大家和平通商了幾年,茶馬古道就是那時候形成的。但安史之亂之後,土蕃把本來劃歸中國的地區趁亂占了。這樣一直經過五代和北宋,到了宋神宗的時候,北邊的西夏,和吐蕃也打,和北宋也打,王韶就提個建議,說要收複被吐蕃占了的河湟地區,再把周邊的其他小族招安一下,以孤立西夏,最後可以全力滅西夏。這個建議和王安石走強兵路線的變法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得到王安石的支持。這之後的戰爭也很複雜,就不多說了,總之結果就是,收複了河湟,“血數世之恥”。之後又大破西夏,北宋從來就沒有這麽威武過:“西滅吐蕃,南平洞蠻,奪夏人五十二寨,高麗來朝,宋幾振矣”。其中著名的熙河之役,“闊地數千裏”,振奮全國,反變法派蘇東坡都寫詩歌頌。可見這二王的合作還是對社稷朝廷有很正麵意義的。不至於象金聖歎說的“致肇此禍”。


當然戰爭總要死人,其中有河州一役宋軍一部還全軍覆沒了,打得是很艱苦,所以有“人民西北盡流離”語吧。最後變法失敗,王安石被貶,王韶也跟著被貶,戎馬輝煌一生,也敵不過“春光老”。不過這倆人結局還都可以,王韶被貶後病故,王安石後來還又啟用了,當然後來一直不太得誌。


畫裏的空亭子和南邊的柵欄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第二十象 癸未 離下乾上 同人


第二十象 癸未 離下乾上 同人

讖曰:
朝無光 日月盲
莫與京 終旁皇


頌曰:
父子同心並同道 中天日月手中物
奇雲翻過北海頭 鳳闕龍廷生怛惻


金聖嘆:「此象主司馬光卒,蔡京父子弄權,群小朋興,賢良受錮,有日月晦盲之象。」



這一象講司馬光病故以後,蔡京父子專權。“朝無光”、“莫與京”,點明兩人名字。讖和頌裏麵都提到“日月”一詞,應該指的是那個時期一直高太後參政,日指皇帝哲宗月指太後。當然金聖歎說,這段時期也確實日月晦盲。“鳳闕龍廷”也是指的太後垂簾聽政吧。


蔡京倒是曆代都公認的壞丞相,宋史裏幹脆把他收在“奸臣傳”。其實蔡京是司馬光一手提拔起來的,司馬光是高太後強力任用並支持其全麵廢除王安石變法的,所以歸根到底還是高太後有問題。不管怎樣,神宗之後立哲宗,高太後垂簾;哲宗之後弟弟徽宗上台,這之後的宋朝遭遇怎樣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北宋之亡,通常都怪到蔡京頭上,他似乎也確實難逃其咎。“終旁皇”,應指後來的宋朝遷都。













第二十一象 甲申 兌下艮上 損


第二十一象 甲申 兌下艮上 損

讖曰:
空厥宮中 雪深三尺
籲嗟元首 南轅北轍


頌曰:
妖氛未靖不康寧 北掃烽煙望帝京
異姓立朝終國位 卜世三六又南行


金聖嘆:「此象主金兵南下,徽宗禪位。靖康元年十一月,京師陷,明年四月,金以二帝及宗室妃嬪北去,立張邦昌為帝。卜世三六者,宋自太祖至徽欽,凡九世,然則南渡以後又一世矣。」



這一象講靖康之恥。頌辭第一句直接寫明“靖”、“康”二字。金聖歎講,“卜世三六”是指宋朝從太祖到欽宗,總共是九代皇帝,然後就“又南行”了。“異姓立朝終國位”是指金兵掠走徽欽二帝以後立張邦昌為帝之事。“北掃烽煙”句指明是北方來的侵略。













第二十二象 乙酉 兌下離上 睽


第二十二象 乙酉 兌下離上 睽

讖曰:
天馬當空 否極見泰
鳳鳳淼淼 木冓大賴


頌曰:
神京王氣滿東南 禍水汪洋把策乾
一木會支二八月 臨行馬色半平安


金聖嘆:「此象康王南渡建都臨安,秦檜專權遂成偏安之局,木冓,康王名構,一木會支二八月者,支秦檜,木會為檜,春半秋半卻成一秦字。



這一象講南宋偏安。讖辭裏的“木冓大賴”句,金聖歎說,木冓為構,南遷建都臨安的康王名字叫構,因為依賴有個趙構,宋才得以“否極泰來”。後麵老金拆字很牛,“一木會支二八月”,木會為檜,這個好猜,二八月是什麽呢,二月是春半,八月是秋半,春秋各取一半,再合在一起,就是個秦字。









下麵南宋開始,待續。做個小結,這幾象對北宋末年著墨很多,比如王安石司馬光這階段的爭來爭去,感覺袁天罡和李淳風也在琢磨北宋滅亡這筆賬到底應該算在蔡京頭上還是王安石頭上: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