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詞源 宋 張炎

(2010-10-13 16:55:08) 下一個

《詞源》 宋•張炎

古之樂章,樂府,樂歌,樂曲,皆出於雅正.粵自隋唐以來,聲詩間為長短句,至唐人則有<<尊前>>,<<花間集>>.迄於崇寧,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諸人討論古音,審定古調,淪落之後,少瑟存者.由此八十四調之聲稍傳;而美成諸人又複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商羽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為之,其曲遂繁.美成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善融化詩句,而於音譜且間有未諧,可見其難矣.作詞者多效其體製,失之軟媚而無所取.此惟美成為然,不能學也.所可仿效之詞,豈一美成而已!舊有刊本<<六十家詞>>,可歌可誦者,指不多屈.中間如秦少遊,高竹屋,薑白石,史邦卿,吳夢窗,此數家格調不侔,句法挺異,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刪削靡曼之詞,自成一家,各名於世.作詞者能取諸人之所長,去諸人之所短,象而為之,豈不能與美成輩爭雄長哉!餘疏漏譾才,昔在先人侍側,聞楊守齋,毛敏仲,徐南溪諸公商榷音律,嚐知緒餘,故生平好為詞章,用功四十年,未見其進.今老矣,嗟古音之寥寥,慮雅詞之落落,僭述管見,類列於後,與同誌商略之.

卷上

五音相生

宮屬土,君之象,為信,徵所生。其聲濁,生數五,成數十。[宮,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之綱。]

商屬金,臣之象,為義,宮所生。其聲次濁,生數四,成數九。[商,章也,物成就可章度也。]  

角屬木,民之象,為仁,羽所生。其聲半清半濁,生數三,成數八。[角,觸也,物觸地而戴芒角也。]

徵屬火,事之象,為禮,角所生。其其聲次清,生數二,成數七。[徵,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  

羽屬水,物之象,為智,商所生。其聲最清,生數一,成數六。[羽,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  

陽律陰呂合聲圖  

聲生於日,律生於辰。日為十母,甲乙角也,丙丁徵也,戊己宮也,庚辛商也,壬癸羽也。辰為十二子,六陽為律,六陰為呂。一曰黃錘,元間大呂。二曰太簇,二間夾鍾。三曰姑洗,三間仲呂。四曰蕤賓,四間林鍾。五曰夷則,五間南呂。六曰無射,六間應鍾。此陰陽聲律之名也。

律呂隔八相生圖  

自黃鍾律為宮。從本律數八至林鍾為徵。林鍾數八至太簇為商。太簇數八至南呂為羽。南呂數八至姑洗為角。姑洗數八至應鍾為閏宮。應鍾數八至蕤賓為閏徽。謂之七調。

黃鍾,所以宣養六氣九德也。又曰:黃者,中之色也。鍾者,種也。又曰:黃者,中和之氣。

太簇,所以金奏讚揚出滯也。又曰:言萬物簇生也。又曰:陽氣既大,奏地而達出也。顏氏曰:奏,進也。又曰:萬物始大,湊地而出之也。

姑洗,所以修潔百物,考神納賓也。又曰:萬物洗生。又曰:姑,必也。洗,潔也。言陽氣洗物,必使之潔也。又曰:姑者故也,洗者鮮也,萬物去故就新,莫不鮮明也。

蕤賓,所以安靖神人,獻酬交酢也。又曰:陰氣幼少故曰蕤,萎陽不用事故曰賓。又曰:蕤,繼也。賓,導也。言陽始導陰氣,使繼萬物也。又曰:蕤者下也,賓者敬也,言陽氣上極,陰氣始起,故賓敬也。

夷則,所以詠歌九則,平安無貳也。又曰:言陰氣之賊萬物也。又曰:則,法也。言陽氣正法度,使陰氣夷當傷之物也。又曰:夷,傷也。則,法也。萬物始傷,被刑法也。無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軌儀也。又曰:陰氣盛用事,陽氣無餘也。又曰:射,厭也。言陽氣究物,而使陰氣畢剝落之,終而複始,無厭已也。又曰:射者終也,言萬物隨陽而終,當複隨陰而起,無有終已也。

大呂,助宣物也。又曰:呂,助也。言陰氣大旅助黃鍾,宣氣而牙物也。又曰:其於十二子為醜,醜者紐也,言陽氣在上未降,萬物厄紐未敢出。又曰:大者大也,呂者拒也,言陽氣欲出,陰不許也。

夾鍾,出四隙之細也。又曰:言陰陽相夾廁也。又曰 :言陰氣夾助太簇,宣四方之氣而出種物也。又曰:夾者孚甲,種類分也。

中呂,宣中氣也。又曰:言萬元物盡旅而西行也。又曰:言微陰始起未成,著於其中,旅助姑洗,宣氣齊物也。又曰:言陽氣將極中充大也。

林鍾,和展百事,使莫不任肅純恪也。又曰:林,君也,言陰氣受任,助蕤賓君主種物,使長大茂盛也。又曰:言萬物就隕,氣林林然。又曰:林者眾也,言萬物成就,種類多也。  

南呂,讚揚秀也。又曰:言萬物之旅入藏也。又曰:言陰氣旅助夷則,任成萬物也。又曰:南、任也,言陽氣尚任,包大生藹麥也。

應鍾,均利器用,俾應複也。又曰:陽氣之應不用事也。又曰:言陰氣應無射,該藏萬物,於十二子為亥,亥者該也,言萬物應陽而動,下藏也。氣始於冬至,律本於黃鍾,或損或益,以生商角徵羽。陽下生陰,陰上生陽。下生者,倍其實,三其法,上生者,四其實,三其法。故黃鍾長九寸,倍之為十八,三之為六,而生林鍾之長。林鍾長六寸,四之為二十四,三之為八,而生太簇之長。此律呂損益相生之說也。

律呂隔八相生

黃鍾為父,陽律。三分損一,下生林鍾。
林鍾為母,陰呂。三分益一,上生太簇。
太簇為子,陽律。三分損一,下生南呂。
南呂為子妻,陰呂。三分益一,上生姑洗。
姑洗為孫,陽律。三分損一,下生應鍾。
應鍾為孫妻,陰呂。三分益一,上生蕤賓。
蕤賓為曾孫,陽律。三分損一,下生大呂。
大呂為曾孫妻,陰呂。三分益一,上生夷則。
夷則為元孫,陽律。三分損一,下生夾鍾。
夾鍾為元孫妻,陰呂。三分益一,上生無射。
無射為來孫,陽律。三分損一,下生仲。

律生八十四調

宮 徵 商 羽 角 閏宮 閏徵
黃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黃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黃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黃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黃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黃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黃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土 火 金 水 木 太陰 太陽

古今譜字

黃 大 太 夾 姑 仲 蕤 林 夷 南 無 應 黃清 大清 太清夾清 合 下四 四 下一 一 上 勾 尺 下工 工 下凡 凡 六 下五五 一五

四宮清聲

今雅俗樂管色,並用寄四宮清聲煞,與古不同。

幺六字,黃鍾清聲。★下五字,大呂清聲。★五字,太簇清聲。★高五字,夾鍾清聲。 (葉注:★為原文脫字,待補。下同。)

十二律呂

十二律呂,各有五音,演而為宮為調。律呂之名總八十四,分月律而屬之。今雅俗祇行七宮十二調,而角不預焉。

律呂四犯: 
 
宮犯商 商犯羽 羽犯角 角歸本宮  
黃鍾宮 無射商 夾鍾羽 無射閏  
大呂宮 應鍾商 姑洗羽 應錘閏  
太簇宮 黃鍾商 仲呂羽 黃鍾閏  
夾鍾宮 大呂商 蕤賓羽 大呂閏  
姑洗宮 太簇商 林鍾羽 太簇閏  
仲呂宮 夾鍾商 夷則羽 夾鍾閏
蕤賓宮 姑洗商 南呂羽 姑洗閏
林錘宮 仲呂商 無射羽 仲呂閏
夷則宮 蕤賓商 應錘羽 蕤賓閏
南呂宮 林鍾商 黃鍾羽 林鍾閏
無射宮 夷則商 大呂羽 夷則閏
應鍾宮 南呂商 大簇羽 南呂閏

以宮犯宮為正犯,以宮犯商為側犯,以宮犯羽為偏犯,以宮犯角為旁犯,以角犯宮為歸宮,周而複始。

薑白石雲:凡曲言犯者,謂以宮犯商商犯宮之類。如道調宮上字住,雙調亦上字住,所住字同,故道調曲中犯雙調,或雙調曲中犯道調,其他準此。唐人樂書雲:犯有正、旁、偏、側,宮犯宮為正宮,犯商為旁宮,犯角為偏宮,犯羽為側宮,此說非也。十二宮所住字各不同,不容相犯。十二宮特可以犯商角羽耳。

結聲正訛

商調是‘リ’字結聲,用折而下;若聲直而高,不折,則成‘ス’字,即犯越調。
仙呂宮是‘フ’字結聲,用平直而微高;若微折而下,則成‘リ’字,即犯黃鍾宮。
正平調是‘マ’字結聲,用平直而去;若微折而下,則成‘麽’字,即犯仙呂調。
道宮是以‘麽’字結聲,要平下;若太下而折,則帶‘人’‘一’雙聲,即犯中呂宮。
高宮是‘ㄋ’字結聲,要清高;若平下,則成‘マ’字,犯大石;微高則成‘ス’字,犯正宮。
南呂宮是‘人’字結聲,用平而去;若折而下,則成‘一’字,即犯高平調。
右數宮調,腔韻相近。若結聲轉入別宮調,謂之走腔。若高下不拘,乃是諸宮別調矣。

謳曲旨要

歌曲令曲四掯勻, 破近六均慢八均。
官折豔折分輕重, 七敲八掯靸中清。
大頓聲長小頓促, 小頓才斷大頓續。
大頓小住當韻住, 丁住無牽逢合六。
慢近曲子頓不疊, 歌颯連珠疊頓聲。
反掣用時須急過, 折拽悠悠帶漢音。
頓前頓後有敲掯, 聲拖字拽疾為勝。
抗聲特起直須高, 抗與小頓皆一掯。
腔平字側莫參商, 先須道字後還腔。
字少聲多難過去, 助以餘音始繞梁。
忙中取氣急不亂, 停聲待拍慢不斷。  
好處大取氣流連, 拗則少入氣轉換。  
哩字引濁囉字清,住乃哩囉頓<口夌><口侖>。
大頭花拍居第五, 疊頭豔拍在前存。
舉本輕圓無磊塊, 清濁高下縈縷比。
若無含韻強抑揚, 即為叫曲念曲矣。

卷下

古之樂章、樂府、樂歌、樂曲,皆出於雅正。粵自隋、唐以來,聲詩間為長短句。至唐人則有尊前、花間集。迄於崇寧,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諸人討論古音,審定古調,淪落之後,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調之聲稍傳。而美成諸人又複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為之,其曲遂繁。美成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善於融化詞句,而於音譜,且間有未諧,可見其難矣。作詞者多效其體製,失之軟媚,而無所取。此惟美成為然,不能學也。所可�?(葉注:脫字待補)傚之詞,豈一美成而已。舊有刊本六十家詞,可歌可誦者,指不多屈。中間如秦少遊、高竹屋、薑白石、史邦卿、吳夢窗,此數家格調不侔,句法挺異,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刪削靡曼之詞,自成一家,各名於世。作詞者能取諸人之所長,去諸人之所短,精加玩味,象而為之,豈不能與美成輩爭雄長哉。餘疏陋譾才,昔在先人侍側,聞楊守齋、毛敏仲、徐南溪諸公商榷音律,嚐知緒餘,故生平好為詞章,用功逾四十年,未見其進。今老矣,嗟古音之寥寥,慮雅詞之落落,僣述管見,類列於後,與同誌者商略之。

音譜

詞以協音為先,音者何,譜是也。古人按律製譜,以詞定聲,此正聲依永律和聲之遺意。有法曲,有五十四大曲,有慢曲。若曰法曲,則以倍四頭管品之,[即篳篥也。]其聲清越。大曲則以倍六頭管品之,其聲流美。即歌者所謂曲破,如望瀛,如獻仙音,乃法曲,其源自唐來。如六麽,如降黃龍,乃大曲,唐時鮮有聞。法曲有散序、歌頭,音聲近古,大曲有所不及。若大曲亦有歌者,有譜而無曲,片數與法曲相上下。其說亦在歌者稱停緊慢,調停音節,方為絕唱。惟慢曲引近則不同。名曰小唱,須得聲字清圓,以啞篳篥合之,其音甚正,簫則弗及也。慢曲不過百餘字,中間抑揚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頓、小頓、大住、小住、打、掯等字。真所謂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鉤,累累乎端如貫珠之語,斯為難矣。

先人曉暢音律,有寄閑集,旁綴音譜,刊行於世。每作一詞,必使歌者按之,稍有不協,隨即改正。曾賦瑞鶴仙一詞雲:“卷簾人睡起。放燕子歸來,商量春事。芳菲又無幾。減風光都在,賣花聲裏。吟邊眼底。被嫩綠、移紅換紫。甚等閑、半委東風,半委小橋流水。還是苔痕湔寸,竹影留雲,做晴猶未。繁華迤邐。西湖上、多少歌吹。粉蝶兒、撲定花心不去,閑了尋香兩翅。那知人一點新愁,寸心萬裏。”此詞按之歌譜,聲字皆協,惟撲字稍不協,遂改為守字,乃協。始知雅詞協音,雖一字亦不放過,信乎協音之不易也。又作惜花春起早雲“鎖窗深”,深字音不協,改為幽字,又不協,改為明字,歌之始協。此三字皆平聲,胡為如是。蓋五音有唇齒喉舌鼻,所以有輕清重濁之分,故平聲字可為上入者此也。聽者不知宛轉遷就之聲,以為合律,不詳一定不易之譜,則曰失律。矧歌者豈特忘其律,抑且忘其聲字矣。述詞之人,若隻依舊本之不可歌者,一字填一字,而不知以訛傳訛,徒費思索。當以可歌者為工,雖有小疵,變庶幾耳。

拍眼

法曲大曲慢曲之次,引近輔之,皆定拍眼。蓋一曲有一曲之譜,一均有一均之拍,若停聲待拍,方合樂曲之節。所以眾部樂中用拍板,名曰齊樂,又曰樂句,即此論也。南唐書雲:“王感化善歌謳,聲振林木,係之樂部為歌板色。”後之樂棚前用歌板色二人,聲與樂聲相應,拍與樂拍相合。按拍二字,其來亦古。所以舞法曲大曲者,必須以指尖應節,俟拍然後轉步,欲合均數故也。法曲之拍,與大曲相類,每片不同,其聲字疾徐,拍以應之。如大曲降黃龍、花十六,當用十六拍。前袞、中袞,六字一拍。要停聲待拍,取氣輕巧。煞袞則三字一拍,蓋其曲將終也。至曲尾聲數句,使聲字悠揚,有不忍絕響之意,似餘音繞梁為佳。惟法曲散序無拍,至歌頭始拍。若唱法曲大曲慢曲,當以手拍,纏令則用拍板。嘌吟詵唱諸宮調則用手調兒,亦舊工耳。慢曲有大頭曲、疊頭曲,有大前拍、打後拍,拍有前九後十一,內有四豔拍。引近則用六均拍,外有序子,與法曲散序中序不同。法曲之序一片,正合均拍。俗傳序子四片,其拍頗碎,故纏令多用這。繩以慢曲八均之拍不可。又非慢二急三拍與三台相類也。曲之大小,皆合均聲,豈得無拍。歌者或斂袖,或掩扇,殊亦可哂。唱曲敬不按拍,取氣決是不勻,必無節奏,是非習於音者,不知也。

製曲

作慢詞,看是甚題目,先擇曲名,然後命意。命意既了,思量頭如何起,尾聲如何結,方始選韻,而後述曲。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如薑白石詞雲:“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於過片則雲:“西窗又吹暗雨。”此則曲之意脈不斷矣。詞既成,試思前後之意不相應,或有重疊句意,又恐字麵粗疏,即為修改。改畢,淨寫一本,展之幾案間,或貼之壁。少頃再觀,必有未穩處,又須修改。至來日再觀,恐又有未盡善者,如此改之又改,方成無瑕之玉。倘急於脫稿,倦事修擇,豈能無病,不惟不能全美,抑且未協音聲。作詩者且猶旬鍛月煉,況於詞乎。

句法

詞中句法,要平妥精粹。一曲之中,安能句句高妙,隻要拍搭衫副得去,於好發揮筆力處,極要用功,不可輕易放過,讀之使人擊節可也。如東坡楊花詞雲:“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又雲:“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如美成風流子雲:“鳳閣繡幃深幾許,聽得理絲簧。”如史邦卿春雨雲:“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雲平。”燈夜雲:“自憐詩酒瘦,難應接許多春色。”如吳夢窗登靈岩雲:“連呼酒,上琴台去,秋與雲平。”閏重九雲:“簾半卷,帶黃花、人在小樓。”薑白石揚州慢雲:“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此皆平易中有句法。

字麵

句法中有字麵,蓋詞中一個生硬字用不得。須是深加煆煉,字字敲打得響,歌誦妥溜,方為本色語。如賀方回、吳夢窗,皆善於煉字麵,多於溫庭筠、李長吉詩中來。字麵亦詞中之起眼處,不可不留意也。

虛字

詞與詩不同,詞之句語,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疊實字,讀且不通,況付之雪兒乎。合用虛字呼喚,單字如[正、但、任、甚]之類,兩字如[莫是、還又、那堪]之類,三字如[更能消、最無端、壘鄧是]之類,此等虛字,卻要用之得其所。若使盡用虛字,句語又穀,雖不質實,恐不無掩卷之誚。

清空

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薑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吳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此清空質實之說。夢窗聲聲慢雲:“檀欒金碧,婀娜蓬萊,遊雲不蘸芳洲。”前八字恐亦太澀。如唐多令雲:“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前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係行舟。”此詞疏快,卻不質實。如是者集中尚有,惜不多耳。白石詞如疏影、暗香、揚州慢、一萼紅、琵琶仙、探春、八歸、淡黃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

意趣

詞以意趣為主,要不蹈襲前人語意。如東坡中秋水調歌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珠簾,開繡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夏夜洞仙歌雲:“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入未寢,倚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王荊公金陵懷古桂枝香雲:“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裏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采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歎往昔豪華競逐。悵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遺曲。”薑白石暗香賦梅雲:“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江國。正寂寂。歎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疏影雲:“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裏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珮環月下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裏,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此數詞皆清空中有意趣,無筆力者未易到。

用事

詞用事最難,要體認著題,融化不澀。如東坡永遇樂雲:“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用張建封事。白石疏影雲:“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裏,飛近蛾綠。”用壽陽事。又雲:“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珮環月下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用少陵詩。此皆用事,不為事所使。

詠物

詩難於詠物,詞為尤難。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絕妙。如史邦卿東風第一枝詠春雪雲:“巧翦蘭心,偷黏草甲,東風欲障新暖。謾疑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較淺。行天入鏡,做弄出輕鬆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青未了、柳回白眼。經葉開素麵。舊遊憶著山陰,後盟遂妨上苑。熏重重熨,便放慢春衫針線。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綺羅香詠春雨雲:“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裏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裏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蒲。最妨他、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沈沈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翦燈深夜語。”雙雙燕詠燕雲:“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並。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誇輕後。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玉人,日日畫欄獨憑。”白石暗香疏影詠梅雲。[見前意趣門。]齊天樂賦促織雲:“庾郎先自吟愁賦。淒淒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膠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吟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寫入琴絲,一聲聲最苦。”此皆全章精研討會,所詠了然在目,且不留滯於物。至如劉改之沁園春詠指甲雲:“銷薄春冰,碾輕寒玉,漸長漸彎。見鳳鞋泥汙,偎人強剔,龍涎香斷,撥火輕翻。學撫瑤琴,時時欲翦,更掬水魚鱗波底寒。纖柔處,試摘花香滿,鏤棗成斑。時將粉淚偷彈。記切玉曾教柳傅看。算恩情相著,搔便玉體,歸期倦數,劃遍闌幹。每到相思,沈吟靜處,斜倚朱唇皓齒間。風流甚,把仙郎暗掐,不放春閑。”又詠小腳雲:“洛浦淩波,為誰微步,輕塵暗生。記踏花芳徑,亂紅不損,步苔幽砌,嫩綠無痕。襯玉羅慳,銷金樣窄,載不起盈盈一段春。嬉遊倦,笑教人款念,微褪些跟。有時自度歌習。悄不覺微尖點拍頻。憶金蓮移換,文鴛得侶,繡裀催袞,舞鳳輕分。懊恨深遮,牽情半露,出沒風前煙縷裙。知何似,似一鉤新月、淺碧籠雲。”二詞亦自工麗,但不可與前作同日語耳。

節序

昔人詠節序,不惟不多,附之歌喉者,類是率俗,不過為應時納祜之聲耳。所謂清明“拆桐花爛漫”、端午“梅霖初歇”、七夕“炎光謝”,若律以詞家調度,則皆未然。豈如美成解語花賦元夕雲:“風銷焰蠟,露浥烘爐,花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因念帝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惟隻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發來,從舞休歌罷。”史邦卿東風第一枝賦立春雲:“草腳愁蘇,花心夢醒,鞭香拂散牛土。舊歌空憶珠簾,采筆倦題繡戶。黏雞貼燕,想占斷、東風來處。暗惹起、一掬相思,亂若翠盤紅縷。今夜覓、夢池秀句。明日動、探花芳緒。寄聲酤酒人家,約俊遊伴侶。憐他梅柳,怎忍潤,天街酥雨。待過了、一月燈期,日日醉扶歸去。”黃鍾喜遷鶯賦元夕雲:“月波疑滴。望玉壺天近,了無塵隔。翠纈圈花,冰絲織練,黃道寶光相直。自憐詩酒瘦,難應接許多春色。最無賴、是隨香趁燭,曾伴狂客。蹤跡,謾記憶。老了杜郎,忍聽東風笛。柳苑燈疏,梅廳雪在,誰與細傾春碧。舊情未定,猶自學、當年遊曆。怕萬一、誤玉人夜寒,窗際簾隙。”如此等妙詞頗多,不獨措辭精粹,又且見時序風物之盛,人家宴樂之同。則絕無歌者。至如李易安永遇樂雲:“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此詞亦自不惡。而以俚詞歌於坐花醉月之際,似乎擊缶韶外,良可歎也。

賦情

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於詩。蓋聲出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若鄰乎鄭衛,與纏令何異也。如陸雪溪瑞鶴仙雲:“臉霞紅印枕。睡起來,冠兒還是不整。屏間麝煤冷。但眉山壓翠,淚珠彈粉。堂深晝永,燕交飛風簾露井。恨無人說與相思,近日帶圍寬盡。重省。殘燈朱幌,淡月紗窗,那時風景。陽台路遠,雪雨夢,便無準。待歸來、先指花梢教看,卻把心期細問。問因循過了青春,怎生意穩。”辛稼軒祝英台近雲:“寶釵分,桃葉渡。煙柳闇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憑論證勸、啼鶯聲住。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皆景中帶情,而存騷雅。故其燕酣之樂,別離之愁,回文題葉之思,峴首西州之淚,一寓於詞。若能屏去浮豔,樂而不淫,是亦漢魏樂府之遺意。

離情

“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矧情至於離,則哀怨必至。苟能調感愴於融會中,斯為得矣。白石琵琶仙雲:“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歌扇輕約飛花,蛾眉正愁絕。春漸遠,汀洲自綠,更添了幾聲啼鴂。十裏揚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說。又還是宮燭分煙,奈愁裏匆匆換時節。都把一襟芳思,與空階榆莢。千萬縷、藏鴉細柳,為玉尊、起舞回雪。想見西出陽關,故人初別。”秦少遊八六子雲:“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劃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葉注:以下為亂碼,待補)

令曲

詞之難於令曲,如詩之難於絕句,不過十順,一句一字閑不得。末句最當留意,有有餘不盡之意始佳。當以唐花閑集中韋莊、溫飛卿為則。又如馮延巳、賀方回、吳夢窗亦有妙處。至若陳簡齋“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之句,真是自然而然。大抵前輩不留意於此,有一兩曲膾炙人口,餘多鄰乎率易。近代詞人,卻有用力於此者。倘以為專門之學,亦詞家射雕手。

雜論

詞之作必須合律,然律非易學,得之指授方可。若詞人方始作詞,必欲合律,恐無是理,所謂千裏之程,起於足下,當漸而進可也。正如方得離俗為僧,便要坐禪守律,未曾見道,而病已至,豈能進於道哉。音律所當參究,詞章先宜精思,俟語句妥溜,然後正之音譜,二者得兼,則可造極玄之域。今詞人才說音律,便以為難,正合前說,所以望望然而去之。苟以此論製曲,音亦易諧,將於於然而來矣。   詞之語句,太寬則容易,太工則苦澀。如起頭八字相對,中間八字相對,卻須用功著一字眼,如詩眼亦同。若八字既工,下句便合稍寬,庶不窒塞。約莫寬易,又著一句工致者,例覺精粹。此詞中之關鍵也。)   詞不宜強和人韻,若倡者之曲韻寬平,庶可賡歌。倘韻險又為人所先,則必牽強賡和,句意安能融貫,徒費苦思,未見有全章妥溜者。東坡次章質夫楊花水龍吟韻,機鋒相摩,起句便合讓東坡出一頭地,後片愈出愈奇,真是壓倒今古。我輩倘遇險韻,不若祖其元韻,隨意換易,或易韻答之,是亦古人三不和之說。

大詞之料,可以斂為小詞,小詞之料,不可展為大詞。若為大詞,必是一句之意,引而為兩三句,或引他意入來,捏合成章,必無一唱三歎。如少遊水龍吟雲:”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猶且不免為東坡所誚。

近代詞人用功者多,如陽春白雪集,如絕妙詞選,亦自可觀,但所取不精一。豈若周草窗所選絕妙好詞之為精粹。惜此板不存,恐墨本亦有好事者藏之。

難莫難於壽詞,倘盡言富貴則塵俗,盡言功名則諛佞,盡言神仙則迂闊虛誕,當總此三者而為之,無俗忌之辭,不失其壽可也。鬆椿龜鶴,有所不免,卻要融化字麵,語意新奇。

近代陳西麓所作,本製平正,亦有佳者。

詞欲雅而正,誌之所之,一為情所役,則失其雅正之音。耆卿、伯可不必論,雖美成亦有所不免。如“為伊淚落”,如“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如“天便教人,霎時得見何妨”,如“又恐伊,尋消問息,瘦損容光”,如“許多煩惱,隻為當時,一晌留情”,所謂淳厚日變成澆風也。詩之賦梅,惟和靖一聯而已。世非無詩,不能與之齊驅耳。

詞之賦梅,惟薑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太白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誠哉是言也。

美成詞隻當看他渾成處,於軟媚中有氣魄。采唐詩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長。惜乎意趣卻不高遠。所東坡詞如水龍吟詠楊花、詠聞笛,又如過秦樓、洞仙歌、卜算子等作,皆清麗舒徐,高出人表。哨遍一曲, ★ 括歸去來辭,更是精妙,周、秦諸人所不能到。  

秦少遊詞體製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

晁無咎詞名冠柳,琢語平帖,此柳之所以易冠也。

近代楊守齋精於琴,故深知音律,有圈法周美成詞。與之遊者,周草窗、施梅川、徐雪江、奚秋崖、李商隱,每一聚首,必分題賦曲。但守齋持律甚嚴,一字不苟作,遂有作詞五要。觀此,則詞欲協音,未易言也。

辛稼軒、劉改之作豪氣詞,非雅詞也。於文章餘暇,戲弄筆墨,為長短句之詩耳。

元遺山極稱稼軒詞,及觀遺山詞,深於用事,精於煉句,有風流蘊藉處,不減周、秦。如雙蓮、雁邱等作,妙在模寫情態,立意高遠,初無稼軒豪邁之氣。豈遺山欲表而出之,故雲爾。

康、柳詞亦自批風抹月中來,風月二字,在我發揮,二公則為風月所使耳。

附錄

楊守齋作詞五要

作詞之要有五:第一要擇腔。腔不韻則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颯,帝台春之不順,隔浦蓮之寄煞,鬥百花之無味是也。第二要擇律。律不應月,則不美。如十一月調須用正宮,元宵詞必用仙呂宮為宜也。第三要填詞按譜。自古作詞,能依句者已少,依譜用字者,百無一二。詞若歌韻不協,奚取焉。或謂善歌者,融化其字,則無疵。殊不知詳製轉折,用或不當,即失律,正旁偏側,淩犯他宮,非複本調矣。第四要隨律押韻。如越調水龍吟、商調二郎神,皆合用平入聲韻。古詞俱押去聲,所以轉摺怪異,成不祥之音。昧律者反稱賞之,是真可解頤而啟齒也。第五要立新意。若用前人詩詞意為之,則蹈襲無足奇者。須自作不經人道語,或翻前人意,便覺出奇。或祇能煉字,誦才數過,便無精神,不可不知也。更須忌三重四同,始為具美。

附後跋

乙卯歲,餘以公事留杭數月,而玉田張君來,寓錢塘縣之學舍。時主席方子仁始與餘交,道玉田來所自,且憐其才,而不知餘與玉田交且舊也,因相從歡甚。玉田為況,落寞似餘,其故友張伯雨方為西湖福真費修主,聞之,遂挽去。子仁與餘買小舟泛湖,同為道客,伯雨為設茗具饌,盤旋日入而歸。玉田嚐賦台城路詠歸杭一詞,錄此卷後。其詞雲:“當年不信江湖老,如今歲華驚晚。路改家迷,花空蔭落,誰識重來劉阮。殊鄉頓遠,甚猶帶羈懷,雁淒蛩構裏忘歸,亂浦煙浪片帆轉。閑門休歎故苑。杖藜遊冶處,蕭艾都遍雨色雲西,晴光水北,一洗悠然心眼。行行漸嬾。快料理幽尋,酒標詩卷。賴有湖邊,時時鷗數點。”丁巳正月,江村民錢良祐書。

詞與辭字通用,釋文雲,意內而言外也。意生言,言生聲,聲生律,律生調,故曲生焉。花間以前無集譜,秦周以後無雅聲,源遠而派別也。西秦玉田張君,著詞源上下卷,推五音之數,演六律之譜,按月紀節,賦情詠物,自稱得聲律之學於守齋楊公、南溪徐公。淳祐、景定間,王邸侯館,歌舞昇平,居生處樂,不知老之將至。梨園白發,濞宮蛾眉,餘情哀思,聽者淚落。君亦因是棄家,客遊無方,三十年矣。昔柳河東銘薑秘書,憫王孫之故態,銘馬淑婦,感謳者之新聲,言外之意,異世誰複知者。覽茲詞卷,撫幾三歎。牆東叟陸文圭跋。

詞源二卷,宋遺民張玉田撰。玉田生詞與白石齊名,詞之有薑張,如詩之有李杜也。薑張二君,皆能按譜製曲,是以詞源論五音均拍,最為詳贍。竊謂樂府一變而為詞,詞一變而為令,令一變而為北曲,北曲一變而為南曲。今以北曲之宮譜,考詞之聲律,十得八九焉。詞源所論之樂色管色,即今笛色之六五上四合一凡也。管色應指字譜,七調之外若勾、尖一、小大、上小、大凡、大住、小住、掣折、大凡、打,乃吹頭管者換調之指法也。宮調應指譜者,七宮指法了及指法十二調之起字也。論拍眼雲,以指尖應節候拍,即今之三眼一板也。花十六前袞、中袞、打前拍、打後拍者,乃今之起板、收板、正板、贈板之類也。樂色拍眼,雖樂工之事,然填詞家亦當究心,若舍此不論,豈能合律哉。細繹是書,律之最嚴者結聲字,如商調結聲是凡字,若用六字,則犯越調。學者以此類推,可免走腔落調之病矣。蓋聲律之學,在南宋時知之者已鮮。故仇山村曰,腐儒村叟,酒邊豪興,引紙揮筆,動以東坡、稼軒、龍洲自況。極其至,四字沁園春,五字水調,七字鷓鴣天、步蟾宮,拊幾擊缶,同聲附和,如梵唄,如步虛,不知宮調為何物。令老伶俊倡,麵稱好而背竊笑,是豈足與言詞哉。近日大江南北,盲詞啞曲,塞破世界,人人以薑張自命者,幸無老伶俊倡竊笑之耳。竹西詞客江藩跋。

叔夏乃循五(葉注:疑為“循王”誤)之裔。宋史循王傳,子五人,琦、厚、彥、正、仁,其後不可考。淳熙間最著者為張鎡功甫。史浩廣壽慧雲寺記稱鎡為循王曾孫。石刻碑文後,有鎡孫檉跋,蓋以五行相生為世次之名者,始於功甫。功甫之子,賞心樂事,稱為小庵主人,而佚其名。功甫之名從金,金生水,水生木,小庵主人之子所以名檉也。詞源下卷雲,先人曉暢音律,有寄閑集,旁綴音譜,刊行於世。曾賦瑞鶴仙一詞“卷簾人睡起”雲雲,此詞乃張樞所作。樞字鬥南,號雲窗,一號寄閑老人。樞與檉名皆從木,是為弟兄行。木生火,故玉田生名炎也。以張氏世係計之,叔夏乃循王之六世孫。袁清容贈玉田詩,稱為循王五世孫,誤矣。考當日清和坊賜第甚隘,功甫移居南湖,而循王之子有居南園者,有居新市者,見南湖集中,皆緣賜第近市湫隘,而徙居他所耳。鬥南有壺中天一闋,自注月夕登繪幅樓,與筼房各賦一解。繪幅樓在南湖之北園,乃功甫所居,或者鬥南為功甫之孫,亦未可知也。江藩又記。

樂笑翁以故國王孫,遭時不偶,隱居落拓,遂自放於山水間。於是寓意歌詞,流連光景,噫嗚婉抑,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山中白雲詞八卷,實能冠絕流輩,足與白石競響,可謂詞家龍象矣。別有詞源二卷,上卷研究聲律,探本窮微。下卷自音譜至雜論十五篇,附以楊守齋作詞五要,計有六目。元明收藏家均未著錄。陳眉公秘笈祇載半卷,誤以為樂府指迷。又以陸輔之詞旨為樂府指迷之下卷。至本朝雲間姚氏,又易名為沈伯時,承訛襲謬,愈傳而愈失其真。此帙從元人舊鈔謄寫,誤者塗乙之,錯者刊正之,其不能臆改者,姑仍之,庶與山中白雲相輔而行。讀者當審字以協音,審音以定調,引伸觴類,各有會心,洵倚聲家之指南也。嘉慶庚午三月穀雨後五日,澹生居士秦恩複跋。

是書刻於嘉慶庚午,閱十餘年,而得戈子順卿所校本,勘訂譌謬,精嚴不苟。自哂前刻鹵莽,幾誤古人,以誤後學。爰取戈本重付梓人,公諸同好,庶免魚魯之訛。順卿名載,吳懸名諸生。博學無所不該,兼工詞,深於律呂之學,得諸庭訓居多。名父之子,具有淵源,顧丈澗薲所誌戈孝子墓銘,可以得其大略矣。道光戊子八月,詞隱老人再記。

右詞源二卷,宋張炎撰。案炎字叔夏、玉田,又號樂笑翁,臨安人,張循王五世孫。宋亡後,縱遊浙東西,落拓而卒。工長短句,鄧牧心伯牙琴,稱其以春水詞得名,人稱張春水。孔行素至正直記,稱其孤雁詞得名,人稱張孤雁。厲樊榭山中白雲詞跋並引之。其實玉田詞三百首,幾於無一不工,所長原不止此也。樊榭論詞絕句第七首自注雲:“玉田詞本其父寄閑翁。翁名樞,字鬥南,有詞在周草窗絕妙好詞中。然玉田實有跨灶之興,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惟白石老仙,足與抗衡耳。研究聲律,尤得神解,故所著書,類足為詞家圭臬。是編為秦澹生太史所刻,跋稱元明收藏家,均未著錄,從元人舊鈔譽寫雲。又絕妙好詞箋附錄厲樊榭跋,有引張玉田樂府指迷語,則樊榭與查蓮坡所見,均非完本也。然錢遵王讀書敏求記實已著錄,稱上卷詳考律呂,下卷泛論樂章。淩廷堪燕樂考原亦曾引是書,顧樊榭與蓮坡均未得見耶。惟彭甘亭小謨觴館集,徵刻宋人詞學四書啟,紀其原委最詳。稱究律呂之微,窮分寸之要,大晟樂府,遺規可稽,則白石道人歌曲,晦叔碧雞漫誌而外,惟詞源一書為之總統。原本上下分編,世傳樂府指迷即其下卷。明陳仲醇續刊秘笈,妄析全書之半,刪改總序一篇,襲用沈伯時樂府指迷之稱,移甲就乙。由是詞源之名,論為子目,孰甚焉,則洞見症矣,何勝國諸賢之輕於竄亂故籍也。鹹豐癸醜竹醉日,南海伍崇曜跋。

儀徵阮氏揅經堂外集,載四庫未收古書提要雲:詞源二卷,宋張炎撰。炎有山中白雲詞,四庫全書已著錄。是編依元人舊鈔影寫,上卷詳論五音十二律,律呂相生,以及宮調管色諸事,�?(葉注:脫字待補)析精允。間係以圖,與薑白石歌詞九歌琴曲所記用字紀聲之法,大略相同。下卷曆論音譜、拍眼、製曲、句法、字麵、虛字、清空、意趣、用事、詠物、節序、賦情、離情、令曲、雜論、五要十六篇,並足以見宋代樂府之製。自明陳繼儒改竄炎書,刊入續秘笈中,而又襲用沈伯時樂府之名,遂失其真。微此幾無以辨其非。蓋前明著錄之家,自陶九成說郛廣錄偽書,自後多踵其弊也。

許增榆園叢書雲:叔夏所著詞源二卷,窮聲律之�?(葉注:脫字待補)妙,啟來學之準範,為填詞家不可少之書。陳眉公續秘笈,僅載下卷,以樂府指迷標題。四庫存目仍其名。中間帝虎陶陰,指不勝屈。曹南巢附刻於白雲詞之後,複加刪乙,所存才什之二三。阮文達采進四庫未收古書,始著錄焉。江都秦敦甫[恩複],從元人舊鈔足本刊行,近亦僅有存者。茲照秦本重刊,以公同好,或庶幾焉。敦甫刻詞源,在嘉慶庚午。閱十九年,得吳縣戈順卿[載]校定本,知前刻謬譌尚多,複加�?(葉注:脫字待補)刻。茲從敦甫道光戊子重刻本,益無遺憾矣。

=================================================================

詞源上卷結聲正訛脫字部分,依鄭祖襄《〈事林廣記〉唱賺樂譜的宮調問題》補遺。

並節選鄭氏文章如下:

                音階按雅樂音階(1、2、3、#4、5、6、7)排列。全部字符有“ㄙ、マ、丶、麽、ㄑ、人、フ、リ、乆、ㄋ”十個,這是樂譜字符一種俗寫方式。正寫方式如張炎《詞源》所載,為“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十個。其中“マ、丶、フ、リ”(即四、一、工、凡)又有上下區分;下四、下一、下工、下凡四個譜字是在四、一、工、凡譜字外麵畫上一個圓圈,即マ、丶、フ、リ。根據南宋時期的黃鍾律高度約相當於今天小字一組的“D”...

                《補筆談》:“樂中有敦、掣、住三聲。一敦一住,各當一字。一大字住當二字。一掣減一    字。如此遲速方應節,琴瑟亦然。更有折聲,唯合字無。折一分、折二分、至於折七、八分者皆是。舉指有淺深,用氣有輕重。如笙簫則全在用氣,弦聲隻在抑按。如中呂宮一字、仙呂宮五字,皆比他調高半格,方應本調。唯禁伶能知,外方常工多不喻也。”

                折字法:“篪笛有折字,假如上折字,下‘無’字,即其聲比‘無’字微高,餘皆以下字為準。金石弦匏無折字,取同聲代之。”

至於詞應雅淡或豪邁,各家觀點不一,張玉田之推崇清空騷雅,隻為一派之說耳。如李白所作《菩薩蠻》《憶秦娥》,後世稱其為“百代詞曲之祖”,則並非婉麗旖旎於小兒女情狀。清人劉熙載評《憶秦娥》雲:“太白聲情悲壯,晚唐五代惟趨婉麗,至東坡始能複古。”言悲壯豪邁乃詞之正宗。此又一說也。

則玉田之評稼軒豪氣詞非雅詞也,餘以為不可取。蓋宋末音樂綺靡,多末世之聲,其調難為豪邁曲,玉田以音律為宗,因以為豪邁詞非雅詞者,略有拘泥也。向唐天寶盛世,雖有衰象,氣勢尚在,料音律亦然,故有太白“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之龐大氣象存焉。惜乎玉田末世王孫,執著於精致,失乎於意、氣。杜樊川曰“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文章如此,詩詞亦然。然玉田之於辭采章句之考究,則深見功力,當細讀強記之。

另,纏令者,同宮調成套小令也,為市井唱賺藝人所流行,為文人視為不雅。鄭、衛為何人,不詳,待考。

羅不齋葉泥泥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葉泥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千帆舞的評論:

那幾個字是片假名啊,看著像漢語以前的音標,小時候新華字典裏還見得到,現在不知道了。也不知道發音是不是跟日語相似。

民樂裏基本音是宮商角徵羽五個全音,沒有4、7的半音,但從這五個音裏又演繹出12律呂,律呂隔八相生,就是說每八度之間可以出12個音。鋼琴裏麵每八度之間連黑帶白的鍵是不是有12個?我不會彈鋼琴所以不確定。張炎說“今雅俗祇行七宮十二調”,大概到南宋時候常用音階已經是7個了,不過半音算衍生物,所以說起基本音,總還是那五個音。這樣看起來中國音樂和西洋音樂(或者說現代音樂)從音階的劃分上應該是基本一致的。

應該說我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還是很肯鑽研的,問題就是沒興趣的東西就一眼都懶得看,所以偏科嚴重,做事也虎頭蛇尾,隨亦師太:D:D
千帆舞 回複 悄悄話 這個跋拿到上麵果然光彩照人,看得咱眉目清爽。。:D
我對博客評論裏的小字深惡痛絕,,若超過3行斷然是沒有耐心讀的,非懶惰,,皆因年老目衰也:D
又學習了一下也還是覺得音律忒難懂,好像民樂較西洋音樂缺兩個音,4和7麽?有點忘了。。
所以我隻管搖旗大喊,元明以後俱無彈奏,隻有平仄:D
方才狠命辨認了那幾個記號竟然是日語的片假名riリ fuフ maマ muム,片假名是漢字偏旁轉化而成,不知跟著音符有神莫關係。。:DD 
還發現個省事的方法,看不懂的都推給你,你搞懂了再教給我:D

早超過3行了:DDD
葉泥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千帆舞的評論:

得令!其實這兩段是我的讀書筆記,說跋是拔了一下自個兒:D 所以不敢貼在正文後麵。不過好歹也是自己幾經校改的網絡手抄本,跋就跋一下吧。爭取以後把脫落和有誤的部分都整理齊。

聲律部分挺好玩吧?還有點學習體會,回頭再補上。
千帆舞 回複 悄悄話 繼續學習。。學習~~

你下麵這兩個小補,應該放在正文下麵,劃線隔開也好。。
放這裏字太小,再有人過來評論下,,就沉底了。:)
葉泥泥 回複 悄悄話 至於詞應雅淡或豪邁,各家觀點不一,張玉田之推崇清空騷雅,隻為一派之說耳。如李白所作《菩薩蠻》《憶秦娥》,後世稱其為“百代詞曲之祖”,則並非婉麗旖旎於小兒女情狀。清人劉熙載評《憶秦娥》雲:“太白聲情悲壯,晚唐五代惟趨婉麗,至東坡始能複古。”言悲壯豪邁乃詞之正宗。此又一說也。

則玉田之評稼軒豪氣詞非雅詞也,餘以為不可取。蓋宋末音樂綺靡,多末世之聲,其調難為豪邁曲,玉田以音律為宗,因以為豪邁詞非雅詞者,略有拘泥也。向唐天寶盛世,雖有衰象,氣勢尚在,料音律亦然,故有太白“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之龐大氣象存焉。惜乎玉田末世王孫,執著於精致,失乎於意、氣。杜樊川曰“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文章如此,詩詞亦然。然玉田之於辭采章句之考究,則深見功力,當細讀強記之。

另,纏令者,同宮調成套小令也,為市井唱賺藝人所流行,為文人視為不雅。鄭、衛為何人,不詳,待考。

羅不齋葉泥泥跋。
葉泥泥 回複 悄悄話 詞源上卷脫字部分,依鄭祖襄《〈事林廣記〉唱賺樂譜的宮調問題》補遺如下文:

結聲正訛:

商調是‘リ’字結聲,用折而下;若聲直而高,不折,則成‘ス’字,即犯越調。
仙呂宮是‘フ’字結聲,用平直而微高;若微折而下,則成‘リ’字,即犯黃鍾宮。
正平調是‘マ’字結聲,用平直而去;若微折而下,則成‘麽’字,即犯仙呂調。
道宮是以‘麽’字結聲,要平下;若太下而折,則帶‘人’‘一’雙聲,即犯中呂宮。
高宮是‘ㄋ’字結聲,要清高;若平下,則成‘マ’字,犯大石;微高則成‘ス’字,犯正宮。
南呂宮是‘人’字結聲,用平而去;若折而下,則成‘一’字,即犯高平調。
右數宮調,腔韻相近。若結聲轉入別宮調,謂之走腔。若高下不拘,乃是諸宮別調矣。

並節選鄭氏文章如下:

音階按雅樂音階(1、2、3、#4、5、6、7)排列。全部字符有“ㄙ、マ、丶、麽、ㄑ、人、フ、リ、乆、ㄋ”十個,這是樂譜字符一種俗寫方式。正寫方式如張炎《詞源》所載,為“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十個。其中“マ、丶、フ、リ”(即四、一、工、凡)又有上下區分;下四、下一、下工、下凡四個譜字是在四、一、工、凡譜字外麵畫上一個圓圈,即マ、丶、フ、リ。根據南宋時期的黃鍾律高度約相當於今天小字一組的“D”⑵...

  《補筆談》:“樂中有敦、掣、住三聲。一敦一住,各當一字。一大字住當二字。一掣減一字。如此遲速方應節,琴瑟亦然。更有折聲,唯合字無。折一分、折二分、至於折七、八分者皆是。舉指有淺深,用氣有輕重。如笙簫則全在用氣,弦聲隻在抑按。如中呂宮一字、仙呂宮五字,皆比他調高半格,方應本調。唯禁伶能知,外方常工多不喻也。”⑷
  折字法:“篪笛有折字,假如上折字,下‘無’字,即其聲比‘無’字微高,餘皆以下字為準。金石弦匏無折字,取同聲代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