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何把物品稱作“東西”而不是“南北”?

(2007-09-18 17:35:50) 下一個
為何把物品稱作“東西”而不是“南北”?

有報道稱,唐代長安城的東市和西市,是當時最著名的兩大商貿購物市場,今人常說的“買東西”就源於此。


“東西”是否源於古長安的“東、西”二市?有無更早的來源?就我接觸過的資料,清代學者梁章钜在《浪跡續談"東西"》中論曰:


伊墨卿太守語餘曰:“向聞朱石君師言世俗通行之語,但舉東西而不言南北者,東謂我儒之教,即孔子之東家某;西即彼教,謂西方之聖人,舉此二端,足以涵蓋一切矣。惜當時未聞所據何書。”餘嚐私質之紀文達師,師笑曰:“石君篤信彼教,故其論如此。”然餘嚐聞明思陵(指崇禎皇帝)偶問詞臣曰:“今市肆交易,但言買東西,而不及南北,何也?”輔臣周延儒對曰:“南方火,北方水,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故但言東西耳。”思陵善之。餘謂周乃小人捷給,取辯一時,亦未見確鑿。《南齊書"豫章王嶷傳》:“上謂嶷曰:‘百年亦何可得?止得東西一百,於事亦得。’似當時已謂物為東西,物產四方而約舉東西,正猶史記四時而約言春秋耳。


這一短文表達了四個意思:一、“東”代表儒家,“西”代表佛家的說法不足信;二、崇禎皇帝與詞臣的對話“未見確鑿”;三、南北朝時,已把物品稱為“東西”;四、因為物品產自東西南北四方,簡略為“東西”,如同曆史上把“春夏秋冬”簡略為“春秋”一樣。


崇禎皇帝與詞臣的對話,其實是說“東西”一詞源於“五行”。關於這個說法,據說最早發生在宋代理學家朱熹與老朋友盛溫如之間,故事說,朱熹在路上遇見其友人盛溫如提著籃子上街,問“上哪兒?”回答說“上街買東西。”朱熹又問:“為什麽不能買南北?”回答說不能,因為按照五行與東、南、西、北、中相配,東屬木,西屬金,凡屬金木類,籃子可盛,而南屬火,北屬水,籃子不可盛,所以隻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與此相同的故事還有三個,隻是時間晚到清代:一,乾隆皇帝向紀曉嵐的請教,同樣的問題,同樣的回答。二,也是乾隆,說他微服私訪翰林書院,四個翰林書生正打牌賭錢。見乾隆來到,慌忙收拾賭具放到一隻柳條筐裏,乾隆故意問那柳條筐裏是什麽,一個老翰林的回答也與上同。三,則是從前有一位翰林官外出京遊玩,在一個寺院裏見幾個簟匠師傅從山上砍來毛竹製作竹製品,便向方丈請教:“他們在製作什麽物品?派什麽用場?”方丈連忙答道:“他們在製作花籃,用來盛東西的。”翰林不懂為什麽隻能說“東西”,不能說“南北”,方丈的回答也與上同。所以,“東西”源自“五行”說版本很多,應當說很合乎中國文化的內涵,但沒有一個版本指出它始於何時,出自何處。


關於將“東西南北”約略為“東西”的說法,已故著名學者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也持同樣的觀點,而且引用了梁章钜的那段話作為佐證。但筆者認為,此說在邏輯上仍然欠妥。“春夏秋冬”指時間,約略為“春秋”後仍指時間,其義不變。但“東西南北”指方位,約略“東西”後反指物品,其義大相徑庭。故此隻可聊備一說。


那麽,“東西”一詞究竟來曆何在?有文章說,清代學者龔偉經考證後認為:東漢時,商人大都集中在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他們到東西二京購貨,俗語就說「買東」或「買西」,約定俗成,“東西”就成為貨物的代稱。筆者認為,這一說頗為接近本質,所推論的時間早至漢代,應當是“東西”一詞可信的來源,因為它可以與《南齊書"豫章王嶷傳》的記載相呼應,說明南北朝時稱物品為“東西”是合乎邏輯的,可惜筆者沒有找到龔偉的原著,未知前後所論為何。



期待能有更新的考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