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魁北克

魁北克人是加拿大人中的異數,近半數公民讚成獨立,年輕人尤甚。每年6月24日的”國慶節” ,隻要你到亞伯拉旱平原,便立刻能感受到他們要求獨立的狂熱氣氛,”魁北克萬歲!”的口號一呼百應。魁北克人還有高非婚同居率,高分居率以及公開的同性戀。
個人資料
正文

《果園集錦》後記

(2017-02-13 06:29:14) 下一個

 

後  記

2016.03.14

 

 

 

俗話說,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我社成立十周年了,可以鑄一劍了嗎?要知道,此舉並非創新。早在1957年,依附於《大漢公報》(溫哥華)的大漢詩社(國際),便出版了《詩詞匯》(大漢公報社)。

在這十年間,我們的世界既生機勃勃,又動蕩不安。繼美國2001年發生九一一事件後,恐怖活動頻頻發生:倫敦(2005)、曼穀(2007)、印度(2008)、莫斯科(2010)、波士頓(2013)及巴黎(2015)等。隨之而來的戰爭(加沙戰爭、車臣戰爭(2009))和動蕩(吉爾吉斯斯坦革命、阿拉伯之春(2010)、西亞北非局勢(2011)、敘利亞、也門局勢(2012)、烏克蘭局勢(2014)、拉美地區(2015)),“伊斯蘭國”耀武揚威。這些引發了二戰結束以來的最大難民潮(2015迄今)。中國與日本在釣魚島、與南海諸國在南海爭執(2012迄今)。朝鮮核問題(2006迄今。還有伊朗核問題(2012))經六方多次會談無果。金正恩接班(2011)後變本加利,窮兵黷武,引發半島局勢緊張(迄今)。美國金融危機(2008)、歐盟債務危機(2010),衝擊全球經濟。中國取消農業稅(2006),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2011)。

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世界人口達到70億(2011),全球氣溫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2015),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終於達成溫室氣體減排協議(2015)。地震頻發,其中嚴重的有:汶川地震(2008)、海地地震(2010)、仙台地震(2011)等,後者引發海嘯和核泄漏。

局部但與我們有關的事件是:魁北克成立400周年(2008),劉小波(2010)、莫言(2014)獲諾貝爾獎,美國與古巴恢複外交關係(2015)。

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活在魁北克的中國移民們,還有在美國的移民們,連同他們在國內的親朋好友,通過詩作抒發對生活(尤其是最體現文化衝突的移民生活)的感悟,對時局的關注和焦慮。

“生活變成了一成不變的“過日子”,詩作便日漸稀少,大有江郎才盡的感覺。我於是發起成立了立足於魁北克的弘毅詩社,創辦博客,及時發表會員作品,年終結集。兩年後弘毅與分布在美國的、立足於文學城、成立了半年的溫馨詩社合並,成為新的溫馨詩社,月終結集。會員之間利用網絡相互唱和,這極大地激發了我們的創作熱情。”(《丹楓雪雁集  後記》,2009)

“在初期發展會員時,我遇到了似是而非的悖論。初來魁省的人會說:‘我現在飯都吃不飽,哪有精力寫詩?’滯魁久了的人會說:‘我現在波瀾不驚,哪有激情寫詩?’其實我知道,新人有激情,舊人有感悟,都可以寫出好詩來,如果用心感受生活的話。我感到,新人的感觸多而膚淺(但若不記錄下來有可能忘記),舊人的感觸少而深沉,更有價值。會員中的積極分子是該隱博士和胡紀元先生。他們在客居北美期間佳作不斷(新人效應),回國後便杳如黃鶴了(舊人效應)。”(《丹楓雪雁集  後記》,2009)

鋪讀書稿,我與作者們的結識過程、作者們的音容笑貌、詩中涉及的我們共同的經曆,都一一湧現在我的腦海。比如,那一年我到蒙特利爾唐人街,在楓華書市溜達,意外遇到剛從魁市遷蒙市、在此上班的琴台知音。故人相見,分外親熱。我們正在聊詩歌創作、投稿的事兒,身邊一位購書的長者聽了,激動地說:“什麽?你們也寫詩?!我終於找到你們啦!”他掏出隨身攜帶的MP3,為我們播放自己作詞、譜曲、其夫人自彈自唱的《亞龍灣觀日出》。他就是退休後來蒙市探望女兒的胡紀元先生。

溫馨詩社時期是我社的一個繁榮期。在社長二眼、副社長夢中女、靜水子領導下,來自不同地區的作者在文學城唱和不斷,極大地激發了作者們的創作熱情。夢中女、琴台等每有佳作,都會引發眾多和詩。彼時沒有微信,雖一日三顧也未嫌其多。

辛卯秋,熊君修生(筆名“休聲”)發起成立了“千裏行交遊俱樂部”,活動頻仍。在頭雁的帶領下,我們攀高探低,最北到達聖讓湖,最南至達美加邊境馬鍋戈湖,僅2012年行程便逾萬公裏,意外事故亦插曲不斷,幸好有驚無險。湘妹李娟伢子成為其中的豪傑。成立當初,餘與熊君約,每活動,必出詩一首,以拋磚引玉。兩年來,我們履行了當初的約定。尤其是魁安、塗鴉山戰後,“千裏行”網站群情激蕩,蓋因曆險太多了。(《琴瑟魁北克  後記》,2013)

楚人組織嶽麓聯誼會(黃利明博士代表。2016年為其成立5周年)也多有活動,兩者時有交叉。這些活動不僅極大地豐富了當地華人的業餘生活、促進了移民與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的交流,也促進了詩歌的創作。(《琴瑟魁北克  後記》,2013)“張裕禾教授對我社的采訪,如同一針強心劑。他從曆史的高度將本社看作是立足於魁省的三個中國文學社團之一。他的采訪以及魁北克(古壁)中華協會成立三十周年征文活動,使我們有了一種書寫曆史的使命感。”(《風流魁北克  後記》,2011)

2013年元旦,借助彼岸故人的寶地故人茶居,弘毅詩社開展了成立6年來首次純粹的詩會。大家圍坐品茶,同時品味每人帶來的新作。室外冰天雪地,室內爐火融融,大家強烈地感受到精神食糧對於海外華人的重要性。可惜前輩張裕禾教授夫婦彼時正在多倫多探親,我們悵失當麵聆聽他教誨的機會。他的字字珠璣,足以成為詩社今後的努力方向。(《琴瑟魁北克  後記》,2013)南京大學趙慶慶教授2015年重訪加拿大時,她的賜稿為本書增色不少。為本書增色的,自然還有最晚投稿的長堤春柳博士,他的作品,充滿了曆史厚重感,遠不是那些風花雪月的小呻吟可比的。

在編輯過程中,我仔細閱讀每一首詩,感覺移民詩有如下幾個特點。

從語言上看,雖然作者們主體上是用母語中文創作,也不妨偶有用接納國語言的,如英語、法語等。有些作者在中文詩中夾雜了外文,這與國內作者的詩作是很不相同的。汶川地震後,為配合在海外募捐的需要,不少作者自行英譯了詩作,使其他語種的人能夠了解我國地震的危害、人民遭受的創傷。必須指出的是,英文譯文往往是作者對其漢語詩內容的直譯,不能被看作是英文詩。我們收錄這些譯文,是為了達到國際交流的目的。

跨文化的視角是移民詩的最大特點。一方麵,新出國的作者們帶著好奇的目光,以已然形成的價值觀審視移民目的國家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和驚歎。另一方麵,當作者們習慣了接納國的一切之後,開始回顧和反思故國的人和事,經曆反向文化衝擊。這種情況在久居海外的華人回國探親時表現得尤為強烈。

從內容上看,由於作者們抵達北美的時間不齊,從新來者的跨洋飛行、出入海關、抵加首日、飲食差異、學習、找工作、打工、移民、入籍、回國探親、在魁文化活動、創業、接待故國的主席、大使、總領事、以及反客為主後的當地生活等,都有所涉獵(限於篇幅,本集未予全部收錄)。早期作品反映的是思鄉(鄉愁)和文化衝突等主題,我們不妨將這一時期的作品理解為中國文學在海外的延伸;後期反映的是移民為生存奮鬥、融入當地社會的過程。移民開始買房後,特別是入籍後,心理上安定下來,開始以主人的身份主宰自己的土地,以嶄新的眼光看待接納國的社會現象,開始思考接納國的問題,參與接納國的事務,投票選舉自己的總統/總理。這一時期的作品可以理解為加拿大文學的漢語版,即鄭南川倡導的“新加拿大人文學”。我們審視問題的視角的轉變,反映了我們文化身份認同的變化:我們從來自中國的客人,變成了祖國是中國的一群新加拿大人。本詩集是這兩個時期的混雜。可以預料,隨著時間的推移,移民文學將與母國的文學漸行漸遠,而逐漸與接納國——加拿大文學融合。

我認為,本詩集既有文學上的價值(移民文學),又有移民曆史上的價值,因為它們記錄了自鄧公小平改革開放以來湧現的出國潮的第一代移民的經曆,包括歡樂和痛苦。這一波移民的經曆,與前兩波移民相比較,有同有異,但所受的屈辱與痛苦可能要少得多了,畢竟現在的祖國與150年前相比是空前強大了,我們至少沒有遭到人頭稅和公然的種族歧視。對比相同導演(Malcolm Guy 和William Ging Wee Dere)拍攝的相隔20年的紀錄片《在魁華人》的兩個版本,這種差異尤為明顯。“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華人移民史的記錄,也是海外華人文學的一縷清風。”(梅文潔語)“這正應了我對你們說的,寫個人的經曆與故事(récit), 也是寫移民的曆史。我再補充一句,這既具有文學的意義,也具有社會學的意義。”(張裕禾語)

掩卷細思,十年來,我們以中華詩詞鑄就的可算作一把寶劍?至少,作者們敝帚自珍。親愛的讀者,您的看法呢?

詩社成立之初,目標是建立一個不受人種、語種限製的國際詩社,但在詩集編輯過程中,詩作主題逐漸向間文化、文化衝突方麵集中。故個別日韓友人、魁北克友人和一些純粹生活在國內的朋友的作品被排除在外了;溫馨詩社的成員,僅選取了少數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特此向作者們致歉。本詩集的出版,得到下列單位和個人的讚助:嶽麓聯誼會(黃利明博士代表)、容麟閣(劉亮、徐惠代表)、Hotel-Motel Bonaparte (閆景宏、王靜冬、闞兆宏和武鴻瑛代表)、 Hotel & Suites Monte-Cristo (閆景宏、王靜冬、闞兆宏和武鴻瑛代表)、範娌琴、梅文潔、熊修生、徐騰霏。不足之費用,由靜水子補足。張裕禾博士寫序並命名詩集(書名來自喜子的同名詩作——北美瑰寶魁北克,難道不正是這樣一個大果園嗎?),張健題字,申思婕設計封麵,魏南希校對英文。特此鳴謝!

 

 

靜水子

於魁北克梅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