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魁北克

魁北克人是加拿大人中的異數,近半數公民讚成獨立,年輕人尤甚。每年6月24日的”國慶節” ,隻要你到亞伯拉旱平原,便立刻能感受到他們要求獨立的狂熱氣氛,”魁北克萬歲!”的口號一呼百應。魁北克人還有高非婚同居率,高分居率以及公開的同性戀。
個人資料
正文

26 奇觀引發的思考

(2009-01-12 17:09:16) 下一個

26  奇觀引發的思考

星期天,我在屋裏塗鴉——給學生寫條幅。

學生們不懂書法,有人見我寫毛筆字,就買來宣紙請我寫條幅,我也不客氣,錄一首唐詩給他。開了先例,第二第三接踵而來,找我寫條幅、中堂、橫幅的就越來越多。我的案頭經常堆著一卷一卷的宣紙。我是來者不拒,有求必應,於是塗鴉就成了我的副業。星期天隻要不進城,大部分時間都在揮毫。寫完一幅,就用圖釘釘在牆上,四壁釘滿了大小不等長短不齊的黑字白紙,倒像是一間賣字畫的商店。

我正在專注地運筆的時候,聽見屋外的白楊樹上噗啦啦的響聲和一聲鷹的長鳴。我抬眼望去,見一株落盡樹葉的白楊梢頭困住了一隻鷹。鷹的腿上拴著長長的繩子,繩子纏繞在樹枝上了。鷹不停地扇動著翅膀撲打著樹枝掙紮著,繩子卻越纏越緊。

啊,可憐的鷹!

天空飛來了另一隻鷹,在白楊的上空盤旋,又一隻、第三隻、第四隻……啊,無數隻鷹飛來了,黑壓壓一大片,像一隻巨大的輪盤在塬頭的上空旋轉。我不曾見過這樣多的鷹,也不曾見過鷹會聚集成群。鷹本不是群居動物,今天卻奇跡般地集合起一支如此龐大的隊伍。我被這奇特的景象所吸引,連忙擲下手中的筆踱出屋去。此時塬頭上,院壩裏已經聚集了許多同事和學生,驚異地仰望著鷹群,誰也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麽。

奇觀出現了,一隻鷹從高空俯衝下來,直撲那隻被困的鷹,翅膀拍擊樹枝發出一陣噗啦啦的響聲,然後飛回鷹群去,顯然它是為解救同類在拚搏。接著是第二隻、第三隻,一隻接一隻,川流不息,秩序井然地輪番拚搏,樹冠上發出密集的噗啦啦接連不斷的聲響,像是點燃了一掛千頭萬頭的鞭炮,猛烈而頑強,大有解救不了同伴誓不罷休的氣概。

這種拚搏顯然是徒勞的,要有人上樹去解救才好,我想起了高一有個喜歡爬樹的學生綽號叫“猴子”,如果他在場就好辦了。我一想到“猴子”,“猴子”就出現了,他像跳遠運動員似的連竄帶蹦就到了白楊樹下,抱住樹幹隻幾縱已攀上樹去。這時鷹群大概發現了有人上樹,那輪番拚搏停止了,隻在空中盤旋著。“猴子”割斷了繩子,那隻受難的鷹困難地伸開了翅膀,吃力地向天空飛去,塬頭上的學生又是叫好,又是鼓掌。

天空的鷹群散漫開來向四外飛去,不大一會兒工夫,明淨的藍天上隻剩了一隻鷹貼著天穹悠然怡然地盤旋著。我久久地望著它,比往日多了一種肅然的敬意。

鷹,雄鷹,詩人喜歡讚美它,畫家喜歡描繪它,人們欣賞它的隻是雄健英姿,有誰想到它對同類還有著如此強烈的愛呢?

院壩的同事們都進屋去了,隻有我還站在屋前仰望著那隻翱翔的鷹。“猴子”走了過來問道:“先生,鷹是不是一種殘忍的動物?”我說:“你是說鷹抓兔子、抓小雞很殘忍是不是?”他說:“是的,但是今天看見鷹又是很仁慈的,該怎樣評價鷹呢?”我說:“先應該弄清楚‘殘忍’一詞該怎樣解釋。生物界捕殺異類,不應該看作是殘忍。你在生物課上學過‘食物鏈’沒有?”他說:“沒學過。”我說:“以後你會學到的。生物界的強食弱、大吃小,像貓捕老鼠,小雞吃蟲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更小的浮遊動物。這是自然法則。動物依靠這一法則才能生存和繁衍,自然界依靠這一法則維持生態平衡。因此這種捕食異類的行為不能說是殘忍。隻有同類相殘才是殘忍的。”猴子說:“唔,我懂了。那麽哪種動物最殘忍?是狼嗎?”他在窮追不舍。我笑了,我說:“你大概是想起了‘大灰狼’、‘狼外婆’了吧?”他也笑了。我說:“那是童話作家把狼醜化了的結果。當然,人也最恨狼,因為狼對人的侵害太多了。如果用‘同類相殘才算殘忍’這個準則來衡量的話,狼也並不殘忍。狼是群居動物,狼是不輕易殘害同類的。在狼群中一些失去捕獵能力的老弱病殘,在平時是受到保護的,狼群捕獲的食物,允許老弱病殘來分享。隻有到了實在找不到食物,整個狼群瀕臨絕境的時候,才把那些氣息奄奄的垂死者咬死分而食之。這種現象在人類曆史上也有,比如‘易子而食’的記載。《水滸傳》上不是還有孫二娘開人肉包子鋪的故事嗎?”“猴子”想了想說:“我看呀,最殘忍的動物大概就是人。”我吃了一驚,但我無法反駁,我卻也不願承認:人性不如獸性。我又如何為我們這些萬物之靈的人辯護呢?我隻好采取“逃遁術”說:“我們的問題就討論在這兒吧!”我轉身走進宿舍。

我可以終止和“猴子”的討論,但我無法終止由此而引發的思索,這是我過去不曾想過、現在卻無法回避的問題。

在動物界中同類相殘最嚴重的恐怕就是人類吧!戰爭是人類自相殘殺的最集中最殘酷的一種形式。現在潼關以外就是戰場,戰爭還在繼續,西安經常遭到空襲,日本鬼子無時不在屠殺我們的同胞。一部人類的文明史,幾乎就是一部戰爭史,一部人類自相殘殺的曆史。戰爭隻是人類同類相殘的一種形式。在社會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同類相殘不是隨時隨處可見嗎?仇殺、情殺、圖財害命、綁架、雇殺手、冤案中的草菅人命等,不一而足。看來“人性”與“獸性”孰優孰劣,倒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像鷹那樣無私地援救同類的行為,在人類看來是屬於“仁”與“義”的高尚道德範疇的。但那是鷹的自然屬性,本能行為。這種愛護同類的本能在動物界中並不罕見,就是我們所說的“獸性”吧!

萬物之靈的人類用道德和法律來維護社會秩序,倘若人類一旦拋棄道德法律,任本性張揚,將會出現怎樣慘不忍睹的局麵呢?

我一直被這惱人的問題困擾著,無法再提筆去塗鴉。我寫的都是前人的詩詞和格言,其中不乏頌揚人性美的華章,今後我將怎樣看待這些文采斑斕的文字呢?

 

 

©郭錦文 2009

(轉載、出版需經作者書麵同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