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顏知己

生命是一種體驗, 愛情是一個過程
個人資料
正文

幾個人的平凡事(17)

(2005-02-08 15:39:55) 下一個
男女之間,即便是做了夫妻,有很多時候,也還是如歌中唱的那樣:“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或許正因為做了夫妻,離得太近,失去了旁觀的距離和心態,才變得不懂彼此的心了。所謂“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是也。

當楊紅在那裏愁得一塌糊塗的時候,周寧一點也沒覺察。周寧是那種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人,對那本<<家庭生活大全>>早就失去了興趣,再也沒摸一下,像他的那些課本一樣,隻有在臨考前幾天,他才會想起它們的存在。考試 一過,也不問考得如何,就把課本扔了,有時要補考還得去問人借書。楊紅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用過的書都留在那裏,怕有朝一日會用得上。考完試,也有很長時間還在那裏回想那些考題,看哪題做對了,哪題做錯了。發現有一題做錯,就悔之莫及,常常在夢裏都在更正那道題的答案。

周寧那時也有他自己的愁,因為他曾對楊紅許過一個大諾,說:“蜜月,蜜月,就是要蜜一整個月嘛。我要連續做一個月,天天做,不間斷。”周寧有了這個諾言的約束,就一門心思放在如何部署兵馬糧草,以求絕不食言上。做一次,就舒口氣: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周寧選一個月這個數字,一是因為“蜜月”這個詞的啟示,二是因為在家鄉時經常聽那些新婚的男人說起連做一個月的英雄業績。在周寧看來,這是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因為他才二十二、三,而楊紅現在又不再是阻力,做三十天隻是舉手隻勞(當然在周寧心裏是把這個“手”換做一個別的字的)。但他沒想到這種事講究的是“衝動” 二字,而衝動是不經安排的。隻聽說過“一時衝動”,沒聽說過“計劃衝動”。

所以周寧就把自己弄到一個尷尬的境地。因為是計劃行事,便成了一個任務。而任何事情一旦變成任務,即使不使人興味索然,也難免讓興趣一落千丈。周寧就發現有時對這個任務有了一點偷工減料的想法,就像他對待所有的作業和實驗一樣。有時又因為在外麵下棋打牌搞得太晚,回來後倒頭就睡,難免誤個一天。

不過周寧絕不會覺得是自己能力不如人,他的理論是,如果我都做不到三十天,那別人也做不到,隻能是在那裏瞎吹。周寧這樣想,就少許多煩惱。用心理醫生的話來說,就是他的心理比較健康,而楊紅那種就不太健康,因為她一旦發現自己與眾不同,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對頭,無法開解,活得太沉重。

周寧隻擔心楊紅會記得他說的話,天天來檢查他有沒有食言。象楊紅這樣辦事認真的人,肯定會發現他漏了一兩天,如果問他一句“昨天你怎麽沒做”,那他真的要無地自容了。他見楊紅也不來檢查他有沒有實現諾言,覺得楊紅也很體貼,至少是粗心得可愛。

如果楊紅知道周寧的想法,或者周寧知道楊紅的想法,一定會覺得這是典型的同床異夢。其實造“同床異夢”這個詞的人大概隻是想說明一個事實,並沒有想到後人會把它用作貶義詞。夫妻雖然同睡一床,但既是兩個不同的人,生著兩個腦袋,做的夢當然是不同的。如果夫妻兩個每晚做同樣的夢,那才真叫撞鬼了。

既然夫妻兩都有自己的心思,而對方又都不在意,兩人就都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別的地方去。家裏除了用過的課本,沒別的書,楊紅就對<<家庭生活大全>>上的其它部分感起興趣來。<<家庭生活大全>>號稱“大”而“全”,也當得起這個書名,有關家庭的方方麵麵,都有涉及。楊紅想,老年保健現在還用不上,生兒育女也還早,種花養草又沒有地方,還是從毛衣編織和飲食起居做起,先學做飯和織毛衣。

正好周寧那件毛衣,曆史實在太悠久了。聽周寧說還是若幹年前,他媽媽賣了一頭豬,在一個某地買了毛線,請一個誰們織的。那個誰們也太黑心,克扣了大半毛線,隻給他織了件當時就隻算貼身的毛衣。每次聽老媽痛罵那個黑心的誰們,周寧就息事寧人地說:“算了算了,以後不用賣豬買毛線了,直接把那張豬皮給我穿就行了,還可以省下豬肉自己吃。”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