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哲學專業析

(2014-06-08 18:21:51) 下一個

提起哲學,今天有些人就會以專業哲學家或至少是哲學科班出身的身份來自誇。我們知道,作為一門專業的學科肩負著兩個最基本的使命,一是傳授該專業的知識,二是發展該專業的知識。今天哲學專業是如何來完成這樣的使命的呢?很遺憾,在海德格爾宣稱哲學死了的半個世紀之後,這個世界的主流哲學還真象海德格爾所預言的那樣一片凋零,完全沒有能夠擔負起發展哲學這個人類文明之基本學科的使命。這一點主要表現是今天主流哲學界的所謂哲學文章通常是評論為主,分析為輔,發展沒有。而中文的專業哲學文章常常甚至連對具體議題的分析也基本省了,哲學文章基本上就成為了哲評文章。

所以更確切地說,今天的哲學專業實際上應該稱為哲評專業,是一個培養專業哲評人員的學科。
 
當然,既然是哲評就免不了要對過去的理論和學科的曆史有所介紹,要講一些故事。至於理論介紹的正確與否,故事講得如實與否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這又涉及到了今天的哲學專業在傳授該專業的知識這個基本使命方麵的狀況了。我相信,盡管今天不同國家不同學校的哲學係在所傳授的知識的揀選上各有不同,但是至少在專業哲學的課堂上講的是哲學知識而不是侃八卦這一點恐怕基本上不會有大問題。問題是今天專業哲評人員用所謂正統的哲學專業名義對哲學進行了專業性的綁架的同時按照哲評這一行業的生態需要對哲學這一基本學科做了很多手術,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站在專業評論員的角度上,象球賽評論員那樣地用各種不同的主義將曆史上的各哲學家的思維貼上標簽進行割裂。
 
我這裏沒有要一竿子把按主義貼標簽的做法打死的意思。按主義貼標簽確實可以幫助方便人們對於複雜的哲學理論的描述,因而也方便讀者們了解各種不同的哲學觀點和理論。但是,按主義貼標簽的做法對於哲學這門學科顯然也有著非常負麵的影響,它的主要負麵效應有兩點,一是幫助哲學按照海德格爾預言的那樣走向死亡,二是誤導社會大眾對於曆史上的哲學思想的認識和理解。為了要能有效地利用按主義貼標簽的積極作用而又避免按主義貼標簽的消極效果,我們需要盡量不把標簽貼在人名上,而是貼在理論或觀點上,尤其是當哲評人員誤解了曆史上或現實中的人們的哲學思想的時候更不應該因著自己的誤解而給他人亂貼標簽。遺憾的是現實中的哲評的一個特點就是給人名貼標簽。

導致哲學專業演變為哲評專業的主要學術生態因素是:作為一個哲學家所須具備的兩個基本要素是很難從專業哲學的課堂上單憑聽老師講課就能學來的。其中第一個要素是深刻細致的哲學思辨能力,而第二個要素是對曆史上已有的哲學理論的理解和領悟的能力。這兩個要素很顯然是彼此相互密切關聯的。德國的哲學大家康德據說是西方近代史上的第一位(或許應該說是第一代?)給專業哲學係的學生講課的專業哲學老師,也就是說在康德以前(包括康德在內)的哲學家們在哲學上的造詣都是一種天分或是自學成才的。康德關於培養哲學思辨能力的難點做過如下的論述:

一個不會進行哲學思辨的人是不能稱自己為哲學家的。 而一個人隻有通過獨立地運用自己的推理的實踐才能學會哲學的思辨。
 
說實在的,哲學怎麽能夠學得會呢?每個哲人都是從他人的廢墟上開始他自己的建造;但是沒有一樣曾經被建造出的東西可以會完整地保持不變的。所以,哲學是學不來的,因為它還不存在於現實中。但是,即便我們申辯說過去的哲學已經存在,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因為學了那些哲學而聲稱自己是哲學家,因為他所知道的隻不過是主觀的曆史產物而已。

相反地,一個希望能夠學會哲學思辨的人,應該把所有存在的哲學體係僅僅當作是運用論理的曆史以及作為他練習他的哲學能力的議題而已

實際上,康德的上述這段論述中有一個重要的遺漏,那就是對前人的哲學的領悟能力的問題。這其實是一個自古就存在的問題,即便是一個大學問家或哲學大家在理解古人的一些哲學理論時都可能出現一些偏差,在象古漢語這樣的在語句字麵解釋上靈活性較大的語言環境中對古人的哲學著作的解讀就尤其容易出現偏差。但是,也正因為這樣一個難點,自古以來,不同的人在正確(合理)地解讀他人的(哲學)文章的能力上的差異就是人們用以衡量不同人的睿智的一個重要指標。康德沒有把培養這樣的能力的難度同培養哲學思辨能力的難度一樣提出來的原因可能有兩點: 1)康德本人是領悟能力極高的,因此他或許會假設他所教出來的學生在領悟前人的哲學上應該沒有問題;2)在康德及之前的時代,哲學還沒有成為一個提供給該學科畢業的人用以謀生的光環的專業,凡能被稱為哲學家的人都具有高於常人的領悟力,因此象今天這樣的由專業哲學人員缺乏領悟力而對哲學專業產生的負麵影響在那個時期或許並不突出。
 
但是,盡管大學哲學專業的學生比普通人有更大的通過向前人學習來幫助提高自己的哲學思辨能力的機會,正如康德指出的,這樣一個便利並不足以造就一個具有高超的哲學思辨力的哲學家;同樣地,盡管大學哲學專業的學生比普通人有更大的通過向前人學習來幫助提高自己的哲學領悟能力的機會,正如我們從現實的專業哲學人員在解讀曆史上的哲學著作時普遍出現的錯誤以及毫不掩飾的畏懼感中可以看到的,這種學習上的便利並不足以造就一個具有卓越的領悟力的哲學家。
 
與康德所指出的學習無法成就(盡管可以幫助)具有思辨能力的哲學家的理由略有不同,學習無法成就(盡管可以幫助)具有深刻的領悟力的哲學家的原因可能主要是:1)在有限的課時中,老師所能進行詳細解讀的曆史上的哲學理論是有限的;2)老師對曆史上的哲學理論的解讀受到他本人(在現有的哲學評論參考材料的幫助下)對那些理論的解讀能力的局限;3)每一位哲學評論文章及哲學教科書的作者能夠親自進行第一手研讀的曆史上的哲學文章書籍是有限的,所以常常要借助於其它的哲學評論文章的幫助,因而他對曆史上的哲學理論的解讀就不但受到他自己的解讀能力的限製還受到了其他的哲學評論家的解讀能力的限製;4)即便是老師和哲評人員的解讀都非常精準,學生在聽老師講解和閱讀哲評參考時的解讀還受到他自己的理解力的局限(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問題);5)學生本人對於曆史上哲學原著的理解就受到上述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6)前麵這5個因素對於人類哲學知識的傳授的影響力隨著曆史文獻的數量在歲月的長流中的累積而不斷上升;7)前麵這6個因素的作用結果本身又通過在這6個因素影響下培養出來的一屆屆的學生所受到的負麵作用而不斷累積(也就是一個受到負麵影響的學生成為老師後他會傾向於教出比他更差的學生,直到一個偶然的因素造就了一個特殊的學生)。
 
雖然其它具體的學科中也存在著思辨能力和領悟能力的培養的挑戰,但是因為哲學的開放性使得它缺乏包括數學和藝術在內其它各個具體學科所具有的比較確定和明了的檢驗標準,所以思辨能力和領悟能力的培養對哲學作為一個專業來說所形成的挑戰就遠大於對其它具體學科的挑戰。另外,專業哲學教育上的這種對於哲學解讀的弱點很顯然會使得專業哲學界在完成一代代地傳授該專業的知識的使命。也就是說,當哲學這個學科如同其它學科一樣被納入專業教育之後,它在傳授它的專業知識和對學科進行發展方麵都有先天的缺陷。
 
這也就使得哲學專業逐步演變為一個遠比哲學學科本身更容易在現實社會中生存的哲評專業。
 
但是,人們或許會說,雖然由於哲學本身的特點,專業化的哲學教育的效率不如專業化的其它學科的教育效率那樣高,但是有專業總比沒有專業好吧。很遺憾,現實告訴我們對於哲學的普及來說,有專業或許比沒有專業要好,但是對於哲學的發展來說,甚至對於精準地延承前人的哲學來說,由於上麵所討論的哲學自身的特點,有專業真的不一定會比沒有專業更好。這是因為和其它任何一個專業學科一樣,成為了專業的哲學界的大多數工作人員的首要的考慮是對個人的生存和事業的成就的追求,就像與黑格爾同時期但比黑格爾年長的德國著名哲學家書本華指出的那樣:大學教授們所滿足的是為他們自己,妻子,和孩子掙得一個具有名譽的正當的生活並在公眾的心目中享有一定的威望。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在大學裏的哲學,真理是處於二等地位的,而且她還必須隨時站起來為其它新出現的因素騰出地方來。當然,真理不單單是在專業哲學中才會要給其它各種因素讓位,但是前麵提到的無法勝任準確地傳授前人的哲學和及時有效地發展現有的哲學使得真理對其它因素的退讓在原本以尋求真理為目標的專業哲學領域表現得更為突出,以至於人們常可看到專業哲學人員彼此跟風地吹捧或攻擊自己根本沒有搞明白的理論,營造出學術上的皇帝新衣的奇觀。
 
掌握著社會資源和大眾信任的專業哲學界有足夠的力量為了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而阻撓不具備那些社會資源和大眾信任的非專業對哲學進行發展。由於上麵討論的種種因素,很顯然,沒有任何理由認為專業哲學人員的哲學水平一定會比象傳統上那樣地沒有通過專業專業訓練的人員(不論是自己花費了功夫還是具有相應的天賦)的哲學水平高。而一旦真理在專業哲學界讓位於其它因素之後,那麽專業哲學界人員使用他們所掌握的社會力量來排擠阻撓非專業的人員對哲學的發展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雖然自康德成為西方近代史上第一代專職教導大學哲學專業的老師至今的幾百年裏,一些公認的哲學大家們如叔本華,黑格爾,尼采,胡塞爾,伯格森,羅素,維根斯坦,馬克思等等都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一定是本科生時期)直接或間接地在大學專業哲學係學習過,與其它具體專業的學科相比,專業哲學係培養專業哲學大師的效率顯然是低得可憐的,這種低效率的狀況本身應該是海德格爾與霍金在不同的時期宣告哲學死了的一個重要的依據。
 
其實主流哲學的頹廢並非始自海德格爾的宣告,而是自哲學成為一門學科以後一直斷斷續續地存在於人類曆史中的一個普遍的現象。與海德格爾同時期的德國哲學家傑斯帕斯曾這樣評論他那個時期的大學哲學:當我意識到,在那個時候,各大學裏沒有真正哲學,我想麵對這樣一個真空狀態,任何一個人,哪怕他的哲學極弱以致於無法產生自己的哲學,都有權利出來講哲學,來宣稱哲學的過去和將來是什麽樣的
 
當然也有非常強調專業哲學教育對於哲學思維的重要性的大師級人物,黑格爾與海德格爾就是其中的代表。黑格爾因為當初沒有象他的發小加同學謝林那樣從大學拿到他所心儀的哲學學位而隻拿到了比哲學學位低一等語言學位(這又是專業哲學有眼不識泰山的一個典型例子),畢業後隻能靠做家教維生,後來還是成了名的老友謝林和荷艼幫他在德國的名大學謀了一個哲學講師的職位,因此他對專業哲學教育的重視除了他反複強調的專業教育對哲學教育的重要性的邏輯上的考量之外與他個人的經曆或許也有一定關係。海德格爾則是從哲學係的好學生到好教授到係主任到校長這麽一路走過來的,所以他重視專業哲學與他個人的人生經曆恐怕也不無重大關聯。但是,也就是那個強調專業哲學教育的黑格爾的“變化的目標是無”的理論為後來的尼采的虛無主義提供了哲學上的依據,而延承了黑格爾的“存在就是無”的理論的海德格爾則最終為專業哲學宣判了死刑。
 
今天從已經淪為了哲評專業的專業哲學係從來的人們的文章的一個基本的特色就是缺乏獨創的新哲學思想。可以看得出,有些哲評人員並不滿足於哲評的角色,確實努力地想搞點標新立異的作品出來,甚至不惜專門弄些並不適宜的新名詞或老名詞的新用法來吸引大眾的眼球,但是不論他們怎麽努力他們的文章就是無法在合乎邏輯與情理的前提下跳出已有的社會哲學文化的框框。在這種思想難以突破舊框框的窘境之下,哲評文章的一個幾乎是八股式的共同特征就是羅列一大堆人名,不但有曆史上的人名,也沒忘了羅列活著的人或者同事的人名,以此不失時機地彼此吹捧一把。但是,他們的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通常缺少的是連貫各部分的內在邏輯,外行人讀起來會因其所覆蓋的知識麵廣泛而感到深奧,但是對哲學有所了解的人讀後很容易看出那些沒有內在邏輯關聯的內容堆積在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湊出一篇文章的篇幅來。更有甚者,有人把人們在曆史上早就熟知的基本上毫無爭議的理論拿出來套上所起的名字說是自己的新突破(如果是有爭議的理論那麽從新提出是可以理解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