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舊京人物素描:愛國本秀才

(2007-02-16 08:31:08) 下一個


1894甲午年秋冬,大清海軍與日本海軍在黃海交戰,大清陸軍與日本陸軍在朝鮮交戰,結果是日本海軍擊敗了大清海軍,日本陸軍也從朝鮮跨過鴨綠江,占領了大清遼東,威逼山海關,京師震動。

遼東海城縣有書生,姓本,名欲觀,考中秀才,原本想繼續苦讀,圖謀中舉,乘公車進京。但是一試不中,正要頭懸梁錐刺骨,準備二試,這時候日本人殺了過來。幸虧他腿腳還利索,跑了出來,一路要飯,到了京城。到京城一遊原本是本秀才的一個夢,可是沒想到自己是這樣進京的,衣衫襤褸,滿臉烏黑,斯文全無。

本秀才到京城之後,四下張望,舉目無親。他想起了一個海城老鄉,但這個人早就死了,這人就是清朝初年三蕃之一尚可喜,後來被康熙皇帝給廢了。大清倒閉之後,海城又出了一個人物,名叫張作霖。本秀才從海城跑出來的時候,張作霖還是海城的一個無名小混混。等張作霖混出頭了,本秀才也死了。那是後來的故事

難民本秀才在京城為了糊口,弄了一塊肮髒的白布,攤在宣武門外大街路邊的地上,上麵寫著他當難民的悲慘經曆,讓進出宣武門的市民們觀看。那時候京城市民對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齒,十分同情這個要飯的秀才,紛紛給飯給錢。

轉眼到了1895年春天,大清要與日本簽訂投降條約的消息傳來。康有為等人招呼各省舉子,在宣武門外達智橋胡同集合,然後去宣武門內西單都察院遞交請願書。隊伍正好從本秀才的要飯攤子前路過,舉子們看到了本秀才,也都紛紛為他難過,進一步加深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意識。本秀才也要飯不忘愛國,連忙卷起布告,跟著那群遊行示威的舉子,進了內城。

督察院在內城西單牌樓路口北邊西拐的小胡同裏麵。胡同口有士兵把守著,不讓人群湧入,隻讓他們派幾個代表進去遞送文書。其他舉子們和圍觀的人群都聚在牌樓北邊,這地方離多少年之後的那堵民主牆不算太遠,算是民主牆的起源吧。

這時隻見有人登高演講,文文縐縐地訴說亡國滅種的危機。本秀才覺得那人說得不精彩,等那人講完了,自己一激動,也竄了上去,先對大家拱手作揖,然後說道,諸位老少爺們,我是遼東海城的,秀才,準備考舉。可是日本人現在打倒海城了,屠殺了全城,血流成河啊。我是僥幸跑出來的。我現在無家可歸,無業可就,孤苦伶仃,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大家要想知道亡國奴是什麽樣子,就來看我,就是我這個樣子。

說著他還在台上轉了一圈,讓大家把他前後左右都看清楚。然後他接著說,望老少爺們,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圓場。

說完又朝四麵拱手,然後把肮髒的大褂前襟撩了起來,正要準備收錢,被下麵的幾個正義舉子給拉了下來,罵他說,我們這裏搞愛國活動,你搗什麽亂,滾一邊去!

1895年4月17日,朝廷批準簽署《馬關條約》,舉子們也紛紛回各省去了。傳說日本要把遼東歸還,但是沒有收到大清賠款之前,日軍暫時不撤退。所以本秀才有家還是不能回去,不得不繼續在京城街頭繼續要飯。但是給飯給錢的人越來越少,迫不得已,本秀才就打地攤,說起了關東評書,講起了當年滿清開國英雄們入侵大明的愛國故事,吸引了不少人聆聽。聽眾們被本秀才的精彩說書所感動,連連叫好,完全忘了三百年前滿清跟日本一樣,也是外國侵略者。

不久本秀才在宣武門城門口一帶出了名。旗人冷四路過這裏,聽了幾耳朵,覺得本秀才把他們八旗祖先的故事說得不錯,於是就跟聚閑齋茶館小邱老板推薦。小邱老板喜歡革新改良,聽了冷四的建議,就把本秀才請到聚閑齋來,給他騰出一個角落來說書,既給本秀才提供了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也提高了茶館的上座率,一舉兩得。就這樣,本秀才成為聚閑齋茶館第一代說書人。

然而本秀才好命不長,四年之後的庚子年,義和團進京,殺洋教,殺白蓮教,把本秀才當作白蓮教,在聚閑齋茶館門口給砍了頭。這是後麵的故事。[2007-2-16][2007-9-29修改]


回到總目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安靜 回複 悄悄話 給路三歌拜年:

祝你和你的家人春節快樂, 身體健康, 事事如意.

期待你更多的佳作. :)
登錄後才可評論.